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放生岳阳楼区鱼的意义

时间:2023-02-06 09:02       来源: 未知

密义显说:密义显说 3.快乐、失望与满足

  『密续与享乐』:

  密续的功用是要把一切喜乐转为殊胜的甚深智境。密续不像大部份传承所实行的方法一般,主张背离世间的欲尘喜乐;相反,密续强调人类要活得快乐,还要把享乐的力量转为一条能达至成就及觉悟的速疾胜道,这样才是更为实际有效,才是利用宝贵人身潜能最善巧的方法。

  密续透过她的甚深的转化法门,明示我们身为人类是有能力在受用无限喜乐的同时,仍能对惯常的染污我们寻求快乐的烦恼妄念保持远离。但这种观念与一些相信尽情享乐是绝无错误的人刚好相反,因为错误是出于我们执著这些快乐的迷妄方式,竟把快乐的生源变为苦恼不安的生源。这种执取及贪著才是问题所在而不是在于快乐本身,所以,若我们能令自己从这种习气执著中解脱出来,我们便能随自所欲尽情享受,绝无任何与我们平常要强求快乐形影不离的问题。

  只要具备转化的正确了解,我们每日廿四小时所作的一切事情,即能带引我们朝着圆满及自我实现的目标进发,我们的一切行为–步行、饮食乃至大小便!- 皆可转为修道。即使在睡眠时,我们亦能把这种经常浪费于失觉昏暗或颠倒梦境的睡眠,转为微妙的光明智境。

  这些说法或许是不可能的,不过可以肯定,其他那些渐修法门,包括佛教本身的显教经乘,皆同样强调贪、妒及其他一切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唯是不净,应视同毒物一般看待。我们不但要时常对其危险作用保持警惕,更被告诫要极力避免受到它们的影响。但是,正如前文指出,密续所采用的是另一种与别不同的方法,虽然,密续同样坚称贪欲等烦恼皆是苦恼及不安的根源,而且必须要把它们降伏,但是密续亦开示了利用这些烦恼的力量,加深我们的证悟及加快我们的修道进程的善巧方便。就如具有专门技术的人,能把含剧毒的植物制炼成为灵丹妙药一般,善巧具量的续部行者亦同样可以利用贪欲,甚至嗔恚的力量而获得益处,这是绝对有可能的事情。

  『圆满法相』:

  密续不独教导我们如何利用平常的喜乐经验,还开示如何引发更深刻,更强盛并绝对比平时由肉身所获得者更为令人满足的乐受。

  我们并未认识到在每个人的体内,皆有一个父母二大俱存的无尽泉源,我们之所以产生这么多的麻烦问题,皆是由于我们不认识或压抑存在身内的东西。男性企图隐藏他们的母分力用,而女性则畏惧表达她们的父分力用,因此我们总是感到割掉了某些我们所需要的东西。由于我们感到不完全。所以便转而寄望从他人身上寻回自己所缺乏的特质,以期获得一种完全的感觉,结果令我们大部份的行为被不安感及占有欲而污染。事实上,世间所有一切问题,从一个人的优虑至国与国之间的纷争,皆可寻找出这种不完全的感觉。

  若有需要的话,大瑜伽士们能远离人群独居多年而不会感到孤单寂寞,但是我们即使离开自己的男友或女友一天,便会感到寂寞难耐!为何我们与瑜伽士们的差别会这么巨大?这就不得不处理我们体内的父大及母大的能量,只要父母二大衰损失调,我们便会时常渴望他人的陪伴,永难感到满足;然而,若我们身内的父母曼陀罗完整无缺,便绝不会感受到丝毫孤独之苦。

  密续提供了多种探索我们的圆满本性的殊胜方便。密教艺术充满双运的强烈象征及圆满觉性的完整特征。二根和合双运的父母本尊法相乃是我们自身父母二大的内在统一的象征性描绘–这种佛像曾被一些西方早期的藏传佛教学者解释为佛教堕落的象征。在更深入的层面而言,父母交抱之相是表征至高无上的密续修持目标,这就是生起最适合于通达究竟实相,令我们远离一切烦恼痛苦的最细品大乐心。在这种标准上,父尊是表征大乐证德;母尊则是无二智慧的象征,所以父母双尊二根和合绝不是需要任何根门感官的满足,而是表征一种完全超越庸常感官贪欲的圆满和合大乐智境。

  对于那些根性成熟的有情而言,只要目睹这种本尊身像即能有助修补他们于男女二性观点的关系。然而,为了重新建立这种关系,就必须突破过度理智的分别心的影响,令我们生起与内在实相分离的感觉的罪魁祸首,便是这种分别概念。密教艺术及观想方法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象征形象,唯一理由便是因为这种象征能引导我们契入自身的本性,其作用远比语言文字有效。

  『四续部』:

  佛教的密续可分为四级或四部,分别名为:事续、行续、瑜伽续及无上瑜伽续。每一种续部皆是各为一类特殊的行者而设。各续部之间的不同处,是在于行者能善巧转为道用的贪欲强度。传统上,这些层次不同的大乐能量,是以二性亲暱接触的增长为喻来说明,所以,这就是说最下级续部的行者仅能把从顾视爱侣所生之乐加以运用及转化;第二级续部行者能把与伴侣互相嬉笑之乐转化;第三级续部行者能运用互相执手之乐;至于无上瑜伽的具量行者能把二根和合之贪欲势力善巧转为道用。这种极为殊胜有力的佛像带给我们一个观念,这就是透过密续修持即能导引及转化一系列不断增强的力量。

  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能令续部的转化法门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产生作用。虽然,我们若以一种普通的方式来讲说密续的见修或以贪欲为成佛之道,并不是太困难,可是这一类演说的效益实在很小。真正重要的是彻底审察我们个人的能力及经验,从而确定我们现时对待贪欲的方法。必须抚心自问我们能不达至疯狂而操控的欲乐是有多少。尽管续部修持最终真的能够引生自性乃为殊胜妙乐的微细敏锐心识,但这并不是说由于彼此能引生出一些乐受,所以我们现在只要任意跟随贪欲流转便是正确的做法。所以,若要我们的密续修持有价值,就必须坦白务实地面对我们当前的限制及能力。

  修持正道的其中一种最大障碍便是我慢心,这种障碍的危险性,对于密续的修持特别巨大。因为我们以为密续既被公认为一种用欲之道,所以要做的便是放纵我们那些失控的欲望或增加更多的已有的贪念,这便是真实行者所依之道。有一些人确实具有这种想法,但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须知假如沉迷贪欲即等同于密续修持,那我们所有人现在便成为一位密续的大成就瑜伽士。尽管我们的生命确实充满了林林总总的贪欲,但直到目前为止,我们从这些贪欲所获得的,只是越来越多的不满足。

  为什么会是这样?它与我们那些必定导致挫折及失望的庸常贪欲又有何关系?假如我们无法认清个中道理,那大谈用欲为道也不过是一场游戏罢了。

  「欲望与扭曲」:

  最重要的是明了我们平常的贪欲形式,便是由于某种贪境扭曲了自身对于彼境的认知。其中最为明了不过的例子便莫过于性欲,这里姑且举出一个这种扭曲的例子以作说明,我们不妨研究一下迷恋某位特殊女子的男性(或迷恋其余任何的人)的现实例子。即使这个女子是一位被公认为具有吸引力的人,可是男性的贪欲却把她的优点夸张至一个荒谬的程度,贪欲的妄想愈加猛厉,这女子在他心中的印象便愈加不切实际。这个印象最后便会变得与事实毫不相称,因此这位男子并非被女子本身所吸引,而是迷恋着自己内心所创造的那个女子

  这种夸大失实,妄自计度的习性倾向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文化之内,这是一种举目可见的普遍现象。当有两个人出于极度的贪爱而四目交投时,便会互相为对方编造出一个难以置信的故事,把对方塑造成一个内外皆是完美无暇的人,双方会各自堆砌出一个完美的神话。由于被贪执所驱使,双方皆会对大家的缺点瑕疵视若无睹,且会言过其实地盲目夸大对方的优点,这种夸张失实的习惯,纯粹是一种迷信的表现,是一种受贪欲所束缚的心念投影。

  这种夸大的习性,不论其程度是轻抑或重,皆是我们所有一切庸常贪欲的典型特征。我们对任何自己所爱之物的优点及价值,做出过高的估计,并未看清这些事情的真实本质。举例说,我们忘记了自身所爱之物 - 不论是人或物 – 就像我们自己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转变。从我们的表现看来,这些东西就仿如某些能恒久永存的美好惬意事物,能给予我们恒常的喜乐及满足。当然,这种恒常的概念是完全脱离事实的,所以若我们执持这种自我欺骗的常见,就只会换来失望沮丧。

  于此必须要认识到,这种我们欲于其上寻求满足,虚妄臆度的「常见」习气,绝不是我们在自觉的情况下所做的事情。若我们问:「是否认为你的男伴女伴,新车或任何东西,将会恒久存在于世上,永远同样美丽可爱?」你便会立即回答:「当然不会!」虽然,我们极熟悉以变易、败坏、衰老及死亡的力量来回应其他事情,可是对于我们当中的大部份人而言,这种了解仅是一种知识理论,它只是一种我们用自己的脑袋来认知的理念,仍不是我们由心底里所感受的真实体会。假如我们能以真诚深入的态度去面对我们所贪爱的事物,便会发现到一种根本仍不能为任何我们所认识的变易过程理论所触及的执「常」习性。当我们为贪执某些人或某些东西的强烈贪欲驱迫时,即应抢先一步去观察自心的动摇方式,假若没有执著我们所做成的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我们又怎地感受到这样猛厉的恼乱?

  但切勿误解这个意思,我不是刻意要吹毛求疵,过分挑剔,声言我们的一切见解全属肤浅表面或认为所有情绪反应皆是邪恶不正。我只是尝试去考察人们自己随时随地所遇上的情况:也就是说,我们的欲望虽然是以求取自己的快乐为目的,可是我们仍旧感到不满,若我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我们所有一切以「用欲」来获取的圆满成就喜乐的希望便会破灭。

  『不满的源由』:

  毛病究竟出在什么地方?何人或何物需要对我们屡屡错过那种我们拼命追求的安乐负上责任?若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让我们再次仔细地观察凡常贪欲的运作方式,由于感到某种不完善、不完全及不满足,所以我们向外寻求人或物,好让自己感到完整充实。我们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认为:「只要我能拥有如此这般的东西便会得到快乐!」

  当我们力图取得这种价值被高估的贪执对象时,有可能成功亦有可能不成功。若我们的努力争取失败–假如事情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外–那我们当然会感到失望,当我们无法获得这些事物时,生起恼乱的多少便会随着贪欲的轻重而定。

  然而,当我们能成功获取所追求的东西时,又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会以两种极不相同的情况而结束,或希望以两种不相同的情况来结束。因为我们发觉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与一直憧憬的印象–恒常、美满、能彻底解决我们最深入的问题–不但是两回事,而且更是一些像我们一般不完美、不圆满及无常的东西。虽然这些人或事的确能带给我们一点短暂的快乐,但它们绝不能实现我们妄加于其上的寄望,所以我们早晚会发觉被欺骗而感到极度失望。

  现在要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我们的痛苦应归咎于什么人或什么东西?我们大多会无理地把问题归咎于外境之上,我们会说:「只要她能长得漂亮一点,新一点……或只要这样,只要那样。」当我们的脑袋充斥着这些二边分别妄想时,便会对所拥有的东西感到失望,于是,我们质疑能否以这些东西来取代它,确保我们取得所渴求的快乐。然后,我们便知道下一件事情就是要找寻一位新的妻子、新的丈夫或一辆新的汽车,就像过去把不切实际的期望,寄托于这些现在被我们舍弃的事物一般,我们再次把期望寄托于这些新事物之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便会晕头转向,不停更换生活中的人事,永远无法接受我们渴望的心灵安乐。

  『密续的对治方法』:

  续部对治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非常彻底的,它具有一种能转化我们的庸常见地的完善方法,这就是密续修法的中心要旨。通过密续的修习,这些把我们从一个不满的处境推向另一个不满处境的贪欲力量,被转化为殊妙的大乐智慧证德。修行者一念专注于这种大乐智慧光明,令它能像雷射光线一般摧破一切分别彼此的妄想计度,穷达实相的心脏。

  现正障蔽着我们的心灵,阻碍我们证知人类圆满潜能的各层烦恼惑乱,将会被大乐智慧的力量有系统地根治断除。由于是透过这种方法把贪欲的力量加以利用,所以它不会像平时那样增加我们的不满,反而能把不满的根因–我们对于真实本性的根本无明–彻底摧毁。

  在西藏的密续传统中,这种转化贪欲的方法,可借用以下的比喻来解释说明:据说有一类昆虫是从树木之中出生,也就是说,它们的生命循环是从树干的深处孵化之际开始,而且在它们成长的过程中,是以树木为食物,这些昆虫所蚕食的正是它们出生的那些树木。同样,凭藉密续的修习,贪欲即能引生观慧,把一切障碍自心的垢染,包括令这种观慧生起的贪欲,逐渐断除。

  由此可见,已证悟的贪欲功用与平常的贪欲功用刚好相反。在密续而言,由贪所生的大乐觉受能开阔心灵,令我们克服一切自我的限制,可是平常缘贪境所生的快乐,却会令我们的注意力变得狭窄,因更多及更佳的快乐而导致一种有限制性的癖好。由于被快感所迷惑,我们丧失对自身圆满本性的认识,堕入一种愚迷暗晦的状态之中,我们的心随外境而转,当我们为求取更大的满足而执著外境时,便会进一步远离实相。几乎可以这样地说,在强大的贪欲魔力控制下,我们已陷入一种失自觉的状态之中。当我们最后从这种愚昧昏蒙的境界醒过来的时候,便会发现我们似曾经历的一切快乐,皆已销声匿迹,所余下的仅是开始时的不满而已。

  换句话说,那些我们平常所经验的快乐,皆是愚昧无知,为无明所覆盖。尽管它或带有一刹那的兴奋刺激,但既没有清明的正念亦没有光明,密续修持的观念是要把我们的喜乐觉受与光明结合,正如我在前文提到的,这种结合是以父母本尊相抱的形象来代表,这是表征佛父的大乐力用与佛母的无二智慧,二者和合一如。究竟而言,我们要证得自身甚深本性的真实成就,就必须把此二事结合一起,但由于这种大乐及智慧的相运,与我们现时的习惯有别,所以我们必须尽及大的努力来长养这种圆满的经验。

  『郑重告诫』:

  由于我们执著快乐而堕入愚迷之境的习气,在我们内心是这样根深蒂固,所以,假想在短时间即能把贪欲的力量,急速转化为清净广大的澄明心境,实是不合道理的。即使密续是达至究竟证悟的至速道轨,但是,我们仍必须要因应自己的能力,按部就班依次进修,否则,我们将会负起我们现时仍不足以承受的重重担。我们将会冒上某些贫穷国家一般的风险,这些国家由于竭力令本国现代化,结果因过分极端及急进而一败涂地。所以,不幸的结果往往就是令他们那种颇为纯朴和谐的生活陷入一遍混乱之中。因此,虽然急速工业化的预期目标是要带来收益,可是现实的后果竟然比先前更不安定、更不满足。同样道理,倘若我们的密续转化修持与我们的根器及心力不合–假如我们打算承担及转化超出自己的控制能力以外的贪欲力量–这样就只会令我们陷于比目前更混乱的境况中。

慈诚罗珠仁波切:佛陀亲口宣说的放生的功德_1

  戒杀放生虽然是佛陀对佛弟子的最低要求,可做起来却并非易事,若能无惧艰困,难行亦行,其功德也远远超越了守持盗、淫、妄戒的功德。

  佛陀对放生所下的定义是:在市场上看到有鱼贩、鸟贩为了宰杀而销售鱼类、飞禽(包括鸡鸭等家禽以及其它动物在内)时,以钱买下这些众生剩余的寿命,并用自己的手将其放回原处。所谓原处,是指如果是水生动物,就放回湖泊、河流或者海洋当中;如果是森林动物,就放归森林等等。不但自己作,而且心生欢喜,并动员他人参与且随喜此事。当自己做完之后,又满心欢喜地想:我今天完成了一件很有益的事情,将来我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前期加行:就是拿钱去购买生命的过程。此时的每一个步伐、每一次呼吸,都是为了放生而作的预备工作;

  后期结行:包括随喜,竭力劝诫他人放生,并发誓再接再厉等所有的行为。

  在不少的《放生功德文》及以前的放生开示中,已经讲了很多的放生功德。在这里,我们只补充性地讲一下,其它书中没有收集的,小乘佛经中佛陀亲口宣说的教言。

  因此,佛陀才谆谆地告诫后人:“诸持戒中,戒杀第一。诸布施中,放生第一。

  戒杀放生的人还可以自然而然地令心相续中生起慈心和悲心,因为生起慈心与悲心的主要因素,就是戒杀、放生和吃素。

佛陀还说道:大悲心是一切正法的种子!戒杀放生的人是轮回众生的怙主、救星,是轮回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