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遵布衲师在清洗佛像,药山惟俨禅师问道:“‘这个’被你这么清洗,能洗出‘那个’来么?”
遵布衲从容道:“你把‘那个’拿来让我瞧。”
“这个”是指“佛像”,“那个”是指“佛性”。这是吊诡的问题,不知道“那个”的人,一定答不出;知道“那个”的人,也未必能作答。高明的禅师不会落入问者的陷阱,所以能反问之。识趣者,哈哈一笑,算是扯平;不识趣者,只好自讨没趣。独具只眼的禅师,不可能如此问话,当然也不可能轻易被考倒,因为他早已当下识破来者之实力了。
佛性不用洗,也无出无入,当下承当即是。
笑禅录云:“有一个从走在路上,肚子饿了,想骗饭吃,就到一家门口说:“我能把破了的针鼻孔补起来,只要你们给我些饭吃就好了。”
那家人听了,就端出饭来,又找了好些针孔破缺的针出来,这位过路人安安稳稳地吃饱后,就一本正经地说:
“你们把缺了的那边针鼻子拿来,我要动手补了。”
过路人由于肚子饿,想骗碗饭吃,所以出此妙计——补破针鼻孔。读者倘若忽略话中之深义,则禅机尽失。达摩对慧可说:“将心来,吾与汝安!”与此又异曲同工之妙!
针孔破了的针,弃之可也;纵使能补好,已不是原样。有了过错——贪、嗔、痴等,勇敢一点,承担下来,不要再去找理由来搪塞责任。佛性原本不失,原本不增不减。心驰外求,计较思量,徒碍明月之清辉。
颂曰:
那个那个,快去寻取,有垢则浴,有破则补。
若还寻不出来,我亦茫茫无主。
佛性本无净垢,也无圆缺;说浴、说补,是从事相上说的——浴、补,都是修行上的真功夫,也是方便善巧之道。
经过一番努力还找不出来的话,即使高明的大禅师,也是无法可施了。证悟在己,别人只是助道因缘,只是标月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