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前几天放生好
1、南京弘觉寺塔地宫出土的正统瓷盖罐
2、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官窑瓷停烧,加之缺乏明确年代的陶瓷实物,故在古陶瓷史上被称作“空白期”。南京博物院王志敏先生根据对1964年南京明故宫遗址玉带河出土瓷片的研究,初步提出了“空白期”瓷器断代标准,这些在他的遗著《学瓷琐记》中有记载:近20年来,也陆续发现有正统纪年墓葬出土的青花瓷,南京博物院所藏南京南郊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中出土的5件青花瓷和1件龙泉窑青釉瓷盖罐是最早一批有确切正统纪年可考的珍贵资料。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出现,对正统瓷的认识也越来越明确,这批瓷盖罐的重要性也越发彰显,尤其在仿古瓷充斥古玩市场的今天,它们对于收藏爱好者加深对正统瓷的认识有莫大助益。
3、1957年,南京市南郊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中出土了一座金刚宝座塔(图。在以往发表的资料中,它也被称作“鎏金喇嘛塔”,而实际上,鎏金喇嘛塔只是这座金刚宝座塔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此塔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是由4个瓷盖罐、l座砂岩须弥山基座和铜鎏金曲登塔(鎏金喇嘛塔)三部分组成。
4、弘觉寺塔地宫中一共出土了6只瓷盖罐,5只是青花瓷,1只为龙泉窑青釉瓷。其中4只青花盖罐置于红砂岩须弥山基座的四角。由于弘觉寺地宫是1956年学生游玩时被发现的,未经过科学考古发掘。龙泉窑青釉暗花盖罐和1只青花缠枝莲盖罐(图虽然出土于地宫,但在地宫中的具体位置现在很难确定。下面介绍6只瓷盖罐的概况:
5、龙泉窑青釉暗花莲瓣纹盖罐(图通高7厘米。浅灰色胎,胎质坚致。矮圈足,圈足内外均斜削,不甚平整。盖面微微上凸,无钮,子口。施青釉,釉色葱绿,晶莹肥厚,开细小片纹。暗花装饰,盖面饰花卉纹,罐肩饰四瓣花叶纹,腹部分饰3组宽大的莲瓣纹。龙泉窑在明早期曾经专门为朝廷生产过瓷器,《明实录》上有朝廷于饶州(景德镇)烧青花,于处州(今龙泉)烧青瓷的记载。
6、青花莲纹盖罐(图通高9厘米。釉感相对平滑,釉质滋润,腹部作菱花式造型。罐肩部饰3枚折枝梅花纹,腹部饰3组花卉纹。
7、青花莲纹盖罐出土时位于红砂岩基座四角的后排,通高2厘米。盖沿和罐子的造型为不甚规矩的宽瓜棱式,罐子腹部饰缠枝莲瓣纹。胎、釉和工艺与图3盖罐基本相同。
8、青花开光杂宝纹盖罐出土时位于红砂岩基座四角的后排,通高14厘米。胎釉和工艺与图3盖罐基本相同。
9、青花开光杂宝纹盖罐出土时位于红砂岩基座四角的前排,通高3厘米。胎质洁白细腻。盖为宝珠钮,子口,盖沿为菊瓣式,罐腹部呈细瓜棱形,平底微内凹成浅圉足。白釉微泛青,釉质肥腴,釉表有橘皮纹。青花发色略显灰暗。砂底,外底线露胎处可见火石红痕迹,底部有糊米底痕迹,腹部有明显接痕。盖面纹样为九瓣莲瓣纹环绕一周。盖罐腹部绘3枚开光杂宝纹,开光内分别绘方胜、铜钱、珊瑚等杂宝。
10、青花开光杂宝纹盖罐出土时位于红砂岩基座四角的前排。通高4厘米。纹样、胎釉和工艺与图3盖罐基本相同。
二、放生长寿的实例
1、5只青花盖罐的纹样、釉色、青花发色和工艺有些许差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2、1砂岩基座上前面的2只绘开光杂宝纹,后排的2只分别饰开光杂宝纹和缠枝花卉纹;另一只不在砂岩基座上的青花盖罐,腹部的主题纹样也是缠枝花卉纹。在肩部纹样上,置于砂岩基座上的4只青花盖罐一致,都是莲瓣纹,不在基座上的一只是梅花纹。在尺寸上,前面2只较后排的2只稍微小一些,符合透视原理,在塔前凝视整个金刚宝座塔时4只盖罐的比例显得很匀称。釉质和青花发色方面,不在砂岩基座上的青花盖罐,釉面相对比较平展,青花发色比较明亮;4只置于砂岩基座上的青花开光杂宝纹盖罐,釉面的橘皮纹比较严重,青花发色也相对比较灰暗一些。
3、2不在砂岩基座上的莲花纹盖罐是菱花式造型,砂岩基座上的前2只盖罐,腹部是细菊瓣造型,后排2只腹部的瓜棱比较宽,似乎意图做成菱花式,但是并不成功,盖子的盖沿也是这种隋况。
4、3置于砂岩基座上的4只青花盖罐,腹部有明显的接胎痕迹,另外一只不在砂岩基座上的青花盖罐,腹部接胎痕不太明显。
5、总之,就整体的美感而言,不在砂岩基座上的青花莲纹盖罐较其他4只置于砂岩基座上的盖罐完美。
6、从北京定陵、南京明代功臣墓、广西桂林市东郊明代靖江王府墓葬群和湖北钟祥市东南部瑜灵山的明代梁庄王墓的出土材料看,梅瓶是明代皇族重要的陪葬品,其陪葬数量的多寡标志着墓主的身份;而在等级比较低的功臣后裔和一般民众墓葬中,往往发现以青花盖罐陪葬。本文所介绍的5件青花瓷盖罐是“空白期”青花瓷面貌从朦胧到清晰的过程中发现较早、时代明确的资料,将其与墓葬出土的青花瓷盖罐——以江西新建正统二年墓出土品为代表器物(图相比较,对这一类正统青花盖罐的共同特点作出如下归纳:
7、1造型。直口,短颈,丰肩,腹占陉底渐渐收敛,平底微内凹成浅圈足。宝珠钮盖,子口。
8、2尺寸。盖罐的高度一般为12~20厘米。
9、3釉质。白釉泛青,釉质肥腴。
10、4纹样。盖面绘莲瓣纹。罐身肩部有装饰带,其内纹样以莲瓣纹和折枝花卉纹最为常见。腹部的主题纹样,常见缠枝莲花纹,钱纹、珊瑚和方胜等杂宝纹,仅仅出现在弘觉寺地宫中出土的金刚宝座塔四角的盖罐上。杂宝纹是道家的图像符号,将它们与莲花纹一同绘之,奉施者的意图之一应该是以此呼应牛头宗仓q始人法融以道庄释佛法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