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受众生有四种方法:布施,爱语,共事和同行。前两点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共事和同行,即要和众生做同样的事,有同样的行持,这样才能帮助众生,才能度化众生。否则,就如同鹦鹉学舌。你教鹦鹉说:“不要杀虫,不要吃虫……”它也会说:“不要杀虫,不要吃虫。”但是它一边说一边杀,一边说一边吃。
佛菩萨是不会这样做的,不是在那边只享受,只做“老大”,指挥众生做这个做那个,而是应该更精进,对自己要求更严格。现在有的人说:“没有事,那是大成就者了,可以吃喝玩乐……”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的菩提树下示现成佛以后,是不学不修,只在一边吃喝玩乐吗?没有!所以这里面有很深的含义。
为了解脱而修行不是大乘行者,为了成佛而修行也不是大乘行者。一个大乘行者要修解脱,也要修成佛,但这是为了度化众生。“我不解脱,没法让众生解脱;我不成佛,没法让众生成佛。”现在没有能力,心急如焚啊!为什么昼夜不停地精进修行?就是为了度化众生。对于一个大乘行者来说,度化众生是他唯一的心愿和目的,众生的解脱比自己的解脱还重要,所以应该更严格、更精进、更勤奋地学修,让自己尽快解脱,尽快圆满,这样度化众生就有能力,就有方便了。
也许有人会想,“解脱了、成佛了,还要学修吗?”是的,但也可以不叫学修。这是你利益众生的一种事业,任运自成,所以没有难度。成佛以后,做什么都没有难度,都是以不可思议的神通去做,在一念当中就能究竟圆满。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四章南北朝的佛教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第十一节北周武…中国佛教史概说: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十一节 北周武…
北魏分裂为二:东魏都于邺(河南省彰德),西魏都于长安(陕西省),东魏之高欢,西魏之宇文泰,分别专政。不久,高欢之子高洋受禅而建北齐(西元五五○年),宇文泰的胞兄之子宇文护,举兵革而建北周(西元五五七年),拥立宇文泰的儿子宇文邕,是为武帝(西元五六一年)。
高洋便是北齐的文宣帝(西元五五○─五五九年),与江南的梁武帝比肩,兴隆佛教,以慧光的第一高足法上(西元四九五─五八○年)为戒师,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西元五五五年),诏废道教。但是,与他对立的北周武帝,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察知拥有很多的寺僧,认为对社会有害无益,因此断然采取了强硬的废佛政策。那是北周武帝天和二年(西元五六七年),起因于还俗僧卫元嵩上书废佛以及道士张宾在暗中的活跃。武帝便于天和四年以后,数度召集僧侣、道士及重臣,辩论儒、佛、道三教之优劣,当时在佛教方面,有甄鸾的《笑道论》、北周道安的《二教论》等之上书。结果,武帝于建德三年(西元五七四年)三月,下诏并废佛道二教。于是,寺院经像,遭受破坏,僧尼全被勒令还俗,编户于军民之中;同年五月,武帝设通道观,招致求道者百二十人,有志的僧侣,多隐向山林,或迁往江南,以逃避此一法难。到了建德六年正月,武帝讨灭北齐之时,该地也有寺塔被破坏,僧尼多还俗的现象,可见那并不是由于武帝之诏,而是由于战乱所造成的。这么一来,北地的佛教,一时遂濒于毁灭。然在不久之后,武帝病故,宣帝、静帝,相继即位之际,佛教便再度复兴。这是由于任道林的上表、净影寺慧远的抗告、王明广的上书等所得的结果,同时也因投合当时正想取得政权的宰相杨坚(隋文帝)的意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