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代放生选择什么河,给鱼放生选择什么时间好

时间:2023-04-25 08:27       来源: 未知


专业放生,不限发心,添加微信为您解答:①七夕放生的寓意、②有冬季放生乌龟的吗、③给鱼放生选择什么时间好等秦皇岛放生相关问题,每日放生,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敬请登记,不限发心

坛经的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

“传统文化对现代化最具积极意义的内容是人生价值观”[1],坛经作为传统文化中禅宗的经典,它以如何“明心见性”、成就佛性为其主要内容,但其中包含的丰富的人生价值观也值得我们探讨。
一、人生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价值这个名词从未出现在各家的经典著述中,但不论是儒家的论语还是道家的道德经,关于价值的思想学说,尤其是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学说却十分丰富。
人生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现有价值与应有价值几个方面[2],人生价值观就是作为社会的人对自己生命的意义、生存价值和理想追求的探讨。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以探讨如何成为“仁人”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道德目标。所谓“仁”就是“爱人”[3],“爱人”就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意思是说自己要成为道德的典范,同时也要帮助别人提高,论语中有许多关于成就“仁”的要求,而整部论语就是关于人,关于人的价值问题的思想学说。
道家经典著作道德经以无为的“道”为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老子从“道”的宇宙生成论出发推衍出人生论,以道的“无为而无不为”[5],强调人应以“道”为法,虚静无为,因循守旧,顺其自然,无知无欲,以符合人性。在老子看来,生命个体的价值就在于顺应自然的规律,寻求个体的自由超脱。
佛教是出世的学说,其核心是寻求解脱人生痛苦和苦难的方法。禅宗作为中国化的佛教,仍然以解脱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但其对印传佛教的出世理论作了创造性的改造,更多的加人对处于世间的人的处世的思考。坛经没有改变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它仍然承认人生是个苦海,承认人有生死轮回的痛苦。但它认为人生之所以痛苦在于人对外界一切虚幻事物存在贪恋和妄痴之心,正是由于人们对外界虚幻事物的迷恋和执著,才自迷本性,未能见到自己真正作为佛的清净智慧的佛性,从而丧失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因此,要实现人的真如本性,脱离生死轮回的苦难,只有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6]的道德修养方法来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坛经体现着对处于现实中人的关注和人的价值的关注,指出提高人生价值和完美实现人生最高价值的道路和方法。
二坛经人生价值观的要义
坛经的人生价值观与传统佛教理论最明显的不同,就在于它带有强烈的人世主义思想,强调了道德人格的实现并不一定在遁世中实现“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7],这种“人间佛教”的思想能更好凸现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形成坛经独特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可以从坛经关于人的地位、人的理想和人的生活的论述中探讨它的人生价值观。
㈠)人的地位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人格价值的关键。论语从群体观念和等级观念出发提出“君臣父子”的等级社会伦理关系,在这种等级关系中,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每个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生存、发展,群体高于个体,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群体内部等级分明,每个人只有恪守本分,才能维持群体稳定,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坛经对人的社会地位的探讨是从社会个体的角度出发的,它继承了传统佛教关于众生平等,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平等观,同时,它又从心性的角度将这种平等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从人的内在本质出发,提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肯定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中的独特价值。它将众生皆有佛性的独特价值建立在每个个体具的有“菩提自性”[8]上,这种“菩提自性”是成就个体道德和智慧的根源,是与佛同等的般若本性。为什么拥有这种自性的人就有了与佛同等的地位了?在坛经看来人的本性是“静”,是“净”,是永的“自在”,是真善美的统一,真理、智慧、佛性,所有佛教认为美好的、理想的东西,全在我一心,全在我的自性之中。“‘自性’是一种具有清净智慧和功德,超越各种具体规定而又圆满具足的宗教道德实体,也是内在于生命主体,也是显示万事万物的本体”,“自性不仅是众生意识,行为和命运的支配者,又是众生成佛的内在根据”[9]。这样一个一切皆备,包含万法的自性存在于每个个体身上,因此,每个个体都拥有与佛相等的地位,个体与个体之间也是完全平等,没有内在的差别。而个体在社会中的全部意义就是致力于洞明那个澄净无瑕的自性。坛经将人在社会中的平等地位由外在的赋予转化为内在的先天先念,从而提高了个体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佛性面前人人平等是坛经对人的地位的另一观点。佛性是指人的自心的内在本质,在佛性面前,无佛与众生之分,无高下之分,无贵贱之分,无彼岸与此岸之分。“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葛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10]这是慧能大师初见五祖弘忍的对话,在这里慧能深人地指出了人虽然存在南方和北方的地区差别,但内在于人自性中的佛的本性却根本不存在差别,即使是岭南的蛮夷之人,身体与大师不同,但彼此具有的成佛本性却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慧能强调了人人都有佛性,人人平等的思想,这种无高低贵贱,无地域差别的平等是“有情众生”成就完善人格的依据。因此任何人,无论是贵是贱,是愚是痴都有平等的佛性,都没有理由被人鄙视,看轻。坛经也提出人有愚智之分,但这种愚智不是人的本性使然,而是由于人的根性不同,愚人是“自迷心性”,他们被错误的思想和尘世的烦恼蒙住了自性,不能体认自己所拥有的洞察一切的般若本性,因而是愚;智人之所以为智人就在于他能够领悟自性,而拥有智慧,如果愚人能顿悟到自己的清净本性“即与智人无别”[11]。坛经从人性的平等角度赋予人的社会地位的无差别性,肯定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中的平等价值,这与儒家的等级价值观相比,对于社会个人而言具有更深一层的社会意义。
(2)人的理想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要方面,但作为社会中的人总是以追求一定的目标为其生存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是人的理想,人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人生的理想价值,论语以圣人为最高榜样,以成仁取义为人的最终归宿:道德经则是以守道无为,超越自身为人生目标,坛经作为中国化佛教的禅宗经典,以涅盘成佛为理想境界。
坛经继承传统佛教中人生是痛苦,生死循环是“苦海”的价值判断,把现实人生视为一个充满苦难的过程,只有进入涅盘境界,成为佛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涅盘是佛教的最高理想境界,涅盘的基本含义是灭除烦恼痛苦,超越生死,解脱自在。通常涅盘分为有佘涅盘和无佘涅盘两种。修行者若证得阿罗汉果,此时业招的因已尽,但业招身心还存在,就为有余涅盘,只有到身心果招也不存在,才是无佘涅盘。坛经强调“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于自心中顿现真如本性?”[12]的顿悟之法,人在领悟了真如本性之后,刹那间就断除了世间烦恼业障,涅盘境界在刹那间完成,因此只有无余涅盘。如何达到超脱生死的无佘涅盘境界,传统佛教强调出家修行,并且把美好的人生境界寄托在来世。坛经则认为“出离生死苦海”不是在遥远的来世,就在现世;成佛不仅限于遁世苦修,也可以在现实社会的正常生活中完成,成佛也不需要经过长期的修行,可以在瞬间完成。坛经肯定“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13],每个人都具有知觉佛教教理的先天的觉悟本性,这种本性与佛的智慧没有区别,它是永不变,先天具有的佛性。但佛性只是众生成佛的可能性和内在根据,要真正发现自心佛性,就有一个明心见性的瞬间,觉悟的瞬间,超越的瞬间。世人之所以拥有佛性而仍然是世人,不是佛,就在于世人的本性被外界虚幻不真的事物迷惑“迷则佛是世人,悟则世人是佛”[14]这种社会中的个体成就佛的道德理想的内在超越,不是离开人的自心而实现的,不是离开人原来的生活状况而实现,也不是离开人原来的生活方式而实现,只是一刹那间的与自心佛性相应瞬间实现的明心见性,是顿悟。一旦顿悟,超越即告完成,虽然人的生活状况依旧,生活方式依旧,也许依然是穷人,依然没有权势,但内在的心境彻底改变了,从迷变悟,从不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到变为彻底认识自我,从茫然不知所措变为有坚定的自信心,从依赖外力拯救变为自作主宰,精神素质瞬间提升到最高的境界,在现世就成就了佛的理想境界。
(3)人的生活
坛经从心性论的角度赋予社会个体平等的社会地位,并以成佛为每个个体最高的人生理想价值的终极目标所在,人的生活将如何体现自己的地位和理想?
坛经在承认人生是痛苦的理论基础上,摆脱出世的思想,提出在现世中修行,实现解脱的“人间佛教”形式,它主张把世俗的日常生活行为看作修行,所谓行坐住卧,皆能悟性,在世俗生活中追求人生的解脱,因此人的生活应遵循无修之修的原则。所谓无修之修就是“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它是一种纯自然的、不加造作的修行生活,它是无异于世俗的平凡生活,同时又是对世俗平凡生活的提升与超越。凡合乎无修之修原则的生活才具有价值,不合乎无修之修原则的就是有害的。
无修之修倡导人们在生活中遵循“无念法门”,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16]。坛经一再强调人们在生活中不要执著、贪恋外在虚幻的事物和现象,因为正是由于人们对外在虚幻实体的执著和追求,才迷失了自我的真如本性,因而提出了“无念法门”。
坛经指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妄念、欲望,就是“有念”,“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17],那些不能认识本性的芸芸众生,在生活中对一切事物和想象都执著追求,就产生了痴心妄想。坛经反对这种“尘劳妄想”,强调“无念”的心性修养方法。但“无念”并非什么都不思考,也不是坐下来看心看净,磨尘去垢。“无念者,于念而不念”[18],“无念”是有念中的无念,它在承认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现世中过着世俗生活的人们之生存欲望的合理性外,要求人们不要被妄念,被错误的思想,被过多的欲望所缠绕。要做到“于诸境上心不染”“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19],生活于尘世间的人,心要不受所接触的世间事物和现象的污染,在自己的心念之中,时时远离尘世间一切虚幻的事物和现象,不为尘世间的事物和现象所左右。
坛经对人的生活提出“无念”,同时也要求人们脱离一切事物的外在形相,就是“子相而离相”[20]。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不断接触外部境界的情况下,如果能够脱离外部事物的形相,事物的本性就不会受污染而纯洁清净,从而达到精神上的纯净,这就是“无相”。在“无相”的基础上,又提出“无住”,“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天缚也”[12],正因为生活在尘世中的人们,存在各种各样的念头,对过去的迷恋,对现在的执著,对将来的追求,时时刻刻都在脑海中翻腾不息,使心中的真如本性被掩盖,不能自见。而人们的世俗生活本来就处于不断流淌的意识之中,佛性或人性,不是离开众生流淌的意识而孤立存在,反而就在这些意识之中,因此若有所执著,则违背意识的本性、精神生活的本性,也会阻碍完美的人性即佛性的显现。
坛经承认人的世俗生活,承认人生的痛苦,但它不要求遁世,反而要求人们应该在充满妄念、贪欲的世俗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解脱、心灵的解放和对佛性的觉悟,这才是人生的真正快乐,有了这种快乐,人们就能自由的游于天地人之间,不被心外一切境界所染。
三,坛经人生价值观的现代毒义
坛经的人生价值观是禅宗六祖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思考,它为现代处于纷繁芜杂的社会环境中拥有各种诱惑的人们如何安身立命提供了启迪。坛经强调道德价值的重要,重视理想人格的塑造,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倡导人们从自身寻求解脱的途径,它的人生价值观蕴含着理性与非理性、认识与体验、真理与谬误的丰富内容,我们有必要进行科学的评析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坛经中对人自身的思考,对人的生活的关注具有深层的现代意义。
(1)树立自信、自立的人格
坛经认为人的自性已具足一切,因此觉悟和解脱之道,绝对不能向外在世界追求,要靠自己力量寻求人生的快乐境界。虽然它夸大了生物性的人的自性力量,但它从人的自身探求生命的价值,要求人要学会认识自身的本性,确立自信,开发自我,实现自我,人要自信,自信自己不比佛祖、圣贤低下,自信自己能够成就菩提般若智慧;人要学会自立,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理想人生。树立自信、自立的人格是实现自我人生的关键,人生在世,外在力量的帮助是有限的,人只有依靠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更好地面对和处理人生的问题。
(2)追求性静心明的理想人生
坛经重视人生最高理想境界的追求,他将对道德人格的完美和精神的解脱作为人生理想价值的具体内容,虽然有不可取的地方,但它强调人生最高理想境界,尤其是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这在今天物质生活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尤其具有特殊意义。在当前的环境中,如何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而保持心灵的纯净,坛经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它告诉我们有意义的人生不是对外在虚幻如浮云的个人的财富、名誉、地位、权势的追求,而是精神的解脱,心灵的澄净。虽然现代人根本无法达到佛的境界,但它所提出的对外物的不执著,对物质的不贪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心灵调适的一种方式,人生不能总是陷入无止尽的物质追求中,在合理欲望的基础上,保持心灵的纯净才是人生的快乐所在。
(3)重视道德情操的培养
坛经强调人们对于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更加强调追求人生理想境界过程中的道德情操的培养,它为这种道德情操的培养提出了种种方法。它要求人们遵循佛教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原则,去除诳妄心,不善心,妒忌心,恶毒心,用慈悲和平直之心对待他人。这些道德情操的培养对于个体道德的提高和社会人际关系的协调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释:
[1]方立天.儒佛道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J].中国哲学史,1996,(1)
[2]罗国杰.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1:329
[3]论语·颜渊[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134.
[4]论语·雍也[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64.
[5]老子·三十八章[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69.
[6][15][16][17][18][19][20][21]坛经·定慧第四[M]西安:三秦出版杜,1997:89,89,92,89,91,89,89,89.
[7]坛经·疑问第三[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80.
[8][10]坛经·行由第一[M]西安:三秦出版杜,1997:3,5.
[9]方立天,性静自悟[J)哲学研究,1994,(5).
[11][12][13][15]坛经·般若第二[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57,59,41,50
[14]坛经·付嘱第十[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212.

居士放生仪轨和回向

为您代放生鲫鱼、鲤鱼、甲鱼、泥鳅、黄鳝、螺丝,放生结束一对一发送放生视频,如亲临现场,敬请放心。秦皇岛放生讲究,七夕放生的寓意,有冬季放生乌龟的吗,给鱼放生选择什么时间好。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