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妙音放生群组织者
1、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还乡(醒世)
2、北上的火车,载着我一颗矛盾的心回津探亲。本来不想回家看父母,学习了弟子规,内心生起了万般的惭愧,不管父母如何待我,他们给了我修法的身体,就是最大的恩赐,怎可以小肚鸡肠呢?
3、火车上遇到了几个对三宝好奇的人,这些人又充满各种各样的幻想和邪见,问了一些离奇的问题,我耐心的一一解答。这是宣传正法的好机会,做为一个出家人弘法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仅是限于文字,更要深入民众,了解民情,以正确方式引导他们奉行十善,创造幸福。邻座的很多人对佛法充满了希求,从他们那激动的眼神和面露的喜悦,我知道不虚此行。
4、火车到站了,父亲不让进家门,先是安排在一位居士家里,后又辗转到了哥哥家,哥哥让出整套的房子供我们使用,真的好感动。在这春节之际,处处都是一派喜气,可是我们听着远近的鞭炮声,总觉得这鞭炮声与寺院后山送亡人火化时放的鞭炮声有什么区别呢?春满大地,福满门,真的这样吗?在这方土地上,万家灯火通明,却还有那么多的人要忍饥耐寒,有那么多的人孤苦无依,有那么多的人要面对恐怖爆炸和凶残暗杀······想来,心口都压得喘不过气来,怎来高兴!
5、不过有一点让我感到意外和高兴的是父亲从诽谤排斥三宝转变为接受三宝。
6、我和月利师连续几天一共念了99遍《地藏经》超度法界亡灵。这是我们度春节的一种方式,我们不想白受信施。阳世中的人在寻欢,地狱的众生鬼道的众生却在呻吟,于心不忍。
7、住在哥哥家的11天里,为了来看我,父亲天天拖着年迈的身体往返,高高的六层楼爬上爬下,几乎每顿饭他都要亲自做给我们吃,看着实在不忍心,劝他不要辛苦了,我们自己可以打点。可父亲不同意,“没关系,你们师父们念经辛苦了,我没事的。”望着他恳求地充满愧疚的眼神,我只能满他的愿。我静静地观察他一点点的改变,进门时,他会摘下帽子走到佛像前,深深鞠一躬;每次都会问:“师父们,你们吃饱了吗?”“师父们,我先走了,你们需要什么吗?”当有居士来拜访我们时,听到我在给居士开示佛法利益、修行次第,以及结合自身经验告诉他们遇到违缘时如何摆脱困难等佛法时,父亲充满了自豪。有时他还鼓励居士多学习佛法,告诉居士佛法是宝贝等,看到父亲的转变,我的心有些酸楚----为什么人们总是在经历过伤痛或失败后,才会对真理笃信无疑呢?不过,没有走过弯路,哪里会体会到平坦大道的便捷呢?
8、因为买了初七的回程票,初五的下午,他和母亲来看我们,在这分别之即,还是倾心谈一下吧!我谈到自己出家的因缘,一是因为爷爷的去世,对我的震憾;一是因为母亲生病,我希望自己的出家能利于母亲,让她癌症消除,修行佛法,得到善终,得到解脱。我讲到出家很苦,要忍常人所不能忍的苦,但在家更苦----生活、婚姻、家庭、人事等等占据着心灵,让心不得安宁,出家是舍下一切尘劳而清净己心,修身之命。当我向父母谈到佛陀伟大的思想时,他们不停地点头。尤其是我讲到出家是大孝,利益的不仅仅是现世的父母,更是多生累劫的双亲。因我们今世的出家修行,守持戒律,以此殊胜功德,都能使他们得到利益。父亲听到这时,眼睛不禁为之一亮,露出了笑容,看来他已经接受现实,不再拒绝女儿出家的事实,而且邀请我晚上到他家做客,这个变化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9、初六那天父母早早地来了,面上带着不舍,我们攀谈起来,出家几年了,从来没有机会这么地说过话,也难怪,我一直住在僧伽蓝,没有因缘啊!我从苦、空、无常、无我的角度给他们剖析了人生的种种痛苦及出家修道的殊胜,并将带去的一些宣传“传统文化”的光盘给他们看,希望以此开启他们的性德之光,从浅显处打开他们走向光明大道之门。说实话,这次回故乡,还不知何时能再与他们相逢。父母已是古稀之年,他们的精神状态是我最关心的。如果不能以佛法的妙理带给他们任何利益,不能使他们的生命有所寄托,这将是我最大的遗憾。
10、《弟子规》课程的开设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从中我们可以重拾起被淡漠已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是世间与出世法的基础,希望普天下的子女都能按照“传统文化”中讲的那样孝养双亲,以报父母之深恩。
二、放生功德皈依之宝
1、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何处(道运)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二十年前,就对这首偈子一见钟情了。说来有趣,初见它居然是在《红楼梦》里。那时读高中,极喜欢这首偈颂,自然就背下来了。
4、数年后,大学假期,朋友从学校图书馆为我借了一本《六祖法宝坛经》,于是再见到这首偈子,真是惊喜,原来它出自佛教的经书啊,原来是由一位禅宗祖师所作啊!数数品读,愈加欢喜,尤其后两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虽然不太明白,但感觉一种轻松、自在、洒脱的气氛,仿佛一把拂尘,在我的心上轻轻一拂,一切疲乏和烦恼顿时烟消云散……
5、那时候的我,原本静默、抑郁,心情似乎总比别人低一个八度,沉沉的旋律浓浓地笼罩,对什么都没兴致,一切都淡淡的。好友说,一个午后,她在街对面见我过马路,一件白纱衬衫,一条黑色长裙,裙袂在风中飘啊,飘,她说:“你的眼神那么超然、淡漠,我觉得你不像这个世界的人。”
6、我对着朋友微笑。那一刻,还不知道今天的答案,否则,一定会告诉她,她的感觉很准。就如一个漂泊的旅人,洗去沧桑,沉淀下凡俗的忧患,离开那个繁杂喧嚣的红尘,我已悄然汇入一面平静、安宁、喜乐而广阔的清净大海……
7、追溯而上,感恩那位朋友送的这剂良药,是《坛经》在我心中推开了一扇窗,佛法的清新空气第一次迎面扑来。就如久久病着,一直闷在房间里,而忽然间门窗大开,陡然闻到了清凉、健康的味道,呼吸立时通畅,身心舒适遍满,积年的郁结一下子被什么力量解开,说不出的一种清爽……从没有任何一种阅读给过我这般感受,好像豁然开朗,阴霾尽散。我沉浸在窗外的景致中,平日里熟悉的一切散发出一股新鲜、清澈、纯净的气息,而它们尽带着轻快的神情辉映我不经意间时时浮现的微笑……
8、感恩佛菩萨的加持,于清净海众中现起深入学习这部经的机缘。几乎在看到课程表上“坛经”两字的一刹那,熟悉的微笑便直从记忆中浮上嘴角,欢喜是从心底升腾而起的。初读《坛经》的感受依然能够体味,不同的是,这一次,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在法师悉心的指导下,智慧的力量渐渐清晰,就仿佛从前看不清的窗外的景色,像特写镜头一样,依次缓缓拉近……
9、“行由品”的故事已很熟悉,当年便用心读过。到第二品“般若品”时,昔日“豁然开朗”的感受又回来了,并且欣慰地发现,这一次,有法喜。
10、一段段经文读下来,我仿佛又看见了心中的那扇窗,它一直敞开着,而我却不再向外看了,开始明白,应该转一个方向,向内看,看自己的心,自己本具的智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