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品)对于善男子善女人,本经除了诱之以人天福报,更惧之以福尽还堕、旋出旋入,以为警惕,再要求他们造像建塔,广宣地藏...
这样看来,在这五浊恶世、末法时期,多数此土众生,在起跑点上是很吃亏的,根本谈不上发菩提心及大乘愿,就连发小乘愿了脱生...
有言欢喜心者。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我已得住欢喜心故。为令他住...
在《维摩诘经》中主要阐明大乘佛法的义理-以“心净、众生净、国土净”为诉求,说明菩萨随发菩提心,则有纯净意乐,乃...
《维摩诘经》文古义幽,博大精深,以大乘菩萨思想为基本,批评狭隘利己追求个人解脱的小乘修行,宣扬普救众生,实现清...
虽无分别,而能了知一切法,这也正是禅宗所追求的境界:‘学道之人要复如婴孩,荣辱功名,逆情顺境,都动他不得,眼见色与盲等...
下面以我个人浅见来讲述一下:首先,我们要观察与明白“色”法的缘起,是无常生灭,无实性、无自性的,也就是说“色”...
一、使人看破世事《心经》主要是讲般若空性的经典。《心经》对人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两点:一、使人看破世事。一个人如果...
虽得佛道转法轮现泥洹。回向已竟头面作礼诚心发大愿。请佛已竟头面作礼历世怀妒嫉。菩萨五法忏悔文失译人名今附梁录十...
无量众生发菩提心。若说众生有菩萨性。或有众生住寂静处内善因缘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闻如来不思议故发菩提心。譬如众...
尊者波奢答曰。二问如诸外道不施设断诸取。一问诸外道实不断
具体我也不知道怎么说,我这个人懒惰习气很重,但是,因为诵
在这里,我们不妨举一些人们平时并不注意但又确实真实存在有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
尽共合和至心听极善清净心数法菩萨本缘所说事今佛显现故昔偈
」05 于是佛陀语摩竭陀宰相瓦沙卡罗婆罗门说:「婆罗门,往昔
是有情清净与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清净,无二、无二分、无
佛尔时将灭度为一切现安隐为十方留五分悉愍伤人非人住舍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