坚持放生的功德简单讲
分类: 放生愈病 热度:265 ℃

坚持放生的功德简单讲

在上一集当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要在佛道当中修学,最后实证成就佛菩提果的目的必须要经过长时期的实修,这个实修的过程当中,念佛法门是一个很好的法门。可是,佛----十方三世有种种佛,每一尊佛有三身----应化身,庄严报身,清净法身。以 释迦牟尼佛来讲,两千五百多年前因为众生的因缘成熟,所以 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那个是应身佛;与 释迦牟尼佛有缘的众生,常常在定中、在梦中会看到 释迦牟尼佛,这个是化身佛,这两个都是应化身佛。那么庄严报身指的就是色究竟天 卢舍那佛----卢舍那佛祂圆满庄严,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有八万四千种的光明相好,这个是报身佛。可是不管是应化身也好、报身也好,祂都不是真佛。真佛是什么?真佛就是法身佛。可是法身无身,无身就不可见,无身所以没办法说法,无身怎么说法呢?所以说真佛不说法,说法的不是真佛。所以像《金刚经》当中佛开示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还有:“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这里面所讲的“佛”,当然就是指的真佛----法身佛。如来的真实法身,祂是无说无示,祂不说法,是由庄严报身来为诸天说法,是由应身、化身来为人间有缘的众生说法。所以念佛虽然有个佛可念,可是究竟是要念哪尊佛呢?又是要念哪个层次的佛呢?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又因为念佛的人根器和知见千差万别,所以念佛法门,就有许多不同的层次。

我们逐一来说明。首先就是持名,随兴的持名。这种人通常是刚刚开始学习念佛法门,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念佛,甚至于不知道念佛有口字边的“念”跟没有口字边的“念”其实是不同的,只是听说念佛好,他就跟着别人在学念佛。开始从持名,持念佛名开始,口中虽然念着佛号,心中却老是在打妄想,贪、瞋、痴、慢、疑,样样都不离。通常是什么?通常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就吓了一跳,赶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赶快念,或者是什么时候想到才念,平常心中持佛名号,也是随兴默念,大部分的时间,其实都是在打妄想。这个是有相的念佛,因为是持佛名号嘛。第二个阶段,这种人就念佛不辍。因为他过去已经种了种种的善根福德因缘,今生又碰到善的伴侣,有善知识来接引他,然后与他共同的来念佛。并且他也知道为什么要念佛,以及念佛有什么好处,这样了知以后,也就是他对念佛这个法门已经有所了解,不是单纯的知道念佛好念佛好那我就念佛。他知道念佛法门有什么好处,所以这个时候他就会相续不断的执持佛号,有时候甚至于可以把它编成歌,在心中不断的唱诵着佛号。可是这个还是有相的念佛。进一步就是能够持名、能够忆佛。像这样的人他不但已经知道诸佛国土的依正庄严,就好比他信受《阿弥陀经》里面所说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也深信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绝对真实,相信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到 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然后在深心里面就发起了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誓愿。所以他开始去探索念佛法门,希望能够一心深入,希望能够时时忆念思维。渐渐的去探究之后,他就能够了解:口字边的“念”佛跟没有口字边的“念”佛是有差别的。他明白了念佛共修的时候,不但要口念,还要心念;不但要心念,而且还要心听;不但要心听,而且还要心里面要忆念;不止是要忆念,而且要让这个忆念的心持续不断,要把一切的外缘全部都放下,不要让妄想打断了自己所念的佛号以及所忆念的佛。可是这样子的念佛,他还是有相念佛。如果有一天他这样子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能够念到睡觉的时候在梦中佛号也是不断的,醒来的时候第一个念头不是别的念头,就是会先听到自己心里面那个念佛的佛号,那这样子他就有了念佛三昧,我们称为“有相的念佛三昧”。因为口念心忆,口念心听,都是有相的,所以是有相的念佛三昧。

念佛法门还有观想念佛,观想就是修学《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十六观。这十六观里面----前面的十三观是观想。可是在第八观之前不能叫做“念佛三昧”只能称为“观想三昧”,一直要到能够观想佛、观想菩萨观想成功了,这个时候才叫念佛三昧。可是这样观想念佛还是有相的,所以他是有相的观想念佛三昧。

以上这些有相的念佛,不论是持名念佛,或者是说观想念佛,都是一心系念着报身佛、应化身佛祂的种种依正庄严,还有种种的功德。那么以 阿弥陀佛来讲,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是什么?所谓“依”是指 阿弥陀佛所依的国土,也就是极乐世界的极乐国土。《阿弥陀经》上说:极乐国土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这些都是种种珍宝、四宝周匝围绕,因为这样才称为极乐。又说极乐世界有七宝池,有八功德水。这七宝池里面,池底是以金沙所铺,池中还有种种的莲花,这些莲花大的像车轮一般,而且有种种的妙色,所谓青色青光、黄色黄光等等,并且是微妙香洁。这是经中说明 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它的庄严。依正庄严----依:是佛土,正:是诸佛相好之身。像 阿弥陀佛,我们常听到的说:“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个都是在说明 阿弥陀佛相好之身,一般净土的学人都很清楚。另外,比如说 释迦牟尼佛的报身 卢舍那佛,说祂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而且是最极究竟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没有其他的阿罗汉,没有其他的佛弟子,能够有这样子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唯除诸佛。另外说佛的种种功德:譬如像 释迦牟尼佛祂是大慈大悲,祂是福智圆满,祂是福慧两足尊----具足了智慧,具足了福德。修学到这边这样子不断的依佛的种种功德去思维、去忆念,然后伴随着的念佛法门。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 第04集 略说各种念佛法门 正源老师

历史|中国古代的译经院

  9月30日是国际翻译日,每个国家的语言都不一样,而为了能够互通交流、互相了解才有了翻译。

  在中国历史上,佛经翻译对中国历史、政治、宗教、哲学、艺术和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东汉以来的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翻译思想史、理论史的肇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国古代翻译佛经的官设机构——译经院。

  译经院多设于宫殿或规模比较大的寺院之中。我国之佛典翻译工作始于后汉,多领先帝王之保护和支持才能完成。

  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译经院当属隋大业二年(606)隋炀帝在营建东都时,在洛阳上林园建翻经院,从长安招徕达摩笈多等人在译经院中从事佛教典籍翻译活动,并任命彦琮掌管处理庶务。

  唐代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在长安大慈恩寺建造翻经院,安置玄奘法师从印度取回的佛像、经卷、佛舍利等物。第二年二月,玄奘法师便在翻经院大规模翻译经典。

  唐神龙二年(706),唐中宗在长安大荐福寺造翻经院,专供义净法师翻译经典。

  至宋太宗时,法天翻译出《圣无量寿经》、《七佛赞》等经典,州官上表进奉 ,宋太宗览表大悦,于是命人在京城建造译经院,命天息灾、法天、施护等高僧在此从事译经工作。

  宋太平兴国八年(983),译经院改为传法院。当时的很多高僧大德在此从事佛经翻译工作。这座译经院的组织相当完备,设有译主、证义、证文、书字、笔受、缀文、参译、刊定、润文等九职,通称“译场九位”。又在传法院西侧附设印经院,负责刊行所的经典。

  传法院是北宋的译经中心,所翻译的经典几乎囊括当朝的所有译经。在《大中祥符法宝录》、《景佑新修法宝录》中收录译经院所翻译的经典有一百多部之多。景佑以后的的北宋经典翻译,由于缺少资料,史料中记载的仅有智吉祥、金总持、日称、招德、慧询等高僧在此从事译经工作。

  译经院的九位经典翻译者,每人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经典的考证、翻译和润色等过程。

  据《佛祖统记》所载:“天息灾述译经仪式,于东堂面西粉布圣坛,开四门,各以一梵僧主之,持秘密咒七日夜。又设木坛布圣贤名字轮,曰大法曼拏罗。请圣贤阿伽沐浴(阿伽此云器,凡供养之器,皆称曰阿伽,今言阿伽,乃是沐浴器),设香华灯水肴果之供。礼拜绕旋,祈请冥佑,以殄魔障。”

  在从事经典翻译时,九位经典翻译人员共同合作,方能完成经典的翻译。

  第一,译主。译主正坐面外,宣传梵文。

  第二,证义。坐在译主左边,与译主一起评量梵文。

  第三,证文,坐在译主右边,听译主高声诵读梵文,以勘验梵文的差错。

  第四,书字,书字负责审听梵文,书写成华字,这些书写的华文,多为梵文的音译。

  第五,笔受,将书写成华文的梵音翻译成华音。比如将梵文“素怛览”翻译为“经”。

  第六,缀文,回缀文字使成为完整句子的意思。比如,笔受云“照见五蕴彼自性空见此”,今云“照见五蕴皆空”,大率梵音多先能后所,如念佛为佛念,打钟为钟打,故须回缀字句,以顺中土之文。

  第七,参译,参考两土文字,使翻译准确无误。

  第八,刊定,就是将文字冗长的经句加以刊削,定取句义,使更简洁。

  第九,润文,僧官在僧众南向设位,参考详订对经文加以润色。

  译经院中的僧众在译经期间,每天沐浴三衣坐具,保持威仪齐整,所需要的四事供养,悉由官府供给。

宋代译经院翻译经典十分兴盛。

  据山堂考索曰:“太宗崇尚释教,置院于太平兴国寺,后改为传法院,车驾亦尝临幸。得西域僧法天及天息灾、施获等,取所献梵书翻译焉。天息灾等并赐紫袍师号,又命文臣润色其文。是岁天息灾等献所译经文一卷,诏入藏刻板流行。自是尽取禁中梵夹,俾之翻译,每诞节即献经焉。天息灾等皆至朝散大夫光禄寺鸿胪卿以卒。自是译经之盛,后世无比。”

  译经院是中国古代翻译佛经的重要机构,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历代的佛经翻译家都曾组织规模宏大的译场,邀请高僧大德共同参与佛教经典的翻译。正是有了众多的翻经院和高僧们不辞辛苦地翻译经典,才使我们今天能够阅读到内容异彩纷呈的佛教经典。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