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放生池
时间:2022-11-21 20:20 来源: 未知 浏览:653次
盲目放生,罪过放生的渊源来自慈悲,放生本身是正确的。释迦牟尼佛讲过好多在动物被虐待、被宰杀前救起来放生的故事。比如,鸽子被鹰追,要拿鸽子当食物。鸽子逃到佛陀身旁,佛陀代鸽子求情。可是鹰说,它也需要食物才能活命。鸽子和鹰都是生命,怎么办呢?释迦牟尼就割肉喂鹰,割下和鸽子相同重量的肉,喂给鹰换回鸽子的命。这样舍身放生,是很感人的。历代高僧建了许多放生池、放生园,有人捕了鱼要去市场卖,被出家人见到了,不忍心鱼被吃了,买回来在池里放生,不会再被人钓走。放生园里的牛、羊、鸡、猪等等,都是这些动物要送到屠宰场途中,被出家人遇上了,当下动了慈悲心,买下这些牲口送到园里放生。出家人的放生行为,并不是为了放生,而到牧场买动物,或叫人捕了再买来放生,他们是面对屠杀的当下引发了慈悲心。孟子说:“见其生,则不忍见其死,闻其声,则不忍食其肉,是故君子远庖厨。”天主教、基督教提倡爱万物,佛教讲众生平等,是说动物未来也有机会成佛,对动物要慈悲;并不是说,目前的一切动物和人类是相同的。以前交通不便利,放生的鸟、鱼等,都产自本地或附近,放生并没有水土不服或物种差异的问题。但现在很多放生有问题,常在佛诞日或定期举办的放生会,集合很多人、筹募很多钱、买整批鱼、鸟、龟来放;有些动物是人工饲养的,已经失去野外求生的能力,根本不适合野放,放生反成放死。盲目放生没有功德例如鱼塘养大的鱼不能放在河里、海里,它们可能已经不会自行觅食了;或者把海鱼放回河里,没有考虑到鱼类与水质、水深、水温的习性,盲目放生,没有功德,反倒有罪过。我们的农禅寺早年也放生,但是少量的做,派专人去找原本要宰了吃的生物,才会买来放生。有时候放了鱼,还要和渔人说,这些鱼不要再打了。如果为了大量放生而捕捉动物,这等于虐杀动物。现在我们主张保护野生动物,不只珍惜动物。我们在台北市立动物园捐了几个鸟笼,收留各地捡到的伤鸟,送到动物园医好了,再送到原生地放生。这才是放生的现代性实践。(文:圣严法师)
印光大师:放生小鱼被大鱼所食怎样领会?
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异,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至谓小鱼被大鱼所食,即放之长江,亦难免不遭网罟。此种计虑,似乎有理,实则为阻人善念,助人杀业。其人幸得为人,或不至身受杀戮,故作此无理之理,以显己之智,能折伏放生者。使彼为鱼,及诸生命,当受杀时,断断不肯起此种想念。唯冀有人救己之命,别无他种救亦恐或后来又被别物所食,别人所得,唯愿甘心受戮,免致后复遭殃等想。果能当此时,作此想念,尚不足为训。况万万不能当此时作此想念,而于无关痛痒时,作此阻人善念,启人杀机之语。其人来生,若不自受其报,则日月当东行,天地当易位矣,言可妄发乎。大鱼食小鱼,固有此事。放之又遭捕,亦不能无有。若谓小鱼被大鱼食尽无余,则无此事理。放者尽被人复捕去,亦无此事理。何得如是过虑。譬如救济难民,或与一衣,或与一食,亦可不至即死。在彼则当曰,此一衣一食,何能令彼终身温饱,与之有何利益。不如令彼冻饿而死,便可不至长受冻饿矣。又如强盗劫人,有力者为之捍御。彼将曰,汝若能捍御彼一生,则为甚善。唯捍御一时,究有何益。反不如任彼抢劫一空,后来不至再被抢劫之为愈也。父母之于子,常常抚育,而慈母不能抚身后之子。彼将谓,既不能抚育,不如杀之之为愈乎。君子修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彼必期于万无一失,方肯行放生,则令世人尽寿皆不行戒杀放生之事矣。其人将来必膺万无一人能救己于死也,哀哉,痛哉。不禁络索言之。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上)》:复愚僧居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