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
腊月节也是佛陀的“佛道日”。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山上修行,静坐六年。他饿得皮包骨,想放弃痛苦。他遇到了一个牧羊女,给了他食糜。吃完后,他盘腿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在十二月初八成佛。为了纪念这一天,后人将它称为“成佛节”。
中国民间有“腊月初二祭祖祭神”的习俗。佛教徒出于虔诚,将“腊八节”与“佛道节”合二为一,形成“腊八节”,并举行盛大仪式。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旧时,世界各地的佛寺都要举行洗佛大会,诵经念佛,沿袭释迦牟尼出家前一个牧羊女献食糜的传奇故事,为佛祖熬制甜谷水果粥,称为“腊八粥”。腊八粥是赠送给弟子和好男女的,后来在民间流行开来。
相传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始于宋代。腊八节,无论是朝廷、官府、寺庙,还是黎族百姓的家中,都要做腊八粥。
在一些寺院,腊月初八之前,僧侣们捧着化缘碗,沿街乞讨布施,将收集到的大米、板栗、大枣、坚果等材料煮成腊八粥,分发给信众。传说吃了可以得到佛的加持,所以叫“佛粥”。所以南宋陆游的诗说“今佛粥更补,是江村新节之映。”
755-79000描述“是月初八,禅宗人称腊八,坏粥为佛门高僧所煮”。在十二月的第八天,七宝五味粥,或腊八粥,被送到东京开封的主要寺庙。孟长老755-79000记载,十二月初八,各寺院送来七宝五味粥,供弟子饮用,称为腊八粥,又称佛粥。
到了清代,喝腊八粥的习俗更加盛行。在宫廷里,皇帝、皇后、王子等。给文武大臣和侍从送腊八粥,给各寺院分发米和水果,给和尚吃。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祖;同时,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给亲戚朋友送礼。
据说在杭州的名寺天宁寺,有一座存放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僧人每天将剩饭晒干,积攒一年的余粮,在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发给信众,称为“福寿粥”。吃了它,可以增加幸福感,延年益寿。
霸州很讲究。材料丰富,号称八珍,但实际上有几十个品种,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子、桂圆、榛子、葡萄、银杏、菱角、苔藓、玫瑰、红豆、花生等等。腊月初七晚上,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淘米、泡果、剥皮、去核、采摘。然后,他们半夜开始做饭,然后熬到第二天早上。腊八粥煮好了。
八宝粥做好之后,首先要祭神,祭祖;送走亲戚朋友后,一定要在中午前送出去;最后是全家人一起吃。吃剩的腊八粥,意思是‘年年有余’。给穷人送粥更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