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放生_理悟是眼目事修则是两条腿

时间:2022-10-13 04:56       来源: 未知

(来源:大浦文化摄影:苗晶)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只有眼睛没有腿。这样的人,虽然他有远大的理想,知道很多道理,但是因为没有腿,所以什么也成不了。所谓的理想不过是白日梦,懂一点道理也不过是吃几个宝而已。

还有一种人有腿没眼睛。虽然他的腿很健康,但他一天能走很多路。因为他没有眼睛,只是瞎跑,没有方向的往那里走。也许走来走去,还是在原来的地方,根本没有地方。这种人什么也成不了,因为他没有目标,没有方向。

佛教里有眼无腿,就是有理论没有实践。这种人经常把佛法的原理讲了一个又一个,对修行的原理也略知一二,但就是不肯做,或者想做也下不了决心。这种人虽然会说话,但是因为不会做,所以永远达不到目的地,永远只能停留在更换宝物数量的阶段。

没有眼睛的腿,打个比喻,你不太懂佛法的原理和修行的要领,或者说你根本什么都不懂。你只知道在形式上跟着人念经拜佛。这种人的做法只是瞎练。盲目的练习是达不到目的地的。因为他不知道怎么练,也不知道练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佛教既重视智慧,也重视打坐等修行。两者缺一不可,比如眼睛和腿。除了智慧和禅定,还有一个基础,就是戒律。智慧是眼睛,禅定是身体,戒律是两条腿,所谓“智、身、戒”。这是从三个研究的角度。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看,实践等于两条腿,而理论就像眼睛。从禅宗修行的目标来说,“悟”是眼睛,“行”是两条腿。

能够理性地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是佛,知道“自心即佛,自心即佛”和“佛自心求,而不从外求”的道理,能够说自己丑,这就叫悟,或者说觉悟。明白如果你不修理东西,它仍然不会工作;心烦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还是摆脱不了烦恼多的习惯。所以理解之后,要继续把事情固定下来,一点一点的去落实。

从一开始,我们就造了无边的业障。这些因缘习惯,让我们无论何时遇到什么事,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分离、妄想、不平等的感觉,根本做不了自己的主人。所以在每一个境界到来的时候,都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感知能力,磨练自己。这叫做“在环境中体验心灵”。3354考验一个人的心是否平等,是否明亮舒适,是否不受一切环境的束缚。在物质修复中,如果能逐一打破“面子习俗”,在所有的边界上,都不能喜丑、对错、好恶,说明我们在物质修复上做了一些努力。

实践离不开认识的指导。另一方面,实践的积累可以增进我们的理解,两者相互促进。最终,我们可以从理解到开悟。开悟和悟的区别是什么?理解相当于看地图,看旅游指南;开悟是指我们已经根据地图或旅行指南亲自去散步了。我们对所经历的境界了如指掌,不会再有困惑。修行的要求和目的是“从禅定到三昧”,修行并重,从修行到修行,最后到修行。平时总是讲怎么练怎么学。当我们真正到了临界点的时候,我们无法主宰自己,往往会被当前的烦恼分心。这说明我们在实践中做的工作还不够,还没有达到开悟。

事物都是很具体的,绝对没有抽象的成分。例如,问问你自己,在这次会议中你是负责人吗?恐怕我们大多数人不是正念在掌管,而是妄想在掌管,无知在掌管。如果——的腿有点疼,就赶紧放下,或者翻来覆去的折腾,或者听到一点动静就睁大眼睛,总会想是不是很快就安静了。正念根本不起作用。这说明光修东西是不够的。现在连小事都决定不了,怎么能指望将来大事都是赢家呢?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关生死。每个和尚都说:“我要我的生死!”你嘴上说的很开心,但是实际做工作的时候,你提不起精神,你不能对自己的承诺负责。这是我们所有众生最大的问题,包括我。如果不针对这个问题对症下药,那么我们学佛就永远停留在口上,就像有眼无腿的人一样,永远达不到目的地。

说你不修很可惜,说明你白去佛门了。就像一个人到了宝库,却不知道宝藏,空手而归。那不是浪费时间吗?对于一个和尚来说,什么都不说却空手而归,甚至丢了袈裟的性命,是一件多么可惜,多么悲惨的事情啊!所以我一再要求,每个人都要开始悲悼生死。什么叫“痛定思痛”?是“大事不明,丧亲之痛。”3354生和死如果不理解这种伟大的事情,就和他们死去的父母一样悲伤!这样悲戚生死,不容易。都说佛的三界像火宅,但他说这三界挺好玩的!出不了离心,自然就练不出来。只有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痛苦,体会到三界不得安宁,就像一座失火的房子,体会到生死的烦恼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你才能真正发起离心,你才能真正苦练。

希望各位同修,趁着年轻,把生死的事给解脱了。把这个送走,你就自由了,马上就能证明涅槃。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仔细考虑我们当前的心态是什么,是正念还是妄想。目前谈不上绝对的等待,谈不上“必经之路”,要活在“第二条路”中间,所以一开始就要区分正念和妄想。所谓“二”,就是正念和妄想。练习用正念代替妄想,用正念克服妄想,用正念代替一切妄想。久而久之,我们的正念将成为主宰。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