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放生的看法有些人不赞同
1、放生感应:尽量放生疾病好了
2、钱塘的叶洪在九岁的时候,梦见“青脸神”带着他到一个城墙高高的宫殿外面,接着把他扔进红色的宫门里。他见到上面坐着一位“金面神”,很生气的样子,看了他很长时间,又连连地点头。“青脸神”就把他又扔出宫门外面了,对着他脊梁背上,打了一掌,他惊醒过来,吐了满床血,衣服和被子都染红了。请医生治疗一年多,血还是止不住。这个叶家的小孩子,小时候特别聪明。他家族中很多长辈,都很喜爱他,平时都给他钱,他积存了好几千串钱。他病到这个程度,奶奶用手指着钱对他说:“病到了不能起床,这些钱有什么用呢?把你所有的钱,买物放生吧。”等到把钱在放生上都花光了,孩子的病也就好了。后来,叶洪五成了浙江一带有名望的大盐商。
3、灵意老和尚1926年(二月初六)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山阴县。19岁于大同南寺礼上慧下果律师剃度出家,1947年在北京慈舟老法师座下受戒,1948年在浙江阿育王寺拜佛舍利,1949年朝普陀后去广东云门寺亲近禅宗泰斗上虚下云老和尚,1953年随老和尚前往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师在虚云老和尚身边亲近达10年之久,也是虚云老和尚的法子。
4、1948年的春天,年轻的灵意法师从杭州登上了南下的列车参学。那时,抗战烽火漫于全国,即将解放的中国,正面临着一场大的灾难。他们一行八位法师和那些素不相识的难民,在火车顶上度过了饥寒交迫的几天几夜,终于来到了广东韶关。
5、有缘千里来相聚,当他们来到大鉴寺喝水时,看到十几个师父背着衣单正要出行,于是,上前合掌问了其中的一位威仪具足的年轻僧侣:阿弥陀佛!师父,你们要去哪里?我们去“云门寺”,他听到“云门寺”这三个字时,心里非常欢喜,即刻决定于师同往(师即体光老和尚)。
6、由于一路的劳累和惊慌,到了“云门寺”不久,他和那些逃难的师父们都病倒了,灵意法师病的很重,得了伤寒,全身浮肿,高烧不退,牙関紧闭,命在旦夕。
7、虚云老和尚为他们请了大夫,还精心地守护着灵意法师,并为他持“大悲水”,从牙缝一滴、一滴地喂。几天后,他慢慢的苏醒过来,得知虚云老和尚加持自己大难不死,十分感激,顿生亲近之感,发愿不离开眼前这位大善知识。
8、他要报恩,要生生世世亲近善知识,护持佛法、弘法利生。灵意法师从韶关云门寺亲近虚云老和尚到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前后达11年之久,经历了云门事变,云居山农场劳改,他挨过批,挨过斗,流过血,流过泪,但他信仰坚定,虽遇挫折,不改初衷,无怨无悔。
9、一天,年轻的灵意法师和往常一样去山下为常住办事。那时,他是虚云老和尚身边跑外办事最得力的侍者,师父们都称他为”飞毛腿”。
10、这天,他徒步走了一百多里山路,回来很晚了。他又饿又累的回到云居山,刚进山门就听到打熄灯板了。连忙赶到茅棚见虚老和尚,把取回的东西,办好的事情一一交待虚老后,就边顶礼边说:“老和尚慈悲!弟子业障深重,生死未明,想明天进禅堂随大众师坐香用功,办事您还是另找人吧”。
二、济南放生鱼哪里买好
1、虚云老和尚慈悲的开示他说:“了生死和办事情有什麽关系呢?你要发菩提心,断除妄想,行住坐卧,把持正念,久而久之,生死不了而了。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你发心为常住办事,成就大众,功德无量。若真为生死用功,外面就是一个大禅堂啊”!
2、数十年如一日,灵意法师为了芸芸众生,日日夜夜穿梭在这个无相的大禅堂里。
3、灵意法师从二十多岁的小和尚,到现在八九十岁高龄的老和尚,他追随虚云老和尚的足迹,开道场,兴祖庭,持戒律,修苦行,重佛法,轻生命,说法如云如雨,在他的言行中有着虚云老和尚的正气,老和尚为佛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实乃当代佛教高僧、杰出的僧伽楷模!
4、每天早晚功课的时候,总是能看到一位慈祥的老和尚端坐在殿堂里。对年轻僧侣来说早晚课是大众必修的一种功夫。
5、而对一位老和尚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精神,是重法轻身典型的身教素材。
6、弟子想:有时我事务繁忙,身心疲倦也想偷个懒,但一看到他老人家拄着一根藤木拄杖,晃晃悠悠的身影,我只有选择精进。当我挑起兴建道场,弘法利生的重任,感到吃力的时候,是他老人家给了我巨大的精神鼓励。
7、灵意老和尚常常教诫我说:我不去上殿可以,自己可以把持功夫。你们也要老呀,要给后人做好榜样,我不修寺院也有地方住,快死了,难道还放不下吗?
8、不是,我是想把亲近虚云老和尚的宝贵经验传承下去,虚老和尚的一生就是为了众生,无论到哪里,都是农禅并重,兴祖庭,续慧命,演妙法,修苦行,直到一百二十岁,有人问他:老和尚因何不放下,他说:咦,苍生度尽那时休。
9、我感悟到了虚云老和尚和灵意老和尚的那种身教胜于言教的精神!
10、他的近侍弟子回忆说:记得有一天,我到老和尚房间送开水,看到老和尚炕上放了几件换下的衣服。我就问老和尚:“师父我帮您去洗好吗”?他正在炕上缝补袜子,说了声:“不要了,你做饭辛苦了,快去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