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哪里代放生最好

时间:2023-02-06 18:44       来源: 未知

问题补充:

真圆法师您好:

看见您在百忙中的回复深感荣幸,感激之心无法比喻!自痛失爱女,令我痛不欲生。女儿的音容笑貌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她美丽善良,大学刚刚毕业不久。她的离去使我厌弃了这个世界,再也融入不到这个世间中去了?

承蒙您的解说,使我对所发生的事情有了一些认识,可我还有些疑惑,恳请您慈悲再次为我解说。

我母亲出家十几年了,她老人家把一个寺院的遗址,从一片荒山重建成现在的规模(那里已是一个旅游景区)也可说功德不小。得到了那么多弟子的尊敬和爱戴,母亲的遗体火化后出了许多舍利(是金刚上师挑出来的)。听说母亲就差灌最后一个顶亦即是金刚上师了。我亦很敬佩我的母亲。

我女儿随母亲遭遇不幸,冥冥之中母亲能否佑护我的女儿?在四十九天里寺院里超度她们,我在家里一天念三遍《地藏经》。我还把女儿生前抄了几页的《地藏经》接着给她抄完了。在三七时,我又请四川一个有名的寺院为她们做超度直至四十九天。在这以后,我请问过几位上师(他们都是母亲所熟识和尊敬的上师,其中一位上师亲自主持了母亲的撒骨灰和放生的仪式),他们说我女儿是护持佛法走的,她已有了好的归宿。是上师们在安慰我吗?

听那位大仙说,“天上”接我女儿几次她都不去,最后这一次大仙告诉她赶紧坐莲花走。这几天那位女孩也没感觉了。还有人说是女儿的神识未全走(人有七魂六魄)。还有人说是那位女孩的冤亲债主,化作我女儿的身形来向她讨债。

尊敬的法师呀,我该相信谁那?我好痛苦和迷惑呀!如果我的女儿真没走,她需要纸钱和吃的吗?她能常听我念经吗?她的牌位摆在佛龛的什么位置好那?念《地藏经》的全过程是怎样的那?“孤魂野鬼”是鬼道众生吗?母亲她们是去做好事怎么还会遭此不幸那?我现在天天拜佛,每逢十斋日念一遍《地藏经》回向给她们。我该如何做才能让我的女儿早日离苦得乐呀!祈盼着您的慈音!南无阿弥陀佛!(提问者:zhengying )

真圆法师答:您所问问题实质为佛法实践问题,末学仅就自己的体认谈些看法,因此未必正确权作参考。

首先,末学对您失去爱女亦深感悲痛,然逝者已矣,来者可追。

您母亲的功德并非您和闺女的功德,俗话所谓“自业自得”。虽然说“树大好乘凉”,然“各人有定业因缘”。从佛家的角度言,她们的不幸乃是“果”报,尽管我们通过如法修行可以不断积累功德,但功德并不能完全抵消我们前劫“罪业”,举个通俗的例子比如“杀人必须偿命,欠债必须还钱”,但若“杀人还债,欠债偿命”则非对当。

再者如果不符合三藏智慧真如的修行,未必是正行,设非正行,所积累之“功德”或许并非真实功德。许多人以为自己在学佛、在修行,然未必如法,如此可能适得其反。故修行必须皈依三宝,以如来真如智慧为指导原则,以戒律为护持如来佛性慧命根本。千百年来学佛者成千上万,成就者毕竟寥寥无几,何之谓?试设想如果其实不是学佛而在学魔,结果会如何?

从此次不幸事件来看,您闺女和母亲的“功德”并未转化她们的“定业”,但或许已经减弱了“定业”。佛言“定业不可转”,乃指因果关系不可改变,然结果因为修身养性可以有轻重之别,比如“生病”之定业不可转,就是说“生病”是必然的,然而“病”之轻重却因为修行而有改变,这也是很多罹患不治之症者皈依佛门精进后疾病减轻甚至完全康复的道理所在。

她们罹难后的超度法会肯定有很大作用,而这个作用不可能是我们的六识所辨别的。至于说您“女儿是护持佛法走的”,显然说此话的人不太负责任,护持佛法是功德殊胜的行迹,如何可以如此“悲惨地”示现“护持”?如果可以这样解释,那每天横难而殁者都可以冠冕堂皇地被看作“护持佛法胜行”了?

“还有人说是女儿的神识未全走”,这个说法似乎欠妥。神识在人殁后难不成还分散成数块?那中阴身之投胎岂不可以“胳膊”投张三,“腿”投李四了?中阴身投胎也是整体投胎!

“有人说是那位女孩的冤亲债主,化作我女儿的身形来向她讨债。”这种说法仅仅是主管推测,非如理结论。问题是怎么就那么巧在您闺女罹难后她的同学发病?所以这些言说不要轻信。

念《地藏经》在显教和密教仪轨差别很大,至于密宗仪轨涉及三昧耶戒末学不便赘言,请恕罪则个。至少末学坚信不论显教和密教的如法超度都可以安定“灵魂”,并使之至于极乐世界!

在上次的回答中,末学已经提到如果您能从悲痛中走出来,并安享晚年,女儿之临终“担忧”也将不复存在,其亡魂必然因为超度而超升净土。所以末学祈愿您早日摆脱痛苦,如此女儿之灵魂才能早日得安。

您可以到末学网站留言或者发邮件( 网站底部信箱)。

末学亦将回向给您的亡亲,愿她们早生极乐!(顾问团:真圆法师作答)

《近代因果报应的故事》之破雨伞

  七、破雨伞

  杭市孔少夫,自少能虔诵《金刚经》,不问朝夕。年已弱冠,尚未受室,营一米铺,升斗无欺,出入公道,性亦和平;惟有怜香之僻,不无瑕疵——每见少艾辄倾慕之。邻有少婢容貌可人,常来孔店籴米,孔每调戏之。然婢尚稚齿妙龄,未解风趣,言之有心,听者无意。

  一日,有僧到店,举一伞欲质银一块;孔与银,僧遗伞而去。孔张伞,一见伞破难遮,急欲追还,见僧已去远入古寺,孔诣寺寻之,不见僧迹而归。是夜二更,闻有女子叩门,孔开门视之,则邻婢也。轻调莺舌附孔耳边曰:主母等皆外出,请君过叙。孔喜甚,尾女而行。适有微雨,孔再归店取伞遮身;而婢先回门前立候,见孔来掩口微笑,迎孔入。孔觉足冷如冰,心知有异,踌躇不进。婢强之。孔举伞挥婢,婢退而复近。孔感周身冰冷,如入寒池,心急欲回。婢蓦地变成狮头妇人,强挽孔手不放,孔苦将伞挥之,妇再退而复近,至群鸡唱罢。天色已明,路人见孔立在池中,舞伞不停,亟呼之醒,而手中之伞,只剩一柄。观众簇围,共说孔遇水祟。

  孔归,病数日方愈,迺(乃)思:质伞之僧,应是金刚神,感我持诵之虔,故予以垂救者。自是不敢再萌邪念、慕女色,坚心奉佛,持诵益勤;后得妻贤子孝,年登上寿,无病而终。故孔圣云:过而改之,是谓无过。可不勖(勉励也)哉!(《近代因果报应的故事》)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