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放生相貌改变会怎么样

时间:2023-04-03 08:20       来源: 未知

《菩萨优婆塞戒经》专为在家菩萨宣示菩萨戒的精神,详细的说明:在家菩萨修学佛法以布施为第一要务。佛陀如是开示之目的,实因佛菩提道之修证,必须先修集见道、修道、入地、成佛所必须具备之福德;若福德不具足者,即无可能进入大乘见道位中;欲求修道实证及成佛者,即无可能;是故菩萨以修施为首,次及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然后始能证悟而发起般若智慧,进入大乘见道位中。非唯见道必须有福德为助,乃至见道后修学相见道位观行所得之智慧,亦须具备福德作为进修之资粮;如是次第进修诸地,莫不如是;乃至即将成佛之前的等觉位中,尚须百劫专修布施,头、目、脑、髓、舍宅、妻、子,无一不可布施,都无贪着;以如是百劫难施能施所得福德,方能成就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随形好,具足如是广大福德之后始能成佛。由是缘故,佛说菩萨六度乃至诸地所修十度波罗蜜,都以行施为首要。然而布施与成就佛道之因果与关联,属于因果之了知,其中原理并非等觉菩萨所能全部了知,故说因果之深细广大,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了知。而菩萨尽未来际之修行,恒以施为上首,若不先行了知施因与未来受果之关联者,即不能了知布施与异熟果报间之关系;若不知者,欲求诸菩萨尽未来际行施而成就佛果,殆无可能;由是缘故,佛为菩萨弟子四众宣演此经,令得知悉行施与果报间之因果关系。于此部戒经中,佛为菩萨四众细说“布施与菩萨世世不断之可爱异熟果间之因果关系”,解说极为深入;若能了知其义者,即可不退于菩萨六度,是故选取此经而为菩萨四众详解之,欲助当代、后代菩萨四众。

复次,此经亦详说第一义谛之真义,故于业行之说明中,宣示异作异受即是自作自受之真义;如是正义,于一般经典中难得一见。若能确实了知其义,则于行施之际,既可不执着于未来世必将获得之菩萨可爱异熟果报,亦可继续行施,修集广大福德,亦不致因此而坏世间法,导致家属及世人之侧目,令菩萨修施易得成功,道业因此而得帮助;

此外,初机学人乐种福田,然而大多不知福田与毒田差别所在;往往正当种福田时,所种却是破坏正法之毒田。如是求福反成助恶之因由,端在不知三乘菩提差异所致,是故闻说深不可测之如来藏妙法时,即因名师误导之故,即等视如来藏妙法同于外道神我,由是而极力护持否定如来藏之邪师,产生了力助破法者之愚行,以冀如来藏妙法消失不传。由是缘故,欲藉此经中佛所宣演三乘菩提异同所在之正法智慧力,令诸学人悉得了知真实福田与假名福田——毒田——之差异所在,由是而令修学菩萨行者所作布施,悉皆正得广大福德。今此戒经之中,对于三乘菩提之差异所在,有极为详尽之剖析;学人读已,即能深入了知同异所在,以后修学佛道之时,庶几有眼能判、功不唐捐。

又如十善业道与十恶业道,其中之因缘果报正理,亦有详细说明。并且特别说明:有人行于少施而得解脱分,有人行于大施而不得解脱分,悉皆各有其原因。若人能细读此经,并且深解其义趣者,则求二乘解脱之道,轻易可得;然后进求大乘菩提,易得入道,未来成佛之道历然于心,终无疑惑。

(六波罗蜜品)第十八

〖善生言:“世尊!如佛先说供养六方,六方即是六波罗蜜;是人则能增长财命。如是之人,有何等相?”佛言:“善男子!若能不惜一切财物,常于他人作利益事;念于布施,乐行布施;随有随施,不问多少;当行施时,于身财物不生轻想;净施不择持戒、毁戒;赞叹布施,见行布施欢喜不妒;见有求者,心则悦乐,起迎礼拜施床命坐;前人谘问,若不谘问,辄为赞叹布施之果;见恐怖者,能为救护;处饥馑世,乐施饮食;虽作是施,不为果报,不求恩报施,不诳众生。能赞三宝所有功德;不以斗称杂余异贱,欺诳于人;不乐酒博贪欲之心,常修惭羞愧耻之德,虽复巨富心不放逸,多行惠施不生憍慢。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施波罗蜜。”〗

讲记六波罗蜜对大家很重要,因为十波罗蜜对你们多数人来讲,目前仍言之过早,所以仍以六波罗蜜为主;而且此经是针对新学菩萨说的,所以应以六波罗蜜为主。六波罗蜜在十信位中就需熏习了,从初住开始修布施波罗蜜,二住位修持戒,乃至到六住位时应修般若波罗蜜,总共有六度,这都是外门广修六度万行。接下来第七住是明心位,明心而不退失的人就是七住位菩萨。从此开始一直到十回向位还是修这六波罗蜜,但已是进入内门广修六度万行。修这六波罗蜜满足了,发起增上意乐就可以让你成为初地的入地心。

从初地就开始修十波罗蜜了,始从初地的精修法布施波罗蜜,到六地的精修般若波罗蜜完成六地满心,七地再加修善巧方便波罗蜜,八地加愿波罗蜜,九地加修力波罗蜜,一直到十地满足智波罗蜜。但这些对你们来讲,那是很遥远的事,所以最主要的还是六波罗蜜;因为这从明心前就要修,到明心后还要再修,一直到十回向满心为止。所以善生童子又为我们请问:“世尊!犹如佛在先前说明供养六方,又说六方就是六波罗蜜;佛说若能供养六方,这个人就能增长他的财富及寿命。请问世尊:这种供养六波罗蜜的人,他们有什么样的行为法相?”

佛先说明布施到彼岸的道理。有很多人努力布施却是不能到彼岸的:有人是不布施而到彼岸的,有人是到彼岸而不布施;也有人又布施又到彼岸,也有人是不布施又不到彼岸的,共有四种差别。佛世尊说:“什么是能布施而到彼岸?善男子!如果有人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能不惜一切财物,常常在他人身上作利益事,也常常心中念着想要布施、想要利乐众生;他心中也喜欢布施,只要手里有钱财、食物,就会随有随施,都不管自己钱财或食物的数量是多、或少。”有的人心想:“今天口袋中只有两百块钱,这样布施是少了些,不好意思。”但菩萨是随有随施而不计较数目的。有人想:“我今天钱太少了,只有五百块钱,不好意思布施,等我有一万元时再来布施。”可是他永远都不会有一万块钱,这只是悭贪的藉词;菩萨是随有随施而不管数目多少的。

当他正在布施时,对身上的财物从来不会生起轻微之想,因为他知道布施的果报很大。你们禅三过堂时不是同唱“果报无边”吗?我告诉你:真的是果报无边!特别是我们的禅三,当你供养了打三的人,还真的果报无边!因为你成就他们的道业,使他们专心参禅而能开悟明心。你想:供养一个人一世的生活所需,但他是不可能悟入实相的,果报就已很广大了!可是你来供养一次禅三四天三夜,他们有人开悟了,你这个果报还小吗?当然不小!所以过堂时的供养偈还真写得好:“果报无边”。常常有人说:“我只供养一包香菇而已,真的不好意思,别说是我送来的。”但其实不必怕别人知道。菩萨总是对于身上的财物不生轻想,因为只要布施出去就果报无边,怎么可以作轻想呢?

菩萨还有一个法:净施。净施就是不以分别心来布施。布施时不先分别对象的德行:他持戒持得好,我供养了,未来世福报比较大;那个人破戒,我供养了,未来世的福报会比较差。不要这样分别!不管他是持戒还是破戒,他只要是僧宝,你只管供养就对了!如果有在家之人需要布施,你不管他破了五戒或没破五戒,当他有需要时,你就布施。不过这里要交代:谤法、破法者除外。因为谤法、破法者,护法龙天尚且要处置他,你怎可以帮助他?如果他是谤法、破法人,可是他生活饮食有所欠缺,你就救济他,但不可以说:“这十万块钱帮你弘法。”那你就完了,这是破法的共业。如果只是个人戒行上有所亏欠,我们可以不管;若是故意毁谤正法、破坏正法,就只能在生活所需上面救济他,但不能帮助他破法的行为,这个分际一定要分清楚。

接下来还要赞叹布施。如果有一件可以布施的因缘,刚好别人先做了,你就不要抱怨,可以等待下次因缘,随缘就好。有因缘时你就自己做,缘不够时,你就赞叹随喜。别人在布施时,你心中要欢喜,别嫉妒。有的人心态不好,看见人家布施,他心理上有压力:“他比较有钱啦!我一直都没有钱啦!真倒霉!”千万别在嘴里老是讲没钱,不断的讲,讲到后来都讲衰了(大众笑)。真的会这样。不管有没有钱,你要记得赞叹:“某某人啊!你真是功德无量啊!真的是菩萨啊!”欢喜不妒,也有随喜的功德。他行善得福德,你赞叹得功德,藉别人的善事生起自家的功德才是有智慧的人。

看见有人来求,心中要欢喜快乐,明知道他是来求你布施,你就或起、或迎、或礼拜、或施床命坐,客气有礼的请他先坐下再说。这个床现在叫做椅子,古时的床字就是椅子的意思;古时没有椅子,矮矮的床就是座位。古时禅师的禅床,你别以为是一张床,其实只是比较大的椅子。这就是说,有人来求布施,我们要喜悦快乐的接待他。来请求的人,不论问或不问布施的因果,你都直接布施给他,然后就赞叹布施的果报。你知道对方不好意思开口,你就问明他大约需要多少钱财,然后布施给他,接着就赞叹布施功德与福德:布施给普通人,来世还可以获得千倍之报,所以布施功德很大。他听了,以后也会学着布施的,他自己也会检讨:“我变成人家布施的对象,别人未来世更加有钱财,我一直接受别人布施,未来世怎么办?”他就会省着花用,并且自己想办法赚钱,再反过来布施。所以布施时不必问太多,不必给人难堪,就直接布施给他,然后就告诉他布施的福德。他听了一遍没感觉,听两遍就会有一点点感觉,听上三、五遍就全都有感觉了。将来他会跟着你的脚步走,就会努力去赚钱来布施,不会一世老是享用伸手牌的财物,未来世中也会很有福报。若能借着布施而使受施者后来也变成布施者,再转度别人,他也可以得利益;然后也会用这个方法再转度别人,使更多众生同得利益。所以前人谘问、若不谘问,你都为他们赞叹布施的果报。

若看见有恐怖的人,应该要救护他们。你想:“我有什么力量?”那可不一定。如果有个人正好被逼债,俗话说:“一文钱逼死英雄汉。”也许你正巧遇到一位好汉英雄,他很有仁义,只是因缘不济,欠了人家三千块钱还不起,就被人当众羞辱。你就上前说:“我来帮你还了。”他就免掉恐怖了,那不就是财施兼无畏施了吗?这也是救护众生。若是处于饥馑的时代中,你正好又有钱,就得像古人一样开粥厂,从早煮到晚,专门煮粥,看见逃荒的人没得吃,就施给他一碗粥。古时开粥厂的事很常见,是富人懂得行善、乐施饮食。

菩萨虽然不断的布施,心中却不是为了未来世的福德果报而作,也不期待:布施以后会有被布施的人在将来日子好过时回报于自己。也不欺诳众生。布施时也不可以欺诳受施者,譬如布施了一袋钱财给急需的人说:“这五万块钱给你应急。”其实里面只有三万块钱。人家受你救济,当然不好意思当面点数目,可是后来发觉数目不对,心中一定很不痛快,觉得吃了一些闷亏:三万块钱是得了,可是平白多了两万块钱的受施名声。这就是欺诳众生。布施时不可诳骗众生,而且还要赞叹三宝所有的功德,他以后富裕了,也会懂得供养三宝,正法就可以永续流传。布施时“不以斗称杂于异贱”,布施大麦时就全部都是大麦,不要在其中夹杂稗粟。又如白米有分等级,不可表面是一级米,里面一半是三级米,否则就是“斗称杂于异贱”。布施一斗的米粮时,要表面与里面都一样,若是里面夹杂着异样而低贱的米粮,就是欺诳于人,成为伪善。

菩萨除了这样以外,也不可乐于酗酒赌博贪欲。身为菩萨却每天要喝半瓶老米酒,人家看了说:“什么菩萨?每天都是喝得脸上红通通的,酒味熏天。”失了菩萨的威仪。也不可以喜欢赌博:有的人喜欢小赌,对世法来说虽然无伤大雅,可是仍然有违菩萨律仪。菩萨也不该花钱去嫖妓,虽然这并不算犯了邪淫戒,但是让人家看了说:“菩萨常常去逛绿灯户。”那可不好。还要常常修“惭羞、愧耻”的道德心。羞于见人,所以是惭;愧对别人,所以是耻。菩萨要常常修惭愧心,常修习羞耻的功德。有惭有愧绝不羞耻,无惭无愧才该羞耻。问题是:无惭无愧的人根本不懂得羞耻。有惭有愧的人才懂得羞耻,懂得羞耻的人是与善法相应的,所以这不是恶法。有惭有愧既是善法,就不必怕人家知道;所以做错事时要当众发露,发露就是惭:羞于对人。羞于对人时要如何去面对别人呢?那就是发露。发露正是面对过失的最好方法,当别人到处宣传你的过失,你不如干脆自己说了,别人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不论再有谁去到处讲,人家都会反对那个人:“他都已经自己讲了,你还讲他干什么?”问题就解决了!可是要记得以后别再作坏事。“惭”是发露,“愧”是永不复作;所以有惭有愧是好事,能够这样修,才有资格说是菩萨。有惭的人知过能改,无惭的人知过却故意不改,就会再加上好多的遮掩言语与动作。有智慧的人,发觉自己一句话说错了,就赶快修正;没智慧的人则是再用十句话来遮盖它,后来十句话都被人拆穿了,就再编造一百句话来辩解,那多辛苦?因此菩萨要修惭耻之德。

寒露后养生宜多吃山药莲藕

  寒露节气养生保健不妨多吃些山药、莲藕等“根”菜。

  山药既是中药,也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滋补珍品。研究证明,山药中的B族维生素的含量是大米的数倍,矿物质中钾含量极其丰富。此外,山药对于糖尿病有辅助疗效,除了易产生饱腹感,有利于控制食量外,甘露聚糖还有改善糖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功用。

  由于山药中淀粉含量较高,因此在食用山药时,最好能用山药代替一部分主食,也就是适当减少主食的量,尤其是糖尿病人,以免带来能量过剩的问题。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

  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