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世界一叶一佛(来源:大普文化摄影:惠德)
诸佛菩萨圣诞(阴历)
正月初一:弥勒圣诞节
正月初六:定光佛圣诞节。
2月8日:释迦牟尼佛出家。
2月15日:佛祖释迦牟尼涅槃。
2月19日:观音圣诞节
2月21日:普贤菩萨圣诞节。
3月16日:菩萨圣诞节。
4月4日:文殊菩萨圣诞节
4月8日:释迦牟尼佛的圣诞节
4月15日:佛祖吉日,3354。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开悟和涅槃是一起庆祝的(也就是南传佛教国家的卫塞节)。
5月13日:伽蓝菩萨圣诞节
6月3日:保护者佛祖韦陀的圣诞节。
6月19日:观世音菩萨于——年开悟。这一天,她放生念佛,功德非凡。
7月13日:菩萨圣诞节。
7月24日:龙树菩萨圣诞节
7月30日:西藏菩萨的圣诞节
8月22日:燃佛圣诞节
9月19日: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9月30日:药剂师的玻璃像佛一样闪耀,迎接圣诞节。
10月5日:圣诞老人达摩
6月17日:阿弥陀佛圣诞节
腊月初八:黑种草成道日。
农历二十九:观音的圣诞节。
无遮会
意思是圣贤,圣贤,道德,习俗,高低贵贱,布施布施方式平等。玄奘受邀参加七世纪七周年在曲女城举行的裸体大会,这是印度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大会,会石群宝尽。会议持续了75天,向佛教徒、婆罗门、耆那教徒和乞丐布施。中国暴露会议始于大同元年(529年),梁武帝在崇云殿为民设斋,作为祈祷。好在同泰寺修复后,设四堂(四人)遮会,净会以法衣举行,素床和土器皿放在一辆小车里。亲升法座为大众开涅槃经,皇帝为五万人设道斋。
浴佛节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是中国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生日的重要节日,也称为佛诞节。相传2600多年前,释迦牟尼在莫也夫人的肋骨下出生时曾说:“天与世为一。”于是地动山摇,九龙吐水洗澡。因此,各国各民族的佛教徒通常以浴佛来纪念佛陀的生日。
在佛浴节之前,佛教徒们已经打扫了寺庙,擦拭了寺庙里的佛像。通常,在四月的第七天,许多善良的男女聚集在佛教寺庙参加第二天早上举行的纪念仪式。我看到寺庙建筑上挂满了横幅和珍宝,挂满了香灯笼和蜡烛以及各种供品。香花中的几案上放着一个铜盆。盆内盛有紫檀、姜黄、冰片、沉香、麝香、丁香等制成的香汤。汤里有一个一指天一指地的青铜童子像,就是释迦牟尼王子像。沐浴开始前,由寺院住持带领全寺僧尼颂经诵经,然后跪拜焚香,唱颂浴佛,或诵经念佛释迦牟尼,南无大师。诵经的时候,僧人和居士轮流舀着给佛洗澡。给佛像洗澡后,用一点香喷喷的汤给自己洗澡,寓意洗心革面,消灾解难。如果参加的人太多,僧侣们会用手中的佛陀纯净水洗澡。整个仪式庄严肃穆,充满吉祥喜庆的气氛。
在这一天,僧侣们会在早上或下午斋戒前举行一个拜佛和祭祖的仪式。男女都愿意在这一天来庙里烧香还愿,或拜佛,或布钱布物,或为大众斋戒,或烧祥瑞签,荐亡签,或听法师讲经,或请和尚做佛事等。寺外,各种经贸娱乐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由于沐浴节前后的此类活动通常会持续很多天,所以许多人年复一年地参加,许多寺庙都形成了传统的庙会。
盂兰盆节
在七月十五日
根据戒律要求,僧尼必须在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的夏季安顿下来,即在动植物生长繁殖期间,其中一人可以免受虫蚁侵害,两人都可以专心诵经或打坐。7月15日,他们每个人都要作自我批评或介绍自己的修行经验,这就是所谓的“僧多粥少”。经过三个月的专门学习,僧尼的功德会有很大的提高,会让诸佛皆大欢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佛喜日”。
那么这一天怎么又变成了兰花节呢?这还得从西晋朱法虎译的《佛说盂兰盆经》说起。佛经上说:先以神通闻名的穆尊者,在禅定中看见他死去的母亲生下一个饿鬼。虽然用尽了神通,却无法解除母亲的饥饿,于是向佛祖哭诉。说一说佛家的解脱法:七月十五日,是众僧夏季成亲,安居修行的日子。那一天你要设下盛大的瓮祭,用百味斋喂十个自甘堕落的和尚,依靠十个和尚的力量救你的母亲。木友莲照他说的做了,他妈也就脱离了饿鬼的苦海。当穆徐莲问佛陀,未来佛陀的弟子是否也可以通过骨灰盒为他们的父母提供拯救时,佛陀说:从现在起,所有表现孝顺的佛陀弟子可以在7月15日佛陀的快乐日准备各种食物和饮料,并设立一个宽骨灰盒,为所有僧侣提供支持,以增加幸福和延长现在父母的寿命,并摆脱过去的邪恶方式。这里的玉兰盆是从梵文音译过来的,意思是“拯救倒挂的死者”,意思是拯救倒挂的死者的苦难;是汉语的锅,指的是为僧人盛放食物的器皿。经过这一翻译,立刻受到了中国那些尊重祖先、讲孝道的人的喜爱。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首次在汉代创立了玉兰盆地俱乐部。如《释氏六帖》中的易初,四十五云:“《宏明》云:吴亮每年七月十五送壶到普思,每日以车送,继目连等。”由于梁武帝的大力倡导,各界人士纷纷效仿。此后,历代皇帝和人民都热衷于这一佛教活动,并不断丰富其内容,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兰盆节,可称之为“孝节”。例如,在唐代,玉兰盆地非常豪华,经常用金玉装饰。当时长安城内的寺庙制作花蜡、花瓶、假花果树等。7月15日,他们都精彩的比赛。常铺设在庙前以作支撑,伴以音乐仪仗仪式,全城欢乐巡庙,十分壮观;进入宋代后,兰盆社逐渐由供僧盆转变为盆中祭鬼,放焰超度死者,由孝转变为祭鬼。寺庙僧人随后向捐助者募捐,推荐其死亡,后人甚至放江灯、烧船,逐渐成为一种民俗。到了明代,这种习俗还很盛行,玉兰盆会也就成了寺庙每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如元明本《纪住庵清规》云:“七月十五日人事解散。今晚,我们将开始建设玉兰盆地,以此来奖励你们的辛勤劳动。这次会议还必须准备一本经典著作。请随意阅读。会有祭坛打开甘露门。请遵照执行。”明洪虎《正讹集》曾主张“世人于七月十五日在兰盆举行大斋节是错误的。兰盆起源于目连,即七月十五日,众僧自夏而学,九十年代参与学习者多得知识。这一天,他们受到了百倍的加持,没有以鬼神为食。美食从阿难开始,不限7月15日。所用之器是疲国之迎,非蓝盆。一个是奉贤的,一个是饿鬼的,你就混吧!”可以看出,明代以后,明代前后的说法有所不同,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目前已有极少数寺院开始恢复执行夏季定居的旧制度,部分寺院恢复了兰花节《佛说盂兰盆经》仪式的宣讲。至于广大信众,他们总是愿意在这一天为大众斋戒,并按照当地风俗习惯,或给钱成全心愿,或放生,或求三皈依五戒,听法师讲经,或请和尚打普佛,放焰口,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木从廉救母的故事非常感人,编剧们将其改写成小说,甚至在《目连救母》等剧里搬上了舞台。因此,《目连救母》剧在兰花节前后的演出,成为历代寺院和民众的重要活动。此外,中国的兰花节习俗也传到了日本,成为了那个国家非常有影响力的节日。
腊八节
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有在腊月初八吃腊八粥和庆祝腊八节的习俗。这是中国佛教徒为纪念释迦牟尼佛开悟而形成的习俗。传说当年,为了寻求生命的真谛和生死的解脱,释迦牟尼毅然放弃皇位出家。在雪山苦行了六年,经常吃麦麻。后来他发现苦行不是出路,就放弃了苦行,下山了。这时一个牧羊女见他身体虚弱,就煮了乳糜来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就这样恢复了,然后在菩提树下住了七天。腊月初八,他晚上看见星星,就成佛了。
相传汉代的佛寺,每年腊月初八都有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如卷二《百丈清规》说:“腊月初八,遇尼古美大和尚,引诸比丘,备香、灯、烛、茶、果、馔供养。”其中,佛粥成为常义。佛教认为吃粥有很多好处,所以寺庙一般都有早上吃粥的习惯。至于腊月初八煮腊八粥,就更有讲究了。通常用莲子、红枣、薏米、芸豆、银杏、小米、糖、花生等八种东西煮成粥,称为“八宝粥”。粥不仅煮得好,而且煮得很多,以满足来寺参加祭奠仪式的善男信女的需求。有些信众是专门来“粥”的,认为腊八供奉给佛的粥特别吉祥。他们不仅自己吃,有时还带回家给家人享用。就这样,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