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吉林放生王八在哪里
1、佛教在线山西讯2016年3月7日,“妙音天女”敬善媛女士应邀来龙泉寺,晚21时“敬善媛梵呗音乐分享会”在龙泉寺龙泉讲堂隆重举行,首先,龙泉寺住持义忍法师对敬善媛女士的到来表示感谢!随后,“妙音天女”的天籁之音,稻谷茶道的清净典雅,梵音、禅茶,古琴、香道,一场佛乐盛宴在古朴典雅的龙泉讲堂内拉开序幕。
2、晚会结束后,敬善媛女士为现场的所有人员送上签名CD。用她的话说:梵呗音乐带给我们的是典雅、净心,希望我们都能多结善缘,方能身心自在!
3、龙降法雨于娑婆,泉润群萌在世间。
4、古刹重现弘正法,寺院清净胜庄严。
5、太原龙泉寺始建于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位于万柏林区神堂沟境内,前临晋阳湖水,后依关山山脉,四周被五岭环抱,素有“小五台”之美誉。
6、以太原龙泉寺为中心的龙泉佛教文化园区占地面积四百多亩,建有雄伟庄严的金刚万佛塔、庄重典雅的龙泉讲堂、山西最大五方文殊殿等,总建筑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是太原市内规模最宏大、环境最清静的佛教活动场所之一。
7、宋太原尼智藏,特事地藏菩萨,欣求西方净土。舍钱二百文,画阿弥陀像,左右胁士,地藏、观音二体。安置房舍,信心礼供。太平兴国五年庚辰,大风吹破人屋,尼之屋舍,同坏毕。明日寻像所在,都失之。心生忧恼,祈念地藏菩萨,瞻仰虚空,遥见一物,飘飖在虚空,数数放光如电。一时计下地,即所求像也。欢喜,如旧安置屋内。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语朋友曰:「地藏菩萨导吾于净土,明日决定往生。」烧香散花,唱三尊名号,各一百八遍,端坐向西,合掌而逝。
8、唐王朝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太原佛教发展原因初探
9、□陈双印张郁萍《敦煌研究》2007年第01期
10、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敦煌文书、传世佛教文献记载以及后人研究成果,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唐王朝以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太原佛教兴盛的原因,并指出探讨这一时期太原佛教情况,对于研究唐五代太原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宗教、交通以及对外交往等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南京有放生池的寺庙
1、关键词:太原;佛教;兴盛;意义
2、中图分类号:G1;B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87-07
3、唐王朝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太原佛教相当兴盛。据敦煌写本P.4648《往五台山行记》:“又行十里到太原城内大安寺内常住库安下……三月十七日巡游诸寺。在河东城内第一礼大崇福寺,入得寺门,有五层乾元长寿阁;又入大中寺,入得寺门,有大阁,有铁佛一尊。入净明寺,有真身舍利塔。相次城内巡礼皆遍。又于京西北及正西山内有一十所山寺,皆巡礼讫。京西北有开化大阁,兼有石佛一尊,又正西有山,有阁一所,名童子像阁,兼有石佛。”关于P.4648的写作年代,杜斗城先生推测:“P.4648《行记》的作者曾提到泽州有开元寺,潞府有开元寺、龙兴寺。故《行记》作者到泽州、潞府的时间最早也应在开元二十六年之后。关于这个《行记》写作年代的下限,在文中还看不到直接证据,但从有此迹象来看,绝不是唐代以后的东西。”如果这一推测无误的话,从写本所记内容来看,太原佛教在唐代是相当兴旺的。又S.529v《诸山圣迹志》记载:“从此南行五百里至太原,都成(城)[周]围卅里,大寺一十五所,大禅[院]十所,小[禅]院百余,僧尼二万余人。”S.529v《诸山圣迹志》是五代后梁末年到后唐同光时期敦煌有名的高僧范海印巡礼各地圣迹的行记,所反映的是五代后唐时期太原佛教情况。P.4648《往五台山行记》、S.529v《诸山圣迹志》同属于行记一类的东西,是巡礼各地圣迹的僧人对其所见所闻的记录,属于第一手资料,应当是真实可信的。由此可见,在唐以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太原佛教相当兴盛。
4、关于太原地区的佛教情况,杜斗城先生在《敦煌五台山文献校录研究》一书中,已经作了一定的探讨,认为太原佛教在北魏到五代时期兴盛的原因有三点:“太原佛教之盛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与隋王朝及隋秦王杨俊在太原兴佛有关;与太原是唐起兵之地有关。”受杜先生启发,结合敦煌文书以及传世佛教文献的记载,笔者认为唐王朝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太原佛教兴盛的原因还有一些需要补充的地方,故不揣冒昧。
5、这一时期太原佛教兴盛的原因,除了杜先生所论述的几点以外,笔者认为太原佛教兴盛还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6、唐王朝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太原佛教发展首先得益于太原突出的政治地位
7、早在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期,孝文帝佞佛,其北都平城,僧尼就已多达两千余,新旧寺院一百余所。在孝文帝迁都之后,新都洛阳又迅速兴起成为一个新的佛教圣地。北魏末年的洛阳“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而位于北魏这两个佛教圣地中间的太原,在这一时期,无疑会受到很强烈的冲击,佛教势力的发展应当也是很快的。后来的北齐王朝,对佛教的扶持更是不遗余力。并且在北齐时期,太原的政治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北齐曾以晋阳(太原)为下都,邺为上都。至北周武帝灭北齐时,北齐境内僧尼竟达二百万人之多,寺院有四万余所。作为北齐下都的太原,佛教势力应当发展的更快。
8、隋朝时期的太原,“开皇元年,高祖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郡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四内;而又别写,藏于秘阁”。并州即太原,将太原与京师及洛州的写经相提并论,“并官写一切经”,一方面表明太原佛教地位的突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太原佛教在隋朝时期得到了隋王朝的大力支持。
9、唐朝初年将太原改为并州,天宝元年改北都(太原)为北京。因为唐王朝视太原为“太原旧国,王业所兴”之地,所以太原对唐王朝的地位变得更为突出。唐一建立,就在太原大兴佛事,广建寺院。据文献记载:“武德元年,诏为太祖以下建栴檀等身佛三躯,以沙门景辉尝记帝当承天命,为立胜业寺。以沙门昙献于隋末救饥民,为立慈悲寺。以义师起于太原,为立太原寺。又诏并州立义兴寺,以旌起义之功。”由此可见,在唐王朝建立后,太原佛教的发展与唐最高统治者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并且为太原佛教的鼎盛提供了基础。
10、后梁时期,太原为李存勖家族所据。后唐建立后,太原亦被视为后唐“龙兴”之地,其政治地位依然十分显赫。此外,后唐庄宗、明宗都十分崇信佛教。《册府元龟》卷52,帝王部,崇释氏“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九月,敕:天下应有本朝所造寺观,宜令所在长吏取寺司常住物添修,至万寿节日,须毕其功。”《宋高僧传》卷27《后唐五台山王子寺诚惠直传》:“(后唐)武皇躬拜(诚惠),感谢慈悲,便号国师矣……庄宗即位,诏赐紫衣,次宣师号。帝复宣厥后,再朝天阙,更极显荣。受恩一月,却返五台。”明宗皇帝依然崇佛,《册府元龟》卷52,帝王部,崇释氏“(后唐)长兴四年七月,命中使押绢五百匹施五台山僧斋料。”所以这一时期作为北都的太原佛教依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太原佛教的兴盛也是情理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