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放生群,努力继承和发扬真禅长老的优良传统

时间:2022-11-10 09:50       来源: 未知

时光如流水,一转眼,亲教师真禅长老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五周年了。每当我想起他老人家生前的谆谆教诲,他那慈祥、和蔼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五年来,玉佛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真禅长老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仍然活跃在我的心中,似乎在不时地指点着我的一切,使我在繁忙的法务活动和工作中,有所凭借,有所依靠。我深切地感到,没有亲教师真禅长老的教诲,我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为此,我要永远牢记他的教诲,永远继承和发扬他的优良传统,把上海地区和玉佛寺的佛教事业建设得更好。
真禅长老一生爱国爱教,为国家、人民和佛教事业作出了许多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地方很多。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我感到首先应该继承和发扬他老人家以下几方面的优良传统。
一、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
真禅长老一生爱国爱教。他老人家生前常常讲:“爱国爱教应是我们每个佛教徒必须遵守的原则。爱教必须爱国,爱国才能爱教”;“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更为重要的是,他老人家不仅这样认为,而且身体力行,付之于行动。几十年来。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一直与政府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积极参政议政。与此同时,他还撰文阐述了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在他看来,一方面佛教本身就具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功能,由于有这种功能,使得“相适应”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切实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得这种“相适应”由可能变成为现实。但最后他又特别指出,要真正实现“相适应”,关键还在于我们佛教徒本身。如果佛教徒人人都能加强自身建设,都能做到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那么佛教就一定会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之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禅长老从理论上到实践上发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的精神,我们一定要大力继承和发扬。
我现在也被推举为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和普陀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又是上海市和普陀区的青联副主席。我一定继承真禅法师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积极参政议政。同时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正信正行,严守戒律,遵纪守法。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我一定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持走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努力把佛教事业办得更好,使佛教在上海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好的积极作用。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对真禅长老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二、加强寺院建设的优良传统
真禅长老自1979年就任玉佛寺第十任方丈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玉佛寺的建设。他在当时寺院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对寺院建筑进行全面修缮。十年动乱期间不得已转移出去的法器、法物、佛经等,他都设法陆续加以取回。有些流散在外的法器、法物,他也通过各种渠道,设法追回。在短短的数年中,不仅整修了全寺的殿宇,所有门窗全部油漆一新,还对寺内地坪全部翻新,铺上方砖。所有大小佛菩萨像,也全部重新装金。同时又在大雄宝殿四周墙壁上、般若丈室大门两侧和东西回廊的墙上,分别镶嵌石刻十六罗汉、明华亭董其昌楷书《四十二章经》和行书《释迦如来成道记》、唐宋元明清著名画家工笔细绘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宝像、释迦如来八相成道图等。又在般若丈室前的天井内,铸造了“诚则灵”青铜钟和九龙吐水青铜碑各一座。另外,又请著名书法家、高僧和知名居士题写了许多匾额和楹联,分别悬挂在各殿堂的门楣上和抱柱上,使得各殿堂更加庄严美观。这些新增设的佛教艺术景点,增强了寺院的佛教文化气息,因而受到海内外信徒和游客的青睐。
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把寺庙管理得更好,真禅长老在玉佛寺逐步建立起一套以传统的丛林制和现代民主管理制相结合的制度。这一套制度,通过不断完善、不断改进,至今在玉佛寺仍然行之有效。我们玉佛寺,不仅法务活动频繁,而且平均每天要接待数千名海内外游客。如此繁重的接待任务,能够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与有一套健全的寺庙管理制度分不开。
真禅长老加强寺院建设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大力继承和发扬。不久以前,我们对玉佛楼进行了改建,不仅对原来存放《龙藏》的经柜重新木雕,还在玉佛像前的抱柱上,刻上了赵朴初老居士临终前不久在医院里撰书的长联一副。这是他老人家生前所撰写的最长的一副楹联,已成为稀世之宝,弥足珍贵。又在玉佛楼顶部四周镶嵌了688尊鎏金佛像,金碧辉煌。重新装修后的玉佛楼,光彩夺目,更加吸引着广大海内外信徒和游客,使他们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最近,我们玉佛寺还在普陀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购进了已经搬迁的利群医院的全部房产,准备改建成玉佛寺的一部分。改建完成后的玉佛寺,总面积将比原来的增加近一倍,面貌将更加焕然一新。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对真禅长老加强寺院建设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三、注重佛教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
真禅长老平生潜心佛典,对佛学深有造诣。为此,他十分重视对佛教学术的研究,常常在修持、弘法之余,伏案写作。他老人家认为,看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佛教是否发达昌盛,主要不是看佛教寺院的多少和信徒的多少,而是要看佛学研究者的多少和研究的水平如何。他深深感到,数千年的佛教文化遗产,亟待整理,当代出现的一些新的佛学理论,也值得进行研究。为此,他常在繁忙的法务活动和国际交往中,抽出时间撰写佛学著作。他从1979年就任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和玉佛禅寺住持那天起,到1995年圆寂止,在短短的17年中,先后出版了《玉佛丈室集》10集和《上海玉佛寺丛书》27种。此外,尚出版有《佛法·社会·人生》、《禅宗佛学思想论集》、《真禅禅藻集》和《玉佛禅寺》画册等。主编的著作则有《上海玉佛禅寺一百十周年纪念特辑》、《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佛像开光、近奉藏经、方丈升座纪念特辑》、《持松法师论著选集》、《持松法师纪念文集》、《应慈老法师圆寂三十周年纪念文集》等。这些著述和文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关于阐述佛学理论方面的著作,如《论人间净土》、《佛法·社会·人生》等;也有注释佛教经典方面的著作,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无量寿经浅释》等。既有关于参访、弘法方面的著作,如《玄奘求法之路巡礼记》、《西藏朝圣记》、《云南参访记》等;也有关于国际交往方面的著作,如《澳洲弘法纪行》、《天竺纪行》、《泰国弘法记》、《欧洲七国弘法记》等。既有关于高僧传记方面的著作,如《缅怀禅门尊宿虚云老和尚》、《纪念太虚大师诞生一百周年》、《在亲近圆瑛大师的日子里》等;也有诗词方面的著作,如《真禅禅藻集》等。
以上所有这些著作,都贯穿着一条爱国爱教的红线,其中尤以《佛法·社会·人生》一书最为典型。该书共收录文章13篇,其中有一篇题为《谈谈佛教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可说是真禅长老著书立说的宗旨。他在这篇文章中,对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能性与现实性,都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得出了佛教一定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结论。
真禅长老注重佛教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大力继承和发扬。近年来,我也开始重视佛教学术研究。到目前为止,我已在海内外佛教刊物上发表习作30余篇。同时还在玉佛寺内增设佛教文化设施,如复办“弘一图书馆”,恢复“觉群”刊物等,开展多种多样的佛教学术研究。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对真禅长老注重佛教学术研究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四、培育佛教人才的优良传统
真禅长老十分重视培育佛教人才。这可能与他早年先后进入七所佛学院校学习有关,才使得他在佛学上有较深的造诣。为此,他把绍隆佛种,培养佛教事业接班人,看成是当代中国佛教的头等重要大事。就在真禅长老就任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和玉佛禅寺方丈不久,即于1982年在玉佛寺创办学戒堂,向社会招收有志学佛的青年剃度出家,给他们传授佛学基本知识和学习禅门《日常课诵》等。
1983年,在真禅长老的主持下,上海市佛教协会正式开办了上海佛学院,并亲自担任院长。在他的领导下,确定佛学院的办学宗旨为培养一批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相当佛教学识,并能密切联系信教群众的青年僧才,以期绍隆佛种,荷担如来家业。1984年,又在南市区慈修庵设立上海佛学院尼众班,招收青年尼众入学。其后,又在崇明县广福寺设立僧众班。10多年中,先后共培养出了近200名佛学人才。
在真禅长老领导下的上海佛学院,实行“两爱”、“三懂”教育。所谓“两爱”,就是“爱国爱教”。所谓“三懂”,就是懂得佛教教理和教史,懂得法务活动,懂得寺庙管理。
佛学院还采取了“学修并重”的方针,发扬佛教解行并重的优良传统。规定全体学僧,在学习佛典和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参加玉佛禅寺僧众所进行的自我修持活动。如每天必须上殿做早晚功课,寺内定期举行的大型佛事活动,如禅七、佛七、水陆法会等,学僧都必须参加。
真禅长老不仅尽一切力量办好上海佛学院,而且还撰文呼吁佛教界把培养青年僧人看成是当务之急。1992年7月,他撰写了一篇启人心扉的文章,题名《培养青年僧人是中国佛教界的当务之急》。文中明确指出,办好各级各类佛学院校,是中国佛教界目前的当务之急,必须引起整个佛教界的重视。他还认为,办好佛学院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筹措充足的经费,二是聘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三是编辑统一的教材,四是重视入学僧的质量,五是明确培养目标。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爱国爱教的佛教事业接班人。
真禅长老不仅关心上海佛学院学僧的进步和成长,而且也非常关心其他地区所办的佛学院校、僧伽培训班学僧的进步和成长。他曾先后于南京栖霞山僧伽培训班的开学和结业典礼上、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第二期开学典礼上、中国佛学院九华山寺院执事进修班的开学典礼上,作了多次重要讲话,勉励学僧勤奋学习,努力上进,争取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真正能对佛教事业作出贡献的佛学人才。
真禅长老培育佛教人才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大力继承和发扬。近年来,我们除了继续努力办好上海佛学院外,还先后在玉佛寺开办了星期佛学讲座、僧伽进修班、青年居士佛学进修班和梵乐班等,为提高佛教四众弟子的文化素质和佛学水平,作了一定的努力。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对真禅长老重视培育佛教人才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五、热心佛教慈善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
真禅长老一贯热心佛教慈善公益事业,关怀残疾儿童。他从1984年起,就以个人名义和代表玉佛寺向社会上有关福利机构及团进行体捐赠财物。1988年夏,在上海市儿童福利院设立“真禅法师残疾儿童福利基金”,年年进行捐赠。1991年夏季,全国各地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遭受严重水灾,真禅长老率领上海市佛教徒向灾区人民捐赠人民币100余万元,其中玉佛寺僧职人员捐赠70余万元,崭新棉被1000条,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十多年来,真禅长老个人和代表玉佛寺共向社会上有关福利机构和团体,向灾区人民和希望工程等,共捐赠人民币700余万元。为此,各有关部门给予真禅长老以极大的荣誉,纷纷赠以锦旗、奖状和捐赠证书。同时先后被聘为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名誉院长、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会长,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还评定他为热情支持普教事业发展的社会活动家。在1991年向灾区人民捐赠后,中国佛教协会和赵朴初会长先后二次写信给真禅长老,对他率领上海市佛教界的捐款赈灾热情,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法师身体力行,率上海市佛教界为全国范围内的特大洪涝灾害尽心尽力,捐款总数居全国各省市佛教协会之冠,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各界表明,佛教徒对两个文明建设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这不但使灾区群众得解燃眉之急,更体现出佛教救世济民利乐有情之旨,座下功德无量,无任欢喜赞叹。”“上海佛教界救灾热情甚高,既是财施,亦是无畏施,护国护民,亦是护法,无任欢喜赞叹。”
真禅长老不仅以实际行动表示他对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热心,而且还从理论上加以阐释,号召大家都来关心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他在《实践佛陀遗教,广作福利事业》一文中说:“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它为人们指示了解脱生死的涅槃大道,而且还教导人们要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广作福利事业以嘉惠群生。而在佛教教义中,广作资生福利事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在《佛教资生福利事业与精神文明》一文中又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佛教徒实践佛陀遗教,倡导‘利生为事业,弘法为家务’,形成中国佛教济贫救苦、广作饶益的优良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发扬佛教这一优良传统,对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解决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这一时代课题有着重要意义。”又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公无私、舍已救人逐渐成为新的时代风尚。而佛教的慈悲思想和利生实践与新时代的道德要求有相通之处,这就为佛教徒从事资生福利事业提供了殊胜的外缘。”他还提出:“佛教徒救济伤残、衰老、孤儿、寡母等不幸者的义举,不仅是佛教慈悲情怀的流露,也体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舍已为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尊严。这些义举有巨大的幅射力,对推动整个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对培养人们的同情心和慈悲心,对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对创造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气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最后指出:“资生福利事业不仅直接利乐众生,而且有助于道德的提高和完善,所以是内益于已,外益于人,生益于时,死益于后的伟大事业,体现了佛法的根本精神。通过这一利生实践,有助于形成有难共当、有苦共担的社会风尚,有助于创造和乐共处、相亲相爱的社会氛围,可以引导人们向善、向上,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更文明、更美好。”
真禅长老热心佛教慈善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大力继承和发扬。真禅长老圆寂后,我们玉佛寺仍一如既往地年年向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团体捐赠。现在,我也被聘为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名誉院长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会长。2000年12月1日,玉佛寺假座上海商城剧院举办了“纪念真禅法师圆寂五周年”梵乐演唱会,期间,我代表玉佛寺向上海慈善基金会捐赠人民币200万元,并设立上海慈善基金会“真禅法师慈善专项基金”,以资助那些遭遇特殊困难的群体和个人。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对真禅长老热心佛教慈善公益事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六、开展国际友好交往的优良传统
真禅长老自担任玉佛寺方丈以来,就十分重视同国际友人的友好交往。他认为,佛教寺庙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我国的一个窗口。因此,他要求玉佛寺的僧众,要努力做好接待工作。他本人是上海乃至全国接待外宾人次最多的法师。在接待中,他坚持“在教言教”的原则,主动向国际友人宣传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介绍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据不完全统计,玉佛禅寺自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十多年中,共接待国际友人、台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约有300余万人次。其中有许多是国家首脑、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真禅长老不仅在玉佛禅寺亲自接待了大量国际友人、台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为开展国际友好交往活动做出了一定的努力,而且与此同时,还频频出访世界各国和台港澳地区。十多年来,他先后应邀到日本、印度、美国、新加坡等20余国和台港澳地区弘法访问,多次出席国际宗教和平会议,为弘扬佛法,增进各国佛教徒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为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的正义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真禅长老出访的国家和地区很多,其中以1994年8月赴欧洲七国弘法参访最引人注目。这次他先后参访了法国、德国、英国、瑞士、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七国,所经时间之长,所历国家之多,所行路途之远,所起影响之大,均为前所未有。在参访中,真禅长老向西欧七国的佛教信徒和华裔、侨胞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介绍了上海经济腾飞、浦东开发的情况,宣传了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介绍了祖国大陆佛教近年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和健康发展、香火旺盛的现状。同时也对西欧七国的佛教现状,以及经济、文化等有所了解。还广交了朋友,听到了许多爱国华人、侨胞怀念祖国、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心声。在访问中,真禅长老一行受到当地佛教界的法师、居士以及各国同乡会团体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真禅长老在访问期间,还为各国的信众讲开示数十次,先后讲演了《佛法与人生》、《佛法与做人》、《佛法与长寿》、《佛法与哲学》等。许多信众听后非常高兴,认为是因缘殊胜。此外,欧洲的一些中文报纸,如《星岛日报》和《欧洲时报》等,都对真禅长老到欧洲访问,作了及时的报道,充分体现出华侨新闻界及广大侨胞对真禅长老的关怀与爱戴。
真禅长老开展国际友好交往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大力继承和发扬。真禅长老生前出国访问弘法,绝大多数我都陪同前往。他老人家圆寂后,我曾先后率团至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弘法访问,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的大好形势,参加国际佛教会议,进行佛教文化交流,为增强中外佛教界的友谊和团结作出了努力。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对真禅长老开展国际友好交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在纪念真禅长老圆寂五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提出从以上6个方面继承和发扬他老人家的优良传统,一方面是缅怀他老人家多年来对我们的教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继承他的遗愿,争取早日把玉佛禅寺建设成为一座名符其实的模范丛林。

放生的十大好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