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概说: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一节 正像末法的三…
──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一节 正像末法的三时思想
在印度的佛教界,对于正法灭尽的忧虑,是出现在熏迦王朝(西元前一八七─七五年)以后,那是由于来自西方的异民族侵入,国内混乱,并对佛教时加迫害之故。是佛教徒看到了当时的现实景象而发出的悲切声。到渐渐迎向成文记录时代的经典中为止,便以正法与像法,或以正法与末法的词语,叙述关于年代的今昔形态的对比。随着经典译出,引起了中国有心者的注目,从对比的思想,予时间的配例,成了正法、像法、末法三时的思想。这是产生于北魏破佛至北周破佛事件的发生之际,是由于第六世纪华北地方的时代风潮而起。
对于正像末三时的年时配当,也有异说,自六朝迄隋唐的佛教界,通行正法时五百年,像法时一千年,末法时一万年之说,日本接受之后,在其鐮仓时代,却用正法千年之说,因此,关于末法时的到来,两国之间相差了五百年。行于六朝佛教界的佛灭年代,是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岁(西元前九四九年)法上之说。依据此说的时间,正法与像法终了,便进入末法时;佛灭一千五百年,在南朝是梁元帝承圣元年,在北朝是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西元五五二年)。在这西元第六世纪中叶,正是距离北魏太武帝第一回法难后的一个世纪,佛教之复兴,也与帝都由平城迁至洛阳而日渐达于极度地繁荣,但在教界之内外,却出现弊风。当时新传译的经典中,所说浇季末法的世相,被见于现实环境,因而有人生起末法已来到的痛感。最早是北齐的慧思,在他〈立誓愿文〉中,述及此事。不久,又有北周武帝起而造成了第二回法难,在华北全境,施展了废佛毁释的独断政策,如实证明佛说的末法时到来,以致形成这种悲痛的时代思潮。这是风靡于隋代迄至唐初期间佛教界的东西。
看清现实,批判从来的弊风,并为适应末法时代及其大众,提倡新的佛教,便是末法佛教的运动。这有纵行于华北地方,经太行山脉而及于东西之地,不久之后,出入于帝都长安的三阶教和净土教。关于相州法藏寺的信行禅师之三阶教,已如前述。
在此,我们要介绍出于太行山脉之西,山西太原盆地,并州石壁山玄中寺道绰禅师净土教之发展。
具此三心者,必生极乐国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如果十方世界有众生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发三种心。发心很重要,这三种心一发起来,即便往生,决定往生。是哪三种心呢?
一者至诚心。
至诚心,大家注意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往生条件。我们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一定要从至诚心里面出来。至诚,就是真诚到极点的心,没有一点虚假,没有一点造作,没有一点玩心机手段。
讲这个至诚心,实际上对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来说,都是很有挑战性的。我们由于对利益的追求,由于竞争,由于知识技能的科技,使得我们的心越来越充满机心狡诈。所以这个世间的众生都是讲假话,坑蒙拐骗成风的一个时代,好像你做一个老实人,做一个真诚人,还成了不一样的人、被人嘲笑的人,是这么一个时代。这样不良的社会风气一定会对我们产生影响,所以可能我们就会不真诚。
善导大师对“不真诚”有一个判语——“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外面显得很持戒很有道德很讲修行,但是里面是虚假的,口业里面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里都是想着世间的东西。厌离,你一定要在真诚心里面厌离。但有时候你做不到啊!很多人说:“好,厌离娑婆!”但叫他一天念一万声佛号,他都说:“我没有时间,我工作很忙,我这样那样…” 一天24个小时,让他两个小时念佛,他都说没有时间,你怎么说你就有真实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呢?所以我们很多的行为语言都不真诚。
但佛法不能像世间人一样,去玩手段、不择手段的。佛法是你有一份真诚,就得一份利益。你的虚假骗得了一般的凡夫,但是骗不了自己的心,更骗不了佛菩萨,骗不了天龙八部。所以,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修道的人一定要诚实。如说修行,如行而说,如说而行,心、行、说,一定要统一,不能虚假。
你如果是虚假的心,纵然你精进修行,这种善都是杂毒之善,夹杂着毒的善。以杂毒之善、虚假的心,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可以的,做不到的。因为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从至诚心里面出来的,你要跟至诚心感应,你也得要有至诚心,两诚相感。所以第一要至诚心。
第二是深心。
深心就是深信之心,对净土法门要有深切的信心,深信之心,善导大师把它理解为两面。第一,要深信自己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无量劫以来常没常轮转,靠自己的力量不能解决生死问题。一定要深信这个,这就是自知之明,这就是莲池大师在这个发愿文讲的“染心易炽,净德难成,造作罪垢,无量无边”,我们就是这样的众生。所以深信自己业力深重,靠自己力量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候才会去依托佛力。第二个深信,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就登上了主角,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决定救我,没有怀疑,没有忧虑,决定往生。深信要包含这两个内容。
第三是回向发愿心。
我们学莲池大师的《西方发愿文》,就是解决第三个问题。我们把所有诵经、念佛、放生等世间的福德和出世间修行的功德,全都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到极乐世界再回来度众生,回向发愿心成就大悲心。
如果一个净业行人具备这三种心,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注意了,这个三种心固然是上品上生的条件,同时它也是九品往生的共同具备的条件,都要具备这个发心。这是从发心来看,净土往生一法你发心就能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