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有效的放生仪轨
1、近日,南京博物院专家葛晓康先生在南京牛首山一古塔地宫中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郑和墓的线索,经长达15年的破译,他发现牛首山弘觉寺舍利塔地宫,就是郑和真身葬所,而地宫出土的人牙就是郑和的牙舍利。
2、郑和墓1959年被发现,学术界对该墓是否是郑和真身墓一直众说纷纭。牛首山的郑和德塔(现在认为的弘觉寺塔)与郑和衣冠冢(现在认为的郑和墓)在一条垂直线上。1956年,弘觉寺舍利塔塔基发现了地宫,地宫里的文物表明墓主是一位太监,出土文物刻有铭文“御用监太监李福善”。文物考古证明,这位李福善不是别人,正是郑和。
3、佛教在线江苏讯9月28日,继2015年12月16日感应舍利迎请至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舍利地宫永久供奉之后,经佛教界、文化界、文物界研究同意和南京市政府批准,诸圣舍利被迎请至大报恩塔下的舍利地宫中,这也是诸圣舍利继2008年出土后首次“回家”。
4、诸圣舍利是2008年6月12日与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感应舍利等圣物同时自大报恩寺前身宋代长干寺地宫出土、并于2010年在栖霞寺盛世重光。据出土石函北壁《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记载,诸圣舍利是与佛顶骨舍利、感应舍利同时于公元1011年瘗藏于长干寺地宫。这些舍利形如米粒,颜色以白色为主,少量为红色和黑色,是历代高僧大德智慧圆融的标志、修行圆满的象征。
5、大菩文化江苏讯近日,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南京抗疫斗争再次打响,为支持南京疫情防控工作,南京高座寺住持灵山法师通过江苏同泰慈善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0000元。
6、同时,南京高座寺还委托超贤法师、超硕法师于8月5日,前往雨花台区雨花街道捐赠口罩、护目镜等2550个防疫物资,慰问金2000元,支持街道的疫情防控工作。
7、8月8日,南京高座寺法师们将缝制的“古方防疫香囊”送往雨花社区核酸检测点,向抗疫斗争中坚守户外、头顶烈日的雨花社区一线工作人员送去慰问与敬意。
8、佛教在线江苏讯南师大紫金校区内有一块荒废多年的石碑,希望记者采访专家,解开石碑之谜。记者前往现场后发现,此碑是民国时期的,虽然年代不算很长,却很可能和紫金山北麓一座消失了多年的明代古寺有关。
9、这块“石碑”有怎样的历史?
10、“小老大”在邮件里告诉记者,他从小就住在锁金村,经常去南师大紫金校区,也就是以前的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玩。在校园里,他看到一块石碑,上面有很多字。石碑是古物,隐藏着历史信息,“小老大”希望记者能够帮助弄清这块石碑的历史。
二、放生放螺丝是什么回报
1、根据“小老大”提供的信息,记者前往现场查看。在该校的宿舍区,记者看到了这块“石碑”。现场的石刻,其实共有三件,其中一件石刻外貌奇特,形似腰鼓;一件石刻为莲花纹基座,共有两层,雕刻得非常细致。
2、“小老大”所说的“石碑”,则是一件六面体长柱形石刻,朝上的一面有文字,共有100多个字。
3、不是“石碑”是僧人的墓塔
4、记者找来矿泉水,浇在石刻上,上面的字显示得更清楚。右边一竖排比较大,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九月榖旦”。和记者一起探访的南京文物爱好者黄先生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九月”是指1947年9月。“榖旦”也可以写成“谷旦”,在古碑上很常见,是“晴朗美好的日子”的意思。
5、石刻正面,从上到下排列的字密密麻麻,比右边一竖排的字要小不少,辨认起来较困难。记者辨认了半天,认出了“嗣法门人”、“法徒孙”、“薙染徒”、“曾孙”、“昙林”、“体敬”、“辉融”、“辉善”、“辉常”、“辉昌”、“隆信”、“隆解”、“敬立”等。
6、记者请教了相关专家。研究南京金石文物的收藏家许老师说,从外形上看,这块上面有密密麻麻文字的石刻,并不是石碑,而是一块墓塔构件。
7、许老师介绍,墓塔,又称为“僧塔”,是供奉和安置僧人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的佛塔,一般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构成。墓塔是分段雕刻的,然后组合在一起。这块石刻就是墓塔中间的塔身那一部分。
8、民国时这里有一座寺院!
9、确定了石刻的身份,再回头来看看上面的文字。许老师认为,墓塔的历史很可能是这样:1947年9月,一位长老圆寂,他的门人共同为他建了一座墓塔。“嗣法门人”、“法徒孙”、“曾孙”是表明立塔众人和长老的关系;“薙染徒”中的“薙”是“剃”的异体字,过去一般将佛教剃度弟子书写作“薙染徒”。而“昙林”、“体敬”、“辉融”等名字,显然是这位长老的弟子、徒孙甚至曾孙们。
10、古代寺院旁边,往往会有很多历代圆寂僧人的墓塔。南京古代寺院众多,留存下来的墓塔还有多处,天隆寺、灵谷寺、定山寺、万福寺等古寺附近还有塔林或者零散的墓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