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一对鸽子的寓意是什么,佛教艺术造像的不同姿态,你见过几种?

时间:2022-10-29 13:07       来源: 未知

东汉时期,佛教从印度沿丝绸之路传入,在华夏大地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对于广大信众而言,信仰需要对象,而形象化的事物往往比晦涩高深的佛教教义和经文更能深入人心,所以艺术形象在这里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佛像的姿态,大致而言是由坐姿、立姿和卧姿构成。其中坐姿是佛像中最为常见的姿态,也是变化最多最具代表的一种姿态,所隐喻的内涵也相异。在我们目前所见到的中国佛教艺术形象中,最频繁使用的有以下几种坐姿:全跏趺坐、半跏趺坐、轮王座(自在坐)、善跏趺坐(倚坐)、交脚倚坐和游戏坐等。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佛教造像随着时间在改变,佛教的姿态也蕴含着不同意义,你曾见过哪些不同姿态的佛像

为什么不能买鱼放生

全跏趺坐

全跏趺坐,亦称“如来坐”、“金刚坐”。即互交二足,将右脚盘放于左腿上,左脚盘放于右腿上的坐姿。在诸坐法之中,以此坐法为最安稳而不易疲倦。又称交一足为半跏趺坐、半跏坐;交二足为全跏趺坐、大坐、莲花坐,此为圆满安坐之相,诸佛皆依此而坐,故又称如来坐、佛坐。又以为佛禅定时常用之坐势,故亦名"禅定坐"。

无论是“降魔坐”,还是“吉祥坐”,双足互盘的姿势都给人一种稳定祥和之感。在佛教文化中认为全跏趺坐是最为安稳的一个坐姿,不容易疲劳,而且身端心正,因此修行坐禅者通常都采取这种坐法。另外,相传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证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

半跏趺坐

半跏趺坐,俗称“单盘”,是佛教中菩萨经常会采取的坐姿。它的姿态是以右足单独押在左股上,或是左足单独押在右股上,左腿在外称为“吉祥半坐”,右腿在外称为“降魔半坐”,这种坐姿与全跏趺座有类似之处,不同之处是全跏趺坐姿是双足足心朝上,而这种姿势是单足朝上。

轮王坐

轮王坐有"半跏坐,如转轮王坐法"之句。似乎轮王坐(即转轮王坐)与半跏趺坐相同,其实不然。轮王坐,名轮王跏或轮跏,与全跏趺坐(即前之结跏趺坐)、半跏趺坐,为诸佛之三种坐法。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云:“礼,诸佛已全跏半跏或轮王跏,随意而座”

善跏趺坐

善跏趺坐,也称倚坐。这种姿势即身体端坐于座上,两脚自然下垂着地。采取此坐姿的佛像一般都是正面像,仪态端正挺拔,让人不由产生敬畏之感。早期的弥勒菩萨像,都取交脚倚坐之姿。

交脚倚坐

交脚倚坐,同倚坐类似,同样也是身体端坐于座上,但下垂的两腿相交于座前。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中,弥勒菩萨经常采用这种坐姿。在莫高窟第275窟的南壁上就塑有属于北凉时期的二尊交脚倚坐的菩萨像,菩萨两脚下垂相交坐于台基上,双手结说法印,头部微微朝下,嘴角露出一丝浅浅的微笑,显得十分生动自然。

游戏坐

游戏坐,其姿势为一足半趺状,一腿自然下垂于座前,一手搭于腿上,一手自然垂放于座上,多为菩萨像。

半跏趺思惟坐

半跏趺思惟坐,腿部单盘,一手指颊,呈低首侧身的冥想沉思状,这种坐姿流行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其含义是佛在为菩萨时思惟众生之苦

箕坐

箕坐,其姿势为两足向同一方向伸直而坐,因两足之间形状如箕(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所以称之为箕坐,是一种比较开放和舒适的坐法,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如意轮观世音菩萨也多用此坐姿。

以上8种佛像坐姿是中国佛教艺术中最为常见但却十分生动有趣的造像方式,这些坐姿不仅是中国历代能工巧匠智慧与勤劳的体现,也是用艺术化的形象去完美诠释浩繁深奥佛教文化的代表。

佛教艺术形象的姿态和手势作为佛教艺术的一种元素与象征,在佛教艺术发展与佛教文化传承中都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让我们能以小见大,从个体看众生,也为我们去读懂佛教文化提供了更全面、更广阔的视角,为研究宗教学、艺术学、考古学等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图像素材,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对于中国佛教艺术形象的关注都是至关重要的。

(图:妙梵李蕴雨王晶晶齐志国悟根法师道修张彦曾幼灵文:妙月)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