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放生方法,放生本土鱼犯法吗

时间:2022-12-22 14:02       来源: 未知

最近热映的《大唐玄奘》,演玄奘法师的黄晓明,他的标志造型,就是背着一个类似今天登山包的东东,高过头顶,一副驴友的样子,上面插一把伞,前面挂一盏灯。还真佩服黄教主的敬业精神,这大包他从离开长安就背在身上,休息的时候就戳在地上,在印度游学的时候就横在大象上,回到长安仍然带着。

电影《大唐玄奘》中的玄奘

这个东西,虽然长得像登山包,其实它的真正名字叫“经箧”或“经笈”。然而现在第一个问题来了:历史上的玄奘法师真的穷得连匹脚力都没有,必须背着这个大家伙徒步吗?

玄奘法师是取经去的,又不是传经送宝去的,俗话说远路无轻担,几万里路,就算空的也不轻啊。据黄晓明说,这玩意有四五十斤重!拍电影的时候,顾问星海法师尝试要背这个“背篓”,一个不当心就被坠得后仰在地。再说,回来的时候,已经有车马队伍了啊,他取回的经,一共657部,一个人怎么可能背得了!

其实,我们都小看了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了,第一,他路上艰险是艰险,但肯定不会自己折磨自己。第二,他实际上很有钱。《大唐玄奘》电影里,演的是他一直没有马,直到瓜州,一位美女才送了他一匹马。其实玄奘法师没那么苦兮兮的,他一路上一直是有马骑的!

玄奘刚出长安时怎么样,史书上没说。但他走到凉州时,这边凉州总督李大亮不许他走,那边玄奘还在举办大法会。这法会是赚了不少钱的,根据玄奘弟子彦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是第一手史料,以下简称《法师传》):“散会之日珍施丰厚”,金银无数。玄奘法师拿了一半用来“燃灯”,剩下一半,施给凉州的寺院了。“燃灯”,其实就相当于今天的“香火钱”。这笔钱,成了玄奘法师的重要路费,既然“金银无数”,起码一匹马总是买得起的!我们大可放心:我们的玄奘法师聪明得很!绝对不会缺钱花的。没这两把刷子,敢上西天取经?

为什么海钓鲨鱼要放生

温州周边放生最佳地点

根据《法师传》,到了瓜州,他“所乘之马又死”,正说明他此前是骑马的。这马死了后,他又连着买了两匹马,一匹自己骑,一匹给收的那个徒弟石盘陀骑,连整套行李都买了,出手阔绰得很!

所以,黄教主在电影里这么一身打扮,当然不能说错,但实际上更是一种电影艺术的需要,看上去很有视觉效果。那么,第二个问题又来了:这个大登山包样子的“经箧”或者“背篓”,是根据什么设计出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回答:背一个大经箧去取经的形象,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熟悉的玄奘形象。因为很多玄奘像,就是这样画的。下面这幅图,是我们从小学就能见到的。它被画在建国以来的各种教科书里,以及和玄奘有关的书籍封面上。这些书无一例外告诉我们,他就是玄奘法师,玄奘法师就是得备这么一身行头的。

然而刚才我们分析过,玄奘法师去的时候是一直骑马的,回来的时候又是有运经队伍的。那么第三个问题又来了:谁告诉我们,这幅图画的这位和尚,就一定是玄奘呢?

有人说:所有的教材、书本都这么写的啊,这还能有问题么?

问题大得很!因为上面这幅图,来自陕西兴教寺的一方石刻,旁边的标题确实是《玄奘法师像》,看样子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石刻旁边的小字暴露了问题,“民国二十二年冬月长安李枝生摹绘郭希安刻”,也就是说,这幅图是从别的地方摹过来的!并不是一幅原创的画。

那么,这幅图的底本又在哪里呢?

这幅图的底本在日本!它的原图,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这幅图很著名,还到中国来展览过,构图和兴教寺的这幅一模一样!只是上面的雨伞不知为何被石刻搞没了。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僧人像

这幅绢本设色的僧人像,是日本镰仓(1185-1333)后期绘制的,当然比兴教寺的早七八百年。但它也是有底本的,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只是它的底本今天已经找不到了。起初很多人(包括笔者)也以为,这幅画画的是玄奘,但后来经过一些学者辨析才发现:这幅画只是画了一位僧人而已,他的穿戴、打扮,其实是日本式的,无论是图上还是别的文献,都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这位僧人的身份。说他是玄奘,是我们后人脑补出来的!(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日本人脑补的。日本这样同样的画不止一张,有的题为《玄奘负笈图》的,是比较晚出的)

其实想一想就知道,这么一身行头,任何人都可以背。比如《倩女幽魂》里张国荣演的宁采臣,一出场还背这么一个盛账本的竹篓呢。这又不是玄奘法师专用的。

电影《倩女幽魂》剧照

日本镰仓时期,相当于中国的宋代到元代。假如它有中国传过去的底本的话,肯定要更早。于是我们继续追踪,就又会发现,在敦煌绘画中(约相当于唐代),还可以找到这类背这么一身行头的僧人,比如下面这位,他又是谁?

大英博物馆藏的一幅敦煌的行脚胡僧像

这是大英博物馆藏的一幅敦煌的行脚胡僧像。除了画工和日本那幅不一样外,也是背着包,戴着斗笠,拿着拂尘。只是长了一副中亚人的面孔而已。

甚至在西藏的绘画中,我们都发现了这样背“登山包”、戴个斗笠或雨伞的和尚。比如下面这位:

南宁比较正规的放生群

15世纪西藏行脚僧像

这是15世纪西藏的一幅行脚僧像。也是背着高过头的登山包,戴着斗笠,是一副西藏人的模样。莫非他也是玄奘不成?

有朋友说也有可能啊,玄奘大师这么有名,这么受爱戴,当然各族人民都会画他的像;不同民族的画家,当然会把他画成本族人的样子。但是下边这幅,是我们汉族人画的,难道也是玄奘么?

看箭头,贫僧在这里

这是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放大了看得更清楚:

《清明上河图》

这幅图的出处十分明确,是宋代《清明上河图》里的一个人物(头上类似小灯的东西,零零碎碎挂了不止一盏),他难道是玄奘?想想也能明白:《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张择端按照汴京城的实景绘制的。唐代的玄奘法师怎么可能穿越到宋代来呢?他只是一位普通的行脚僧(也有人说他是卖货的),绝不可能是玄奘。

甚至宋代的雕塑也来凑热闹:

国家博物馆藏北宋塔砖

螃蟹放生在什么地方好

苏州寺庙放生乌龟视频

这是国家博物馆藏北宋的一块塔砖。同样是一个和尚,背着“登山包”,戴着雨伞。

到这里估计很多朋友就明白了:这恐怕就是一种绘画题材,画(雕像)里的和尚,都背着这么一身行头。不是说这个造型的就一定是玄奘!

而且还有个问题,这样的僧人,身边一般都有一只老虎。例如下图,是西藏山南桑耶寺二楼壁画,这位背“登山包”的僧人,身份很明确,是十八罗汉之一,达摩多罗尊者。这位尊者一般的画法,就是右手持禅杖,左手持拂子,身背经箧,头罩华盖,奔走途中,身旁猛虎相随。玄奘法师什么时候养老虎当宠物了?

浮世绘

事实上,这类绘画(全世界约有二三十种),最早见于敦煌藏经洞,最晚见于元明时期。在这几百年中,全国各地,甚至西亚东亚,都出现了各种各样这样造型的僧人图。这是一种绘画的类别,为了稳妥起见,学界一般称为“行脚僧人图”,或者“伴虎行脚僧图”。这类行脚僧,或因为没钱,或因为专一苦行,或走的路本来也不太远,是不骑马的,所以才会背这个大包。另外,一般情况下,这僧人身边会画一只老虎,是为了表现这位僧人的神通的。只是因为玄奘法师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行脚僧,所以大众凡是看到这样的像,就以为他一定是玄奘了!

最后多说一句:佛藏里公认的玄奘形象,其实是下图这样的。大概是年纪大了,眼角有了皱纹,下巴也有点陷进去了。但这幅图收在《大正藏》图像部,旁边标明了“玄奘”“三藏”的字样,这恐怕才算得上玄奘法师的标准像呢。

鬼道众生的故事:借住一下

借住一下

南宋时,有位叫司马文宣的人,平时虔诚信奉佛法,也时常礼请僧人来家中诵经念佛。

司马文宣有一个弟弟,兄弟俩平日感情很好,经常在一起研习佛经。但不幸的,弟弟很年轻便去世了。恰在这一年,母亲也与世长辞。司马文宣心中很悲痛,便在家中为他们立了牌位,以表哀思。

在元嘉九年(公年四百三十二年)的某一天,司马文宣正在家中读书,突然发现弟弟竟在灵位上现形了,衣着表情和平日一模一样。司马文宣觉得很奇怪,便走近去看个仔细。

只见灵位上的弟弟嘻嘻地笑了起来,对司马文宣说:「唉!我在这里等了好长时间,你怎么这会儿才发现我,我都饿坏了,快给我拿点儿好吃的过来吧!」

「你真是我弟弟吗?」司马文宣一见是鬼,心中更是奇怪:「如果真是弟弟,你生前修行五戒十善,按照佛经所说,你死后应该升天,怎么会变成鬼呢?」

那灵牌前的弟弟,听了司马文宣这番话,顿时哑口无言,与文宣对看了一会儿,便消失不见了。

当晚,司马文宣梦见了弟弟。

弟弟好象是从某个地方特地赶来的,他一见到司马文宣就急切地说:「我生前修了善行,死后得报升天,你白天在灵位上见到的不是我,是鬼魅。他假装成我的样子来讨吃的,我怕哥哥不明白,所以特地来告诉你。」说完,司马文宣的弟弟就在梦中消失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司马文宣马上到寺院去,请来了出家法师,请他们诵了一段《楞严经》,然后让人把守房间的各个出口,准备把鬼抓住。

那鬼魅也很精明,一看情况不妙,就寻机逃窜。它先躲在床底下,趁人不备,又跑到屋外,最后还现了原形。

这鬼奇丑无比,模样十分狰狞可怕,把司马文宣全家人都吓坏了。大家挥起扫帚、棍棒,想把它赶走。没想到这鬼开口说起话来,哀求说:「我太饿了,只想讨点吃的,过几天就走。」说完,就不见了。

过了一会儿,司马文宣突然发现鬼又出现了,这一次是在他母亲的灵位上,司马文宣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看来这鬼是赶不走的,快拿些东西给他吃,等它自己走吧!」

司马文宣的家人每天必定会拿食物给鬼食用,鬼也总是安安份份的从来没有捣乱害人。日子一久,大家觉得这鬼很有意思,就和它聊起天来,没想到这鬼也能言善道,一问一答,应对如流。

开始时,大家还有点害怕,后来渐渐习惯了以后,人不再怕鬼,鬼也不再怕人。从此后,鬼就在司马文宣家住了下来,平常出入家门,就像司马文宣的自家人一般。

这件怪事在京城很快传开了,前来观看的人多得把司马文宣家住的这条街都挤满了。

当时,一些僧人也来察看,其中南林寺的一位僧人曾与鬼长谈过,鬼也不怕他,双方谈得很投机,鬼还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大家。

「我前身也是位尊贵有地位的人,平日享尽了荣华富贵,但是却没有行善积德,做了许多恶业,死后才变成了鬼。」

鬼还骄傲地说:「不过虽然是鬼,但地位也不是最低的!去年有四百个鬼到此地散布疾疫,那些受到疾疫而死的人,都是不信佛的人。所以,打发我来监督、察看谁是行善学佛之人,劫难来时,可免他灾祸。」

僧人又问它:「人鬼不同道,不应该在一起生活。我想你应该不只是为吃的东西来的,为什么要待在这里这么长的时间呢?」

鬼回答说:「这家中有个女子,她原本应该被捉捕进地狱,但听说她持戒修持佛法很勤奋,实在难得。最近居留在这里,就是为了要观察她是不是像外面所传这么精进持戒啊!」

就这样,人鬼同住也维持了一段时日。

有一天,鬼对司马文宣说:「我将要离去了,在此要向各位拜别。」

司马家的家人感到有些依依不舍,但仍不解地问:「我们一直都很好奇,你为什么可以占据别人的灵位呢?」

那鬼笑道:「你们家的死者生前都有受持五戒十善,修学佛法,死后各得其所,到极乐世界去了,这灵位形同虚设,所以我来借住啊!」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