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不再吃肉转而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向来是个人的选择,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吃素也有多种形式和许多不同的原因。新公布的研究表明,这些大相径庭的吃素原因或取决于你在哪里居住,或者说可能取决于你生活在哪个国家。该研究发现,虽然在印度和西方的素食主义者可能都是出于仁道层面的考虑而选择了吃素,但是实际在引导他们素食生活的伦理体系却大有不同。
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马修?卢比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知名饮食杂志《Appetite》上这样写道:“与素食主义密切相关的心理动因其实要远比以前大家从理论层面假设的要细致复杂得多,虽说西方和印度的素食主义者最终表现出了相同的道德行为,但驱使他们做出相同道德行为的伦理体系却是很有差异的。”
马修的团队针对成为素食主义者的原因和想法进行了两项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在西方国家素食主义还跟“广泛自由主义的世界观”息息相关。
在第一项研究中该团队精选出了由亚马逊网站招募来的第一批272名志愿者,其中有159人来自于欧洲或北美,113人来自于印度,其中素食主义者和肉食主义者都有一定比例。据统计,印度大约有20%~40%的人口是素食主义者,而同比美国只有3%,而加拿大则有8%的人吃素。马修和他的团队想知道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否存在着什么原因。
研究中参与者们需要填写一系列的调查,以评估他们对于环境保护、动物福利和右翼独裁等各种相关问题的态度。在研究调查表的提问方式上,马修和他的团队设法用诸如“动物是否属于动物园或马戏团?”和“你认为服从和尊重的重要性如何?”等看似目的性不是很强的问题对参与者的想法进行旁敲侧击。除此以外,马修和他的团队还设计了一些问题了解了参与者们的价值观以及他们最为推崇什么样的伦理道德标准。
在仔细研究了调查结果以后,马修的团队发现在西方国家的素食主义者要比肉食者更加关心他们日常食物的选择对环境和动物福利的影响,更关心一般动物的福利,更强烈地赞同普世价值,更少支持右翼独裁。而印度素食主义者表现出的结果却不是这样,印度的素食主义者和非素食主义者对这些问题给出的答案好像跟他们选择的膳食种类完全没有相关性。
第二项研究则招募了828明志愿者:其中有266名美国人,106名加拿大人和两组印度人,其中一组是从亚马逊招募来的256人,另一组是一所小型大学招募来的200人。所有参与者都要对一系列问题进行陈述,诸如“吃肉让我觉得自己的行为跟动物一样”,而马修和他的团队则会对这些陈述进行评估,以了解这些参与者是否认为“吃肉会污染他们的人性,玷污他们的精神和灵魂。”
调查结果发现,素食主义者比肉食者更强烈地认为吃肉会污染人性,玷污灵魂,而且这种差异程度在印度人的组别中显得尤其突出。马修的团队发现印度教作为印度的主要宗教是印度人吃素的主要动因和目标,他们想以此保持自己身心的纯洁,免遭肉食的污染。
马修还在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的道德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整套问卷,对二号印度组采取了问卷调查。海特在印度进行的一项研究认为,人是由一组基本的道德原则所驱动的,其中包括关爱、危害、公平、集体忠诚、纯洁和神圣意识等。他认为我们的根本分歧产生主要来自与我们所强调的内容和我们所不强调的内容之间所产生的差异性。
根据研究人员发现的这些显着的差异,《太平洋标准杂志》在佐证的同时指出,“印度素食者更有可能不仅比他们的肉食同族更认可纯洁的价值,同时也更支持传统权威并保有更高的宗族团队忠诚度。另一方面,这些较为保守的价值观在西方素食人士中却很难得到认同。”事实上,美国的素食者其实要比肉食主义者更不倾向于遵从传统权威。马修和他的同事们怀疑这些差异性反映了文化的干涉作用以及素食主义在不同地区文化中的不同地位。
在西方国家,大多数的素食主义者都不是从小就吃素食长大的,只是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出于某种原因或者由于某些人和文化的影响而决定从一名肉食者变为素食主义者。相比之下,素食主义已经在印度被确立并遵从了几个世纪,是与传统、权利和社会地位相关联的,许多印度的素食主义者吃素也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是被家人用素食喂大的。
“鉴于印度素食主义鉴于的历史关联而占据的社会群体的主导地位,”马修补充道,“在该国素食与尊重权威和宗族团体的忠诚度的强烈意识相关也合情合理。”
对于世界各地不同的人来说,吃素的意义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应当多去获取一些相关的有趣的信息不断地学习消化,以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借此了解他们对于素食信念和生活到底是如何理解的,他们决策事情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想的。
无论你什么类型的素食主义者,你怎么看待你所住的地方对于自己选择的影响呢?
素食,是因为敬畏生命
尊重生命是素食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大自然的一花一木,都是有生命的个体,任意伤生害命,都是欠缺尊重生命的行为。
人是万物之灵,是生命最高的形式,是地球上万物的主宰--难道这还是个问题吗?
放生鱼买几条鱼最好然而,在国外这些年的所见所闻,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考。而引起这类思考的都是一些平平常常、不经意中的所见所闻。
我忘不了一个夏日的黄昏,天空乌云密布,风雨欲来。瑞士日内瓦湖畔石子小路上,游人寥寥无几。湖畔乱石滩上有一只孤独的天鹅在卧巢孵卵。它在此静卧已有好几天了。每天散步的游人都会关切地远远注视着它,或者默默地在不远的石头上放下几片面包,一把玉米粒,和天鹅一起静静地等待它的孩子的诞生。
十月份适合放生什么鱼
忽然,天空骤变,黑云奔腾翻滚,湖水也呼应着掀起了波浪,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游人纷纷躲避,只有那只天鹅仍默默地坚守在乱石滩上一动不动。这时我看到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手里拿着一件雨衣,在湖畔的小路上担心地望着不远处的天鹅。风吹乱了他软软的头发,他眼中充满焦虑,他是想去为天鹅遮雨,又为担心 会打扰它而踌躇。这让我深深地感动。日内瓦湖畔苍凉云天之下孤独的天鹅,和它身边不敢靠近的小小守卫者,就像一幅动人的油画,从此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如果说湖畔天鹅和小守卫者的画面过于忧郁,那么另一幅人与动物的图画则带着浓郁的喜剧色彩。
那是在加拿大魁北克一个自然公园,一条窄窄的沥青小路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山峦间蜿蜒盘旋,穿过郁郁葱葱的山林,串起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湖泊。我驱车前行,忽然, 前方路旁的树林里走出了一只褐色的凤头山鸡,它的身后跟着四五只小绒团儿似的鸡雏,摇摇摆摆好像是要穿过公路到对面的树林里去。这一家子山鸡的突然出现,使我和对面开来的两辆车都停了下来。
为了不打扰它们,大家都安静地坐在车里不动,等待这小小的一队横过公路。谁知这位山鸡妈妈并不领情,它显然被这些打扰它们的铁皮怪物所激怒,于是母性大发, 顿时摆出一副为自己的孩子拼命的架势,它先发了一声信号,令小鸡们调头奔回树林,然后只身冲上公路中央,怒发冲冠,浑身羽毛倒竖,冲着两边的汽车发出挑战的咕咕声,左冲右突。
对面车上的小伙子被山鸡的无名火弄得哭笑不得,进退两难,只好开门下车,躬着腰,以日本人的90度大礼好不容易把山鸡请下了路面,把自己的车开了过去。谁知这位鸡妈妈得礼不饶人,又重新冲回公路上,以更大的愤怒向着第二辆已经启动的汽车扑了过去,一副誓与汽车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驾车人被英勇冲过来的山鸡妈 妈吓了一大跳,急打方向盘躲避,竟差点儿翻下路沟。我在一旁被这场“鸡车大战”吓得目瞪口呆,竟忘了掏出相机拍摄一张难得的照片,事后为此整整遗憾了一天。
另一次公路遇险是在夜晚,加拿大西部落基山一国家公园。
几天来落基山的壮丽景色让我废寝忘食,驱车飞驰在雄伟的大山和壮丽的冰川之间,每每到夜幕降临尚未考虑投宿何处。这天又是晚上十一点多了,除了车灯照射下的 有限路面,车窗外的大山只剩下巨大的黑影,两侧树林也成了模模糊糊一片,路上很久不见任何车辆了。忽然我看到前方公路上停着一辆车,似乎车前有两个人蹲在那儿忙着什么。我的心一下子提起来:出了交通事故,有人伤亡!我减慢车速,停在旁边一看,原来是一只横过公路的野鹿,可能是被突然而至的车灯晃了眼睛,惊 慌失措愣在了路中央。
那辆车刹车不及一下子撞了上去,鹿不幸被撞伤,倒在路上。那两个开车人一个正手忙脚乱地给鹿包扎伤口,另一个则急得团团转,不知在这深更半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大山 里何处去找急救站。都是远方的游客,人生地不熟,又都是正急匆匆赶去夜宿的过路者。深夜,在这茫茫无人的山野,一只受伤的野鹿却拖住了行色匆匆的夜归人的步伐,牵住了他们的心。他们不知前方多远才有村镇,只知几十公里外来的路上曾见到一个小镇。于是,他们将伤鹿抬上车,调转车头,向来路疾驶而去。
一只半人多高的鹿无疑是一条不可忽视的生命,但那些随处可见,渺小得如同草芥的虫蚁的生命同样受到人类的尊重。
在一次阿尔卑斯山的远足中,我无意中走入了一处位于两千多米高山上的少年夏令营。营地坐落于一片疏密适中的森林中。巨大的百年老树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遮掩 着孩子们在林间空地上支起的帐篷。那些十四五岁的男孩子有的坐在树荫下嬉戏,有的安静地坐在帐篷外的枯木干上聊天,轻松悠闲,犹如置身世外桃源。
武汉最适合放生的地方
令我惊奇的是,就在这生活着二三十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的夏令营里,竟赫然存在着五六个直径一米有余、高半米多的巨大蚁穴!它们散落在树林里,由细小的松枝、 树皮碎屑和腐殖土堆成,数不清的蚂蚁忙忙碌碌,在蚁穴堆上进进出出,在自己几十年聚沙成塔般建立起的家园中,不受外界干扰地过着自己的日子。我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巨大和集中的蚁穴,自然惊奇不已。更让我感叹的是这些巨大但不堪人类一击的蚁穴竟能在孩子们的营地中安然无恙,与几十个正值顽皮年龄的男孩和平共 处、互不妨碍。如果孩子们没有从小受到尊重生命、保护自然、与动物为友的教育,这些蚁穴的下场是可想而知。
锦鲤鱼放生能活吗诸如此类的事其实都是日常小事,可贵的是当事人并没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赋予什么重大深远的意义,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习惯,理所应当地做大家都会做的事。他们所爱护的也不是什么国宝级或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平常的人、平常的动物,平常的事,但贵在平常。
这些日常的小事在无形中会慢慢改变着人们对生命含义的理解,逐渐学会对所有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应该以一种生命形式去主宰它。人类对其他生命不负责 任,也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人类如果真是“万物之灵”的话,那只意味着人类要把其他生命当作朋友,从而担负起自己对其他生命的更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