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代放生什么时候好
1、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释教传来讲。一样平常略谓:永平十年(64年),明帝夜梦金人航行殿庭,明晨问于群臣。太史傅毅答说: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生怕便是他。帝就调派中郎将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十年(67年)蔡愔即是大月氏国逢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个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帝特为创设精舍为他们寓居,称做白马寺。因而摩腾共法兰正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这几乎是汉地释教初传的广泛传说,由西晋以来就传播于释教徒间(石赵时王度疏中就有汉明感梦初传其道的话),但关于它的具体情况随时有差别的说法。其关于汉明求法的年月,西晋惠帝时(290—300年)羽士王浮所伪作的《老子化胡经》作七年感梦遣使,十八年(75年)使还来到洛阳,创设羯磨法,创行受戒,中土才有正式的沙门,而登坛受戒的朱士行动最早,因而把他作为中土沙门之始。
2、民间建寺造像之始:《东汉书?西域传》中论述桓帝奉佛以后说,“庶民稍有奉佛者,后遂转盛”,可见那时民间的奉佛还由少数而逐步增加;但其具体情况,只笮融奉佛一事常见于现存的文献。据《东汉书?陶谦传》和《吴志?刘繇传》说:献帝时,丹阳人笮融聚众数百人,往依缓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融因而断三郡的委输,“大起浮图寺,上乏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余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席及观者且万余人”。又依《出三藏记集》所载《般船三昧经记》载,阐明献帝时洛阳还有梵宇。由《吴志?刘繇传》所述笮融事看起来,东汉终民间的奉佛,有其种种原因,这和宫庭中只以求长命祈福为目标者各有不同。
3、菩萨在线河南讯为祈十风五雨、天下大治、诸般如意。2011年6月16日至22日(夏历蒲月初九至十五日)河南洛阳白马寺隆重启建法界圣凡是水陆普度大斋盛会。
4、为肃静坛场,6月15日下战书4时30分,白马寺盛大举行水陆法会熏坛洒净典礼。300余僧众及善信齐诵《大悲咒》。主法法师执持杨枝清水顺次遍洒本次水陆道场所设的各大坛口,200余名来源于宁波等地的居士信众参加了此次法会,全部法会历程如法如律,盛大而肃静。
5、曹魏继后汉,定皆洛阳,统统文化皆承东汉的余绪,所以魏代的释教还可说是东汉释教的延伸。正在这个期间,有天竺、安眠、康居等国的沙门昙柯迦罗、昙谛、康僧铠等,前后来到洛阳,处置典范的翻译。
6、[洛阳旅游]曹魏继后汉,定皆洛阳,统统文化皆承东汉的余绪,所以魏代的释教还可说是东汉释教的延伸。正在这个期间,有天竺、安眠、康居等国的沙门昙柯迦罗、昙谛、康僧铠等,前后来到洛阳,处置典范的翻译。魏明帝(227—239年)曾大起浮图(见《魏书.释老志》),陈思王曹植还喜读佛经,并创作梵呗。
7、戒律的传来,是魏代释教中庞大的事务。先是魏境虽然有佛法盛行,然而僧众只是剪除头发,还没有禀受回戒,一切斋供礼节咸取法于传统的祠祀。到了魏废帝嘉平二年(250年),中天竺律学沙门昙柯迦罗(此云法时)游化洛阳,主张统统行动应遵佛祖,因而洛阳僧众共请译出戒律。迦罗恐律文繁广,没有能为群众所接受,因此译出《僧祇戒心》,即摩诃僧祇部的戒本一卷,又约请本地的梵僧进行受戒的羯磨来传戒。这是中土有戒律受戒之始,后代即以迦罗为律宗的鼻祖。那时又有安眠国沙门昙谛(此云法实),还善于律学,于魏尊贵乡公平元二年(255年)来到洛阳,正在白马寺译出《昙无德(法躲)羯磨》一卷,此书即一直正在中土盛行。因它原出昙无德部的广律,即《四分律》,厥后中土的律宗独尊《四分》,和它有关。那时最先依此羯磨而受戒的有朱士行等人,普通即以士行动中土还俗沙门的最先。
8、魏代洛阳的译师,除昙柯迦罗、昙谛以外,另有康居沙门康僧铠,于嘉平末年来到洛阳,译出《郁伽父老所问经》一卷、《无量寿经》二卷等四部。又有龟兹沙门帛延,于崇高乡公甘露三年(258年)来洛,译出《无量清净同等觉经》二卷、《叉须赖经》一卷、《菩萨建行经》一卷、《除灾患经》一卷、《首楞严经》二卷等七部。别的另有安眠沙门安法贤,正在魏代译出《罗摩伽经》三卷、《大般涅盘经》二卷,翻译年月不详,其书还皆阙失。
9、这一时期中,中土沙门起头西行求法者,即朱士行其人。士行,颖州人,正在洛阳还俗之后,研钻《般若》。以此经旧译文义没有贯,难以通讲,常慨叹其翻译未善,又闻西域有更完备的《大品经》,乃誓志西行追求,以甘露五年(260年)由雍州(正在当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动身,超出流沙,到了于田(今新疆和田,那时大乘经教风行),写得《大品般若》的梵本九十章六十余万言,于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遣门生弗如檀(译云法饶)等十人送回洛阳,后于元康元年(291年)由竺叔兰译出,名《放光般若经》。他本人即留正在于田,到了八十岁圆寂。
10、曹魏时期洛阳释教的传弘,虽然范畴还不广漠,但已渐渐和固有的文化相结合。如支谦、康僧会全是本籍西域而生于汉地,深受汉地文化的危害,正在他们的译籍里,不只文辞高雅,而且自正在应用老氏的成语,以表达释教思惟。其次,支谦依《无量寿经》和《中本起经》造作连句梵呗三契,康僧会还依《双卷泥洹》造泥洹梵呗一契。他们皆创作歌咏经中故事的赞美声调,通于乐曲。这一些皆对释教的流传有大危害。至于寺塔的修建、佛像的雕塑,还各具有一些范畴,只是遗物不存,难言其详了。
两、释教里代放生有什么注重
1、西晋释教,是说由晋武帝泰始元年到愍帝建兴四年建都正在洛阳,共五十一年间的释教。正在这个期间,有名的释教学者竺法护、安法钦、法立、法炬正在洛阳译经弘法。
2、竺法护从前跟随他的师父竺高座到过西域,得到《贤劫》、《大哀》、《法华》、《普曜》等经的梵本共一百六十五部。泰始二年他由敦煌到长安,后到洛阳,又到江左,沿路带着典范传译,未尝停息。他的译业最盛期间是由武帝太康到惠帝元康二十年间(280—299),所译出的巨细三藏典范共一百五十四部(此据《出三藏记集》卷《开元佛教录》作一百七十五部)。现存《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卷、《正法华经》十卷、《渐备统统智德经》五卷、《普曜经》八卷等八十六部。
3、常常襄助法护翻译的,有优婆塞聂承远、聂道真父子,他们皆擅长佛学。承远明练有才,关于法护译经文句多所参正,并担当笔受。他厥后正在惠帝时(290—306)自译《超日明三昧经》二卷和《越难经》一卷二部(现存)。此中《超日明经》,即删订法护先译而成。道真由太康初到永嘉终(280—312),谘承法护笔受;法护圆寂后,自译《无垢施菩萨分离应辩经》一卷(现存)等二寸余部。法护的门生,也有竺法乘、竺法行、竺法存。法护于太康五年译出《修行道地经》七卷(现存)等,法乘还曾到场笔受。
4、取法护与此同时的,有法炬、法立两个人,正在惠、怀两帝时合译出《楼炭经》六卷、《法句比方经》四卷和《佛说诸德福田经》一卷(均现存)。
5、正在法护译出《光赞经》后六年,即元康元年,又有没有罗叉和竺叔兰正在陈留仓水南寺译出《放光般若经》两十卷(现存)。它的原本是朱士行正在于田写得,而由其门生弗如檀(法饶)等送回汉地的。沙门无罗叉,于田人,稽古多学。竺叔兰本天竺人,生正在洛阳,善梵晋语。他们译出的《放光般若》是《大品般若》的第两译,厥后太安两年沙门竺法寂(此据《放光经记》)和竺叔兰为之考校书写成为定本。叔兰后正在洛阳自译《异毗摩罗诘经》三卷、《首愣严经》两卷两部,其书皆佚。
6、西晋的释教义学,继承东汉、曹魏,以方等、般若为正宗,这在那时几位出名译人的译籍里能够看得出来。如竺法护,虽然译出很多主要文籍,但他的中心思想仍是继承支谶、支谦传弘方等、般若之学的。他的译出《光赞》,和支谶译出《道行》、支谦译出《明度》,是来龙去脉的。他还译出以般若性空为根蒂根基的《贤劫》八卷、《大哀》八卷、《密迹》七卷、《持心》四卷、《海龙王》四卷、《等集众德三昧》三卷、《大善权》二卷等方等典范,而且曾抽译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总之,他的译业,主如果在于发扬般若性空的文籍的。与此同时无罗叉、竺叔兰继承朱士行的遗志,他们译出的《放光》,即盛行于那时。
7、因为释教正在西晋渐次盛行,对玄门的流传还有所危害,因而正在玄门徒中有《老子化胡经》之作。晋惠帝时,羽士祭酒王浮素日和帛法祖争辩佛道两教的短长,王浮乃撰此经以扬道抑佛。“老子化胡”之说,由后汉以来已起头了。如《后汉书.襄楷传》说:“或言老子进夷狄为浮图。”又《魏略.西戎传》说:“浮图所载取中国老子经相出进,盖认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图属门生,别名合有两十九。”王浮的《化胡经》,或即集前人的传说而作的。
8、至于事先朝野对释教的信奉,曾经相称广泛。相传西晋时期洛阳、长安的寺院一共有一百八十所,僧尼三千七百余人(法琳《辩正论》卷三)。这虽然是后代的纪录,未必即为信史,然而竺法护时期曾经有“寺庙图象崇于洛阳”之说(《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而常见于现存纪录中的,西晋时洛阳有白马寺、东牛寺、菩萨寺、石塔寺、愍怀太子宝塔、满水寺、盘鵄山寺、大市寺、宫城西法始立寺、竹林寺等十余所。
9、其次,那时译出的典范,除誊写传达而外,还盛行一种“细字经”和“扶养经”等,足见那时对释教信奉的遍及。如永嘉中,有不详氏族的安慧则,工正书,于洛阳大市寺,正在黄缣上用细字书写《大品般若经》一部,字如小豆,而明白可识,一共写了十几本,即其一例。
10、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正在洛阳迎像、度僧、立寺、设斋、起塔,广作佛事,并发起《成实》、《涅盘》、《毗昙》等释教义学,师事知晓《涅盘》、《成实》的学者道登。又敬信佛陀扇多,替他正在嵩山立少林寺,取以供应。正在鸠摩罗什所居旧堂建三级宝塔,访求罗什后嗣。孝文帝还许可了昙曜的申请,令以所掠得的青齐中央的群众等,每一年输谷六十斛进僧曹认为僧祇户,其谷即称僧祇粟,作为赈饥及佛事之用。又以一些犯了重罪的人和官奴为佛图户,以充寺院的杂役和耕耘等事。这一些步伐促进了寺院经济的成长,还产生了很多流弊。厥后宣武帝(499—515)时大兴释教,有很多外国和尚来到洛阳,帝为立永明寺,房舍一千余间,共住外国沙门千余人,其中有有名的译师昙摩流支、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等,而菩提流支为其首席。他到洛阳时,宣武帝热情慰问;他正在内殿翻译《十地经论》的第一日,帝亲自笔受。有名的龙门石窟(正在洛阳城南伊阙龙门山),还是这时候所营建。因之事先佛事很盛。至孝明帝(515—528)时,太后胡氏(世称灵太后)摄政,她正在熙平元年营建了洛阳的永宁寺塔,极为绚丽。同年她又遣敦煌人宋云,偕崇立寺比丘惠生往西域晨礼佛迹,访求典范。宋云等历访乾陀罗等十余国,留居乌场二年,到正光三年冬,得到大乘经论一百七十部以回。宋云撰有《家记》(《唐志》作《魏国以西十一国是》一卷),全书已佚;惠生撰有《行记》(《隋志》作《慧生行传》一卷),现存(题作《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同时有沙门道药(一作荣),还越葱岭到过西域。因为北魏诸帝奉佛的危害,晨野风由,群众经官私得度落发为僧的日多,另一方面还因战役频仍,群众多假称进道以避徭役。但到了魏终,洛阳一千三百七十六所,各地寺庙达三万有余(《释老志》、《洛阳伽蓝记》)。魏代释教的成长,可谓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