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出自身的禅
有个云水僧听闻无相禅师禅道高深,便找上门来挑衅。适逢无相外出,侍者出来接待,说:“禅师不在,有事我能代庖。”
云水僧视如敝屣,说:“您年数太小,不可。”
侍者说:“年事虽小,智能不见得小!”
云水僧一听有理,便用手指画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见了,立刻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圆圈。云水僧赶快伸出一根指头,侍者立刻伸出五根指头。云水僧换成三指齐出,侍者则把手放在了眼睛上。
云水僧见了,胆战心惊地跪下,拜了三拜,掉头就走。他一边走一边想:我用手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问他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本身若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若何?他把手放在眼睛上,说三界都在眼中。侍者尚且这么高妙,无相禅师的修行越发不可捉摸了,照样早走为妙。
无相禅师返来后,侍者向他报告:“师父!没有知为什么,那位云水僧晓得我俗家是卖饼的。他用手比个小圈圈说,你家的饼只这么一点大。我就摊开手说,有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说,一个一文钱吗?我伸出五指说,没有,起码五文钱一个。他又伸出三指说,廉价点吧,三文钱可以吗?我想好货没有可以廉价,便在眼睛上比画了一下,怪他没有识货。没想到他却吓得遁走了!”
无相禅师听后,说道:“统统皆法,统统皆禅!”
这个公案似乎是个笑谈,但它包含的却是至理——高僧败给了卖烧饼的,文籍败给了生活知识。事实上,孰高孰低,我们真的那末一定吗?和尚说的事理,是书上的,是他人的。侍者说的事理,却是自家的,是心中的。二者相较,又是孰高孰低?
伟大的力气来自于生活。所谓一理通,百理通。一招鲜,吃遍天,练出本人的心得,您便是专家,您便是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