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人,一生当中都在追求安居乐业,想要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也许要五子登科,也就是要有“房子、车子、银子、妻(夫)子、孩子”;但也因此奔波忙碌、辛苦一生。而不论能否达到这些目标,到老的时候,才发现人终究还是会死。
我们是否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还是只是漫无目的的到处随风飘荡……
为了追求安身立命之道,许多人走入佛法修学,想要解脱、想要觉醒!
如果这一生不想要悟道解脱,只想要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呢?
那还是要有基本当人的福报,而这些福报,在佛法中而言,是摄属于“次法”的福德之中;有了次法的基础才能实现世间有为诸法。“次法”概略来说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福德之基础,这些福德基础可以让我们这一生乃至未来世都能有好的福报。
如果想进一步解脱生死,甚至进而想要追求大乘佛法的明心见性,也是需要这些次法福德之修集作为基础。
事实上,正确地修学佛法是可以让人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解脱,福报越来越好,智慧越来越高的。(这一点你可能没有想到喔!)而佛法的内涵就是宇宙实相的一切智慧。
佛法的殿堂——琳琅满目的智慧珍宝
佛法的修证要求福德和智慧并重,不可偏废。
“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乃至世间人行善布施、造桥铺路、救济贫病、少欲知足……等内容,都是“次法”所摄的内涵之一。
闻法的人对佛陀演说的这些次法若能听受,信而不疑,才会继续为他传授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所执、断我执而出三界的“法”,因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
然而,真实的佛法并非只有那么简单而已,真正的佛法除了上述解脱道的“法”,还包含了宇宙中所有的智慧,是让人可以亲证生命实相的智慧,乃至得以成就佛道具足一切种智,最终成佛。
学人若欲实证如是胜妙的佛法智慧,必须先有此“次法”之福德基础,将来才可以亲证解脱果乃至佛菩提之开悟明心,甚至地地增上。
末法时代,学佛人的指路明灯
如今有真善知识所领导的大乘证悟菩萨僧团仍然住世,而此善知识不仅开悟明心和眼见佛性,甚至是实证阳焰观、如梦观,以及已经实证了“犹如镜像”、“犹如光影”现观的地上菩萨。
在此胜义菩萨僧团中所修学的佛法不仅可以让人断我见实证初果,甚至可以开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而许多已经证悟的菩萨,正努力地继续修学般若别相智及熏习唯识种智,欲往初地迈进。(别被这些生涩的名相吓到,说得再生涩,无非“心”里那些事儿,善知识会一一帮你弄明白你自己。)
学佛人,修福太重要!
因为佛陀说:“修福不嫌多。”
成佛已久的释迦世尊,都愿意去帮眼盲的徒弟阿那律尊者穿针引线。
佛陀世尊尚且如是继续修福度众生,何况我们这些尚未入地的浅学菩萨,距离成佛还如此遥远呢,还不马上精进,奋起直追,不负佛恩!
相关视频资料请点击网址:
这是我们共同的平台,欢迎你回家,让我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一起践行,一起欢喜润众生!
收阅本微刊方法,点击右上角按钮,点查看公众号,可关注“素食公益”或者分享本文,或者微信“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素食公益”或“ssgy521”添加,或直接“扫一扫”下方的二维码
一道茶情更是一道人生喝茶的时候给人的一种感悟,就是这样一种淡淡的回味,犹如岁月在脑海里慢慢的浮现。看似飘忽千里,却近在眼前。稍纵消逝,却留给自己的只是一种感悟……
喝茶,品茶,就像做人做事一样,朋友之间的友情一样淡淡清香。
人生要把茶泡好,不一定要有百年普洱、明前龙井、至尊大红袍,但一定要有足够的人情味。
朋友如茶,一句简单的问候表达无尽的牵挂,品茶的氛围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安静,远离浮尘的喧嚣。
喝之历久弥新,品之淡然,有茶一样的朋友,有朋友一样的茶。
一壶茗茶,满屋馨香品茶不像喝酒那般,一杯入口,激情顿起,越喝越热闹。
品茶,是越喝越安静,让人心灵沉淀,精神升华。
生活像水,友情如茶,没有茶的水依然是水,没有水的茶,就不知茶为何味了。
茶道是生命中永久的财富,真诚不可亵渎。
适量的茶配适量的水,茶水遇到懂她,品她的人。
这茶、水、人因缘而得以交织相融。
飘飘然,淡淡然,喝茶之余,是一种感悟。
就是这样一种淡淡的回味,犹如岁月在脑海里慢慢的浮现。
看似飘忽千里,却近在眼前。稍纵消逝,却留给自己的只是一种感悟。
珍惜现在的一切,友情,爱情和亲情,也包括生活的点点滴滴。
不要留下人走茶凉,茶色干涩,仰空长流泪的缺憾。
一道茶情,乃乎茶的随和与平常。小登大雅之堂而不娇淫、入茅棚草舍而无卑贱。由此洗浇人生旅途中的轻浮。
一道茶情,更是一道人生,悟茶,悟情,悟境,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