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放生步骤,放生青蛙的真实功德

时间:2022-12-29 10:19       来源: 未知

6月20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2022级“拓然巴”高级学衔班招生考试在西藏佛学院、青海佛学院拉开序幕。刘鹏、土多申格、郭莽仓副院长和郭莽·沃赛处长带队督考。

今年,高级佛学院计划招录格鲁、宁玛、苯波三个教派的学员39人,其中计划在西藏自治区招录14人、四川招录14人、云南招录1人、甘肃招录2人、青海招录8人。有120余人报考“拓然巴”高级学衔班。

西藏考点考前工作会议现场

放生鱼的骗局

20日,来自西藏、云南、甘肃、青海的60名考僧参加了西藏、青海考点的考试。在为期四天的考试中,考僧们将围绕戒律、俱舍、因明、中观和般若“五部大论”辩经,并测试法律知识和汉语文基础、藏文文法与写作水平。

青海考点考前工作会议现场

为父母放生要注意什么

为了更好地检验报考学僧的佛学水平,客观公正地招录符合“四条标准”的优秀学员,高级佛学院招生办在各藏语系佛学院和寺庙组织邀请45名经师担任考评老师,在西藏佛学院和青海佛学院,以及四川甘孜寺、各莫寺、朗依寺等处邀请百余名优秀学僧为辩手。西藏佛学院、青海佛学院组织上千名学僧观摩辩经。

西藏考点辩经现场

来自日喀则平措林寺的考僧索朗群培是第二次报考“拓然巴”,他说:“去年没考上,回寺庙后我认真研习了佛学经典,对这次考试很有信心”。

“看到高级佛学院毕业的‘拓然巴’们不仅有很高的佛学素养,还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我就很想去高级佛学院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义阐释能力,将来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自日喀则天觉林寺的考僧阿旺曲达说。

青海考点辩经现场

青海玉树赛康寺的考僧老松普措说:“我在寺庙考取‘噶然巴’传统学位已经三年了,今年报考‘拓然巴’是想更加深入地研习‘五部大论’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自己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参加更多佛学交流,提升藏传佛教交流能力”。

放生不能用什么鱼

西藏考点辩经现场

四川甘孜县那仓寺考点和阿坝县各莫寺、朗依寺考点的招生考试将于6月30日至7月3日进行。

西藏考点法律基础课考试现场

高级佛学院“拓然巴”招生对象为各省(区)藏语系佛学院“智然巴”中级学衔获得者,以及在寺庙学修完“五部大论

获得传统高级学位的僧才。高级佛学院将在120余名考僧中择优录取39人,他们将于今年9月份入学,在北京接受系统的、为期三年的 “拓然巴”高级学衔教育。

文/多杰才仁

人间佛教理念弘传方式的转折——以《普门学报》为标志(董群)

人间佛教理念弘传方式的转折

  ——以《普门学报》为标志

  董群(东南大学专任教师)

  本文所指的人间佛教理念弘传方式的转折,是特指佛光山的人间佛教弘化之路而言,此种转折以《普门学报》的出刊为标志。以笔者不成熟的外在观察,《普门学报》的出刊显示出佛光山将在保持原有特色和传统的前提下,更加兼重学术一路,即从“实践性”走向兼重“理论性”,从“通俗化”转向兼重“学术化”,从;曰及型”转向兼重“提高型”,而这种转折的核心是对“学术性”的追求。何谓学术性?此处特指依学术规范、用学术语言、以学者精神从事研究,阐述观点。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通俗性演讲,都可以表达观点,但和学术论文、论著至少有形式上的不同。之所以用“兼重”一词,是因为笔者预测佛光山会走向实践性与理论性、通俗化与学术化、普及与提高并举之路。之所以用“更加”一语,笔者以为佛光山长期以来对于学术并未忽略,这正是《普门学报》创刊的重要基础。“学报”是学术性的象征,作为连续出版物,学报有著持续和广泛的学术积累和影响,并以学者群为基础,这对于学术性传统的营造是有重要意义的。

  依此理解为背景,再就《普门学报》本身的具体内容来看其学术性的体现,笔者表达对该刊(第一至八期)的粗浅印象。

  一、突出人间佛教主旨。星云大师在(发刊词)中强调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间佛教来临的时机”,他确立了《普门学报》的主旨,就是用学术的方式,立足于当代社会,从各个方面研究人间佛教。慈容法师在(发行人的话)中提出“尤其注重人间佛教的学术理论”,也强调了这一主旨。从论文的构成来看,该刊确实做到了突出这个主旨。据不完全统计,在“论文”栏中的文章,标题中含有“人间佛教”一词者十六篇,含“人间化”一词者一篇,含“现代一一词者八篇,含“现代化”一词者二篇,含“现代性”一词者一篇。而有些文章虽然标题中不含有明显的人间佛教标志,但其内容也是讨论人间佛教的,特别是第一期第一篇。

  二、围绕主题探讨深入。对于人间佛教的学术理论如何深入地加以研究,在研究风格上,星云大师提倡“抛开过去玄谈、考据,甚至批评、辩难的佛教” ((发刊词)),研讨具体的问题。这说明此刊的风格和学界有些刊物常有的重玄思、辩难将会有区别。也就是说,学术化要落实到研究、解决实际的问题上来,做不到这一点,将是悬空的、半路的学术化。要研究哪些问题?星云大师谈及人间社会层面的研讨、人问家庭伦理的建设、人间佛教的生活化等(同上),这是一个总括。(发行人的话)也有相关的表述,涉及到义理的展开、资讯的发扬、伦理的规范、生活的提升。

  以第一期为例,星云大师的头篇(中国佛教阶段性的发展刍议),以人间佛教时期概括二十世纪以后的中国汉传佛教之发展。其中谈到,人问佛教具有人间性、利他性、喜乐性、生活性、普济性、净化性;人间佛教是佛陀的本怀,每个人生命的净化;人间佛教的基本规范,依据不同的针对性,概括为三皈五戒、四摄六度、平等富足、和平共生和民主自由,特别是融人了平等、民主、自由的现代理念。这是基调性的观点。其他诸篇,或从总括的角度,或从个案的视角,或以人物为中心(如惠能、韩清净、星云),或以断代(如晚唐、五代)为对象,或以具体的论点(如生命转化)为切入点,或从比较(如人间佛教与生活儒学)的层面,这种多角度的风格在各期得以保持。其中对人间佛教的总括性研究,以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蓝图)和杨曾文先生(人间佛教的展望)颇具代表性,前者概括了人间佛教二十个方面的内容,极具指导意义;后者概括人间佛教的特色是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会通大小乘佛法的、戒律与伦理结合的、僧俗融洽相处的、重视文化教育的诸方面,极具启发意义。

  从第二期开始,增加了从各个方面探讨人间佛教思想特点和影响的文章,特别是第三期之(论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义)所具有的当代问题意识,堪称典范。各期的文章中,有多篇是以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为研究对象的,尤其以陈兵教授的(正法重辉的曙光)有代表性,这显示出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当代佛教中的重要影响。

  三、突显多元包容精神。(发行人的话)指出,该刊没有宗派的限制,容纳各宗、各派,容纳古今中外种种论说,甚至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传统佛教有差异的理论,只要言之有理有据,都可以刊出,这也是;曰门”精神的体现。学术需要容纳多元的观点,这是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从该刊的内容看,这一点得到严格的遵守。这种多元性,从文章的讨论方式看,还涉及到西方哲学、佛耶比较、佛道比较、佛教艺术、佛教历史等。

  四、汇聚四面八方学者。和此多元、包容相联系,该刊的作者层比较广,以海峡两岸的作者为主,又有其他诸国学者。作者们既有来自学界,也有来自教界。就笔者比较了解的大陆作者而言,涉及到长期活跃在学界的各个年龄层次、基于不同知识背景的著名学者。这一作者群体的逐渐汇聚,是重要的思想资源,将给二十一世纪人间佛教带来极大的生命力。相信大陆教界学僧的文章今后会更多在该刊出现。

  从另一个角度看,该刊实际上涉及到如下的关系:

  五、古与今。古,涉及的是经典、古德;今,指当代社会,当下的现实。该刊既注意阖发佛教经论和历代重要高僧大德的人间佛教思想,作为思想资源和经验的重要来源,更注重探讨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如何建设人间佛教?依星云大师的观点,“要把佛教研究论述落实在当代的社会÷。((发刊词))古今关系的处理,可以理解成以今为本,古为今用。从刊载的文章看,这个今,涉及到当代的人物(星云等)、当代的问题意识(民主、平等、自由、环保、社会福利、女性观、现代教育、佛教现代化等)、当代的意义、当代的切入点等等。

  六、一与多。一,一理,即人间佛教的原理;多,人间佛教的多元发展。这种一理,来自佛陀的本怀,多元发展,来自大德们根据时代、本地特色及自身的领悟,在四依原则规范下的创造性诠释和发展。一与多的关系处理,该刊的特色是以一人多,以多显一。

  七、自与他。自,佛光山自身的人间佛教理念和实践;他,其他各种流派。在突出以星云为代表的“佛光宗”的前提下,对于其他各种言之成理观点,行之有效的做法,也持开放的态度,在开放中完善自宗。这一特色的发挥,还有很大的空间,“佛光宗”之外台湾各派佛教、各路学者以及大陆佛教的人间佛教思想和实践,相信在该刊会有更多的展示。

  八、中与外。中,中国佛教:外,外国佛教。佛教适应现代、当地社会,使得人间佛教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关心主题,不同的理解内容。在中外关系的处理上,该刊以中为正,以外为依,外为中用,同时,实际上也能起到中为外用的作用。该刊以多种文字并用的方式,介绍海外学人的观点,特别是对于人间佛教的理解,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于外国佛教发展中与中国人间佛教相类似的理论和实践加以深入研究,也是处理这种中外关系的内容之一,且有利于吾人对中国人间佛教发展的反思。比如流行于欧美的engagedBuddhism或social engaged Buddhism,对中国的人间佛教论,很有启发,因为其基本精神是以佛教解决当代社会中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人间佛教涉及的重要方面。

  摘自2003年《普门学报》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