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流产怎么说,佛教放生奇异事件视频

时间:2022-12-22 16:48       来源: 未知
导读:鲤鱼救子放生病愈道证法师乌江那个地方,有个名叫刘仔细的人。他有一个鱼池,到冬天,就在鱼池中建一条土堤,然后把鱼池的水都放到堤防的里边,池中的水放干了就好捉鱼。当水放到...

鲤鱼救子放生病愈

道证法师

乌江那个地方,有个名叫刘仔细的人。他有一个鱼池,到冬天,就在鱼池中建一条土堤,然后把鱼池的水都放到堤防的里边,池中的水放干了就好捉鱼。当水放到一半的时候,刘仔细看到两条大鲤鱼,跳出堤防外面,然后又跳进里面,这样跳来跳去好多次,他觉得奇怪,就走近看个清楚,看它们在做什么。原来这一对鲤鱼,刚生产了几百条的小鲤鱼,小鲤鱼聚在一个窟窿里面,它们还不会跳,所以出不去。假如水再继续放干了,它们都会死掉,所以鲤鱼爸爸、鲤鱼妈妈,就用嘴巴衔着小鲤鱼宝宝跳到有水的一边去放,然后又跳进来,再衔其它的小鲤鱼,就这样奋不顾身地跳进来,跳过去,往来救它的孩子们。即使自己可能陷在死地,也在所不惜。刘仔细看了好久,心里非常地感动,很心酸地叹息,于是就把土堤拆掉,放了所有的鲤鱼。

我们都有家庭,有父母、兄弟、孩子。同样地小动物也有妻子、孩子。我们都希望一家骨肉能够平安、和乐地团聚。小动物们又何尝愿意骨肉分离呢?想想这二条鲤鱼救孩子的一片苦心,还是放它们欢欢喜喜回到水中悠游吧。很久以前,当我刚知道这个故事时,每次在聚餐桌上看到有鱼,无论是煎的或煮的,就不禁会想到这二条大鲤鱼,鲤鱼爸爸、鲤鱼妈妈,想着盘子里这一条鱼不知道是爸爸还是妈妈?如果是妈妈,现在爸爸和孩子们可能都抱头痛哭了吧。假如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发现我的妈妈被砍成一块又一块放在锅子里,那该怎么办呢?实在不敢想下去,好可怕啊!也好可怜。而几乎每家人家的餐桌上,每一道菜的背后,都隐藏了好多这样生死离别,充满眼泪的故事。在喜庆宴会的时候,更是如此。我不知道,像这样有好多悲惨的生死离别摆在桌上,怎么会叫做喜庆呢?

成都能放生的地方怎么是吉祥呢?

有位教授,他有个读小学的孩子被绑票了。因为我没有看报的习惯,所以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只觉得那一天,教授虽然还是很平静,很负责地来看病人,但是,我真的没有见过他那么苍老又憔悴。后来有一位同事,就请问他说:“教授,你孩子还好吗?”他点点头说;“孩子被绑票后差点撕票了,后来,孩子是被抛弃在一个荒山上,警方费了好多心力,才在山中把孩子找出来。”我们可以想象孩子被一群人绑走了,不知道要把他抓到哪里?那时候内心的恐惧,也可以想象,孩子的妈妈是如何流泪、发抖、祈祷孩子平安,日夜难安。连一向最平静、稳重的教授,都不禁憔悴了。

我们是否想过,渔船在大海中,把渔网撒下去,一群鱼就会网中,就这样和它们的至亲好友生死永别了。妻子在网外面,看着丈夫远去,永不复返是如何哀嚎。孩子看着妈妈被强虏去,是如何害怕、哀伤。假如知道妈妈被抓去切成一块、一块的,用火烧,那是不是会像武侠小说常常写的,天涯海角要去报不共戴天,杀父、杀母之仇呢?鱼妈妈假如在网外面,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绑票了,怎么不肝肠寸断,大叫“还我孩子来,还我孩子来呢?”这景象总使我想起战争片中,战火连绵,敌军入城强虏豪夺的场面,一片哭叫、凄惨、血肉模糊。难怪祖师说:“假如要了解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战争?只要去听听夜半屠宰场的声音就知道了。”

乌龟什么日子放生好

放生时间有何讲究2022年

素食文化与佛门渊源

素食文化与佛门渊源

[提要] 素食,不等于素斋,并不为佛教所独有,但中国的素食文化与佛门更为亲近确有其渊源。总之,中国素食在理念、取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历经了种种流变,然而,“新素食”与佛教文化的亲缘关系仍然可见一斑。

  素食,不等于素斋,并不为佛教所独有,但中国的素食文化与佛门更为亲近确有其渊源。世易时移,素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历经流变,并日趋成为时尚。值得关注的是,“新素食”与佛教文化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缘”。

素食佛源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地已有素食之风,《黄帝内经》等医书中即记载古人“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并视素食为一种美德;老庄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也提倡寡欲养生型的饮食观。很多隐逸的文人志士,崇尚自然,认为吃肉使人气浊,吃素使人气清,因而追求清气,奉行素食原则。

  原始佛教并没有规定僧人吃素,而是随缘随化,因此律仪中并没有禁止食鱼肉的戒条,所以今天的南传佛教、藏传佛教的僧人以及北传中的日本僧人都允许吃鱼肉。佛教在传入中国的初期,也还来不及形成中国特色,汉地僧人食素是在1400多年以前,由南朝的梁武帝萧衍首先提出,所以素食是汉传佛教僧人特有的规定。

  梁武帝萧衍虔信佛教,曾三度以身舍佛。因其对佛教经典熟稔于心,根据佛经“戒杀生”的规定,于天监十年,即公元511年,梁武帝写了4篇《断酒肉文》,并在皇宫“凤庄门”集僧尼1000余众,宣唱此文。此文第一次提出禁止僧尼“食一切肉”的主张,并以“王法治问”的强制措施严加管制,从而形成汉地僧人吃素的制度,并一直坚持至今。同时,梁武帝还提倡臣民吃素,并规定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准用三牲猪头,而改成面粉做的牺牲品。自梁武帝规定僧人吃素之后,佛教倡导素食可谓最力,很多大乘佛教经典明文规定不得食一切众生之肉,并以因果报应、三世轮回观点论证食肉之过失,因此素食便结下了源远流长的佛缘。

素食流变

过去,素食常常与持斋念佛联系在一起,佛门净素是素食的主流;但近年来,健康、环保、慈悲、和平理念的推广,使得民间素食成为时尚,甚至成为个人品位高雅、现代意识浓郁和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

  素食的原料,过去以青菜、豆腐为主;现在已发展为大豆蛋白、小麦蛋白、魔芋、菌以及海藻提取物等。素食者主要吃的是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干果及种子。

  民素流行的主要表现为个人“素食主义”的盛行和各地素菜馆的兴起。现代素菜馆融合了宫廷素食、佛门净素和民间各大菜系的素食,甚至引入很多西餐的做法。素菜馆主要有两个门派,一是仿荤,重形象逼真、“味妙味肖”;二是全素,但求原味创新,尽量不使用半成品,相比之下,后者似乎更趋时尚。很多素菜馆为了制作纯正精良的素菜,往往聘请佛门素斋掌勺大厨;店主很多都是在家居士,菜馆的布局清静雅致、供奉佛祖,厅名、菜名会选取佛门典故,背景音乐使用佛教音乐,用具也会体现佛教特色,总之在整体设置、细节安排上都会亲近佛门,同时往往会流通、助印佛教文化方面的善本。

  现代民素更多积极地接引了佛教元素,秉承佛教饮食传统和文化内涵,融合了宫素的精细、民素的天然、佛素的纯正,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命名雅致,烹饪技法,博采众长,色、香、味、形、神、皿、质、养、声、境和谐统一,可称为“新素食”。

  总之,中国素食在理念、取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历经了种种流变,然而,“新素食”与佛教文化的亲缘关系仍然可见一斑。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