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哪里可以放生鲫鱼,山西小院:为什么要日行一善?

时间:2024-06-28 13:31       来源: 未知

一、安徽野生蛇去哪里放生

1、为什么要日行一善?
佛教导我们要行十种善业,其中属于身体的行为有3种: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上的行为有4种: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思想上的行为有3种: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一切诸佛说法终极的目标,十善业道是一切诸佛说法,帮助众生在一生成就最重要的手段。善恶有一个不变的原则:利益众生的事是善,利益自己的事是恶。所以佛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你的心就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就善;“观察善法”,你的行为就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恶去得干净,善才修得圆满。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切活动正在进行时是事,事后的结果是业。所以,做好事叫善业,不好的事叫恶业。十种善法的业道,每一条理事深广无际,从初发心至如来地都学不完,千万不可把它看轻了,以为这是老生常谈,而对自己修行造成重大的障碍;要知道十善业道修圆满,就是无上菩提,就是圆满的佛果。在这个基础上用功,决定成就。
现代社会的学佛人好高骛远,忽视基础。有些人懂得了一点佛法,认识了几个法师就骄傲起来,目中无人;有些人修学了一些佛法,念了几个咒,诵了几本经就自我膨胀起来,贡高我慢,觉得除了佛祖菩萨,谁都不如他;还有一些人一边修学佛法,一边干着恶业,自以为是方便法,不会受到果报,自欺欺人;还有一些人修学佛法,请法师加持,目的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发展,为了升官发财;还有一些人修学佛法很精进,但是不能发起善念,对于身边的不幸非常冷漠,缺乏同情等等等等。
佛教导我们要行十善业,不行十恶业。善是做人的基础,更是学佛的基础,没有善作基础,我们修学的一切佛法都是空中楼阁,不能落到实地上。《佛说阿弥陀经》讲得很清楚:“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现代社会有很多念佛人,有口无心,一边念佛求生净土,一边与常人一样,不知选择,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毫无善恶观念,善根福德几乎无有,从佛法中不能受到实益,身体有病,事业不顺利,家庭不安定,到临命终时,业障现前,平时多好的功夫,一时打散,正念无法提起,根本无法往生,随业流转,岂不可惜。
因此,我们现在修学佛法,一定要从基础学起,从行善做起,为他人着想,行菩萨道。所谓“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关键在于从身边点点滴滴做起,从身口意中发起,日行一善,积小善为大善,立小功为大功,天长日久,我们善功纯熟,恶业消减,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的善根福德因缘自然具足,往生必矣!
请大家珍惜机缘,重视这张“日行一善”表格,坚持行善,坚持填画表格,改变我们过去好高骛远、忽视基础的毛病,真正脚踏实地,认真行善学佛,我们必定在平时就会受益;如此则心行一致,善行善念与往生西方净土的切愿合屈伸臂顷,念佛往生,这是必定可以实现的。
通常打七是大家一起集体修学,吃喝住行都在一起,这样就创造了起心动念为他人着想,起一善念、举止言谈中说一句好话、身体力行做一件好事的环境和条件。打扫卫生,帮厨做饭,照顾病人,问寒问暖,开心解惑,甚至每做一件事都首先想到会不会引起他人的嗔恨心,会不会引起对方毁谤三宝,会不会引起他人的烦恼,如果这样随时用佛法对照行事,我们就会每天进步、每天收获,最终将不正确的想法、不正确的看法、不正确的说法、不正确的做法,逐渐改掉,依教奉行,早日修成正果。

※日行一善
我们每日起心动念要为别人着想,起一善念,这是心行一善。
我们每日言谈中说一句有益的好话,这是口行一善。
我们每日身体力行中,做一件有益别人、有益社会的事,无论大小,这是身行一善。
日积月累,身口意逐渐趋于纯善,这就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善根福德因缘资粮。
请大家每日将善行按心、口、身用笔填满下列善格,每月初一于佛前将此善行回向自己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愿他们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并于净处焚化,以昭天地。

心口身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
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
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
二十九○○○三十○○○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东台望海•菩提自性”四大佛教名山书法精品联展

3、大菩文化山西讯8月2日,正值五台山最美的季节,由五台山佛教协会、峨眉山佛教协会、普陀山佛教协会和九华山佛教协会主办,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五台山书画艺术研究院、忻州市书协、舟山市书协、乐山市书协和池州市书协承办的“东台望海•菩提自性”四大佛教名山书法精品联展在五台山开展。

4、此次巡回展出是四大佛教名山第一次协作,也是四山佛教书法第一次研讨。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住持觉一法师认为,以书法为载体,可大力提高四大名山影响力,并叫响世界品牌。

5、当日共展出各地高僧及书法家佳作近180幅,书写内容或录禅语,或写诗偈,或咏山水。联展于2016年10月在浙江舟山启动,历经9个月的时间,分别在浙江舟山、安徽池州、四川乐山展出,最后一站选择五台山。

6、书道名流,各展所长,翰墨妙笔,尽献绝艺。联展“以书为媒”,对于叫响世界品牌、充分发挥五台山龙头带动作用、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进一步促进四大佛教名山的文化交流、拓展书法艺术创作视野、提高四地书法艺术水平、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书法家们体悟佛法禅心与艺术创造的内在精义,感受传统文化的深邃质感与书法艺术的朴茂灵动,使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完美融合,为五台山世界遗产增色添彩。

7、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昌善法师说,“两千年来,佛教与书法在一代高僧及众多书法大家共同努力下,凝聚了佛教文化历史底蕴,结下不解之缘。书法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也宏扬了佛法。”

8、浙江省舟山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倪列峰介绍,“书法与佛教关系密切,联展不仅增进佛学与书法交流,还可向其它三地学习书法艺术,因为浙江、安徽、四川、山西地缘不同,书法风格不同,此举可促进相互交流。”

9、“此举对推进当地旅游文化建设,提升人们的书法艺术审美以及佛教文化认知都意义重大。”石跃峰说,“呼吁通过展览,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认识书法,珍视书法的家园,把它传承下去。”

山西哪里可以放生鲫鱼,山西小院:为什么要日行一善?

10、历史上,四地佛山,高僧辈出,书法墨迹亦成绩斐然。九华山上,北宋高僧宗杲书法遒劲跳达;元初普陀山高僧一山一宁,大草禅意淋漓,被称“海外草圣”;四川南宋禅僧无准师范爽快流畅,山谷笔意;民国印光上人,上五台,书迹朴讷浑厚。

二、济南哪里适合放生鸟

1、五台山不仅是一座佛教名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五台山拥有全国最大的寺庙群,现存有唐代以来7个朝代的寺庙84座。五百里佛国道场,两千年晨钟暮鼓,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将相、高僧大德、文人墨客谈经论道、广结善缘之地。境内经幢林立、塑画相映,楹联匾额、石刻诗谒遍布,诗情与禅意俱浓,墨迹与古刹竞幽,佛法与艺术交融。

2、五台山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全山境内,碑塔崖刻,金钩银划,墨香处处,留有众多书法经典之作,可谓翰墨名山。

3、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

4、2016佛缘之路——五台山黛螺顶首届传灯大典圆满举行

5、石窟艺术的物质依托是山地。山西多山,世人皆知。即使依照今天的行政区划,全省110多个县市中,确实很难讲得出哪一个县市会没有山地。山西自古以来宗教造景习俗源远流长,其中尤以佛教造景为最。笔者曾经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着意于对这一方面的调查,一个是寺院的分布,另一个是石窟造像的分布。实际上,山西山地中千百年来存在过的佛教造景习俗,几乎使整个山西山地达到一种无山不佛、无山不窟的程度。在这里,我们不妨举一些人们平时并不注意但又确实真实存在有佛教石窟造像的地名,并列诸于后:

6、石窟,高平市羊头山清华寺;石佛殿,长治市石佛山;石窟,平顺县林虑山金灯寺;藏经洞,襄垣县仙堂山;石佛洞,阳高县偏梁寨山;千佛洞,浑源县孙膑山;佛窟山,左云县石佛寺山;石佛洞,榆社县西梓荆山;石佛崖,吉县宽静河畔;石造像,乡宁乡南白云洞;圣佛崖,霍州西南汾河东岸;千佛洞,隰县北佛陀湾;高欢洞,左权县东南20公里;石佛洞,左权县西5公里;石造像,永和县双山洞;石佛洞,平定县药岭山;千佛洞,翼城县千佛崖;石佛崖,汾西县北15公里;石造像,宁武县翠屏山;万佛洞,宁武县宁化古城西;石造像,宁武县禅房山;千佛洞,榆社县西响堂寺;万佛洞,五寨县芦芽山;石造像,昔阳县石马寺;石窟,平定县乱流村;千佛洞,乡宁县东7公里;石造像,孝义市李家山;石造像,盂县兴道村千佛寺;石佛忻州市浮屠山;石造像,乡宁县西滴水崖;石造像,代县西北白仁岩;石造像,大宁县西梵王扫;石造像,汾阳市西石室山;石造像,左权县东马岭洞;石造像,交口县李家山村;千佛崖,太谷县奄谷内;石造像,寿阳县方山;石造像,太谷县龙门壑;石造像,太原市西南蒙山;七佛岩,交城县东北;石佛崖,祁县子洪镇村外;石室寺,高平县石室山;石佛洞,高平县龙王山;石造像,太原市龙山童子寺;石造像,离石市西石佛寺;石窟,浑源县南淘沙村;石造像,中阳县西石佛寺;石窟,静乐县王端庄;石造像,代县南赵杲观;石窟,静乐县南丰润村;石造像,定襄县七岩山;石造像,保德县花佛村;石造像,沁县南涅水;石造像,夏县西威神寺;石造像,灵丘县曲寺;石窟,芮城县岭底瑞峰寺;千佛洞,隰县北神峪村;石窟,大同市北小石子村;石造像,灵石县南石佛寺;石造像,寿阳县羊头崖村;石造像,交口县锦泉寺;石窟,清徐县岩香寺;石窟,阳曲黄水镇;石窟,阳曲峰东村佛爷沟;石窟,古交市木路塔;石窟,古交市刘庄观音寺;石窟,古交市新岩村;石窟,太原晋祠悬瓮寺;石造像,怀仁县西南千佛寺;石造像,安泽冀氏村石佛寺;石窟,五台山金刚窟;石窟,五台山那罗延窟;石窟,宁武县石家庄;石造像,宁武县坎门口村;石窟,河曲县点峪村;石窟,神池县烈堡村悬空寺……

7、由此可见,自从北魏以来,凭依山地造佛,随之又以佛作为山的名称或地域名称,实际上已经成为千百年来山西历史文化中一种突出的民间习俗及地域特色。

8、在北魏石窟造佛风气的影响下,石窟造佛不但从此遍布山西高原,而且由此出现了喜造大佛的现象。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不过23米之高,天龙山最大的9号窟释迦牟尼坐佛也才8米高。同样是在太原西山,距离天龙山石窟不出20公里的范围内,也还是北齐文宣帝高洋时代的事,在前后不到5年的间隔中,还有两座借山崖人工凿成的巨佛赫然问世。其中一座于北齐天保二年后开凿、位于晋阳古城(今太原市西南古城营村)西约10公里的蒙山开化寺附近,佛高约63米。其高度虽然比四川乐山大佛低约8米,但是却比乐山大佛的凿成要早出162年(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第一个巨型石佛。关于蒙山大佛,《北齐书》中记述说:“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在10公里外晋阳古城中也能看到,可见大佛之高大。

9、同样距离晋阳古城不远的另外一座大佛,是在北齐天保七年后所开凿,根据有关文献记载,位置在晋阳古城西龙山之上的童子寺附近。该佛高约56米。在乐山大佛的出现之前,此龙山大佛的高度仅次于与它近在咫尺的蒙山大佛。

10、从有关历史资料上得知,太原西山这两座依山而凿的巨型石佛,隋初以后在佛身之上均建起了像天龙山9号窟那种漫山阁一样的大佛阁。上世纪80年代初,太原市王剑霓先生在文物古迹地名普查中,为寻找已经毁圮湮没了数百年的西山大佛曾经做了艰辛的工作。根据他的调查和考证,认为“唐武宗灭佛时,大(佛)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计口随钱,不可胜计',五年用工30万,重修了大佛阁。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北平王刘知远留守北京(晋阳),又修佛阁。这次重修的庄严阁,高5层,每层13楹,26间,共130间,将63米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元末寺毁阁倾,大佛头部掉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以上所引王剑霓先生的这段话,讲的是蒙山大佛。

焦点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