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东海徐孝克撰
夫太易无体,品类所以咸亨。太一无名,至人于是设教。仰观俯法,远取旁求。兼三以才,吹万维物。建官台铉,则五岳作镇。辨方伯牧,故四渎分流。辟伊阙,览八纮,凿龙门,陂九泽。播厥习险,因之以利民。相生卜洛,树之以君长。坎之时用大矣哉!
我皇帝,作圣凝神,乘图御箓。无为无欲,道契汾阳。
垂拱垂衣,德隆至治。辰象贞明,管灰合序。方外无虞,海内有截。被风雅于华戎,盛雍熙于曩代。巍巍乎难得而称者也!至如光启法式,荣敷道树。化彰十善,弘济四生。天台修禅寺智顗禅师,蔬练自居,苦节行矣,奉扬皇风,总持像季。禅师俗姓陈氏,颍川人也,乃有妫之后焉。四友惊座,逖听多美。六奇列爵,世载其贤。祖诠早世。
父起祖,梁使持节散骑常侍益阳县开国侯。禅师童真出家,聪敏易悟。寓居荆峡,游化幽并。自北徂南,兼行禅智。禹穴将探,台山是卜。白鸡路出,青髓岩开。攀桂结宇,萧然憩止。林交五柳,既馥栴檀之氛。塔现三层,终悬水精之色。云崖天乐,不鼓自鸣。石室金容,无形留影。秀岭嵚崟,浪波浩瀚。洪涛蜃气,冒远苞空。巨壑乔松,干云翳日。翔集飞走,丛育珍怪。地中藏玉,观曲枝而易辨。渊内沉珠,见圆流而可别。神通开士,如意桑门,振锡咒泉,腾空舞钵。受丹仙客,泛急水而时来;避官真人,乘回风而迥至。厥土宏丽,灵谶斯在。禅师福慧镃基,声光利益。宣猛将军临海内史计尚儿,子勋之胄,世显方术。卖药登仙,闻干昔汉。剖符作守,即此明时。请转法轮,讲《金光明经》一部。前云骑将军临海内史陈思展,及其犹子陈要卿等,即土人也。戎章衣绣,优秩家邦。奉屈禅师,次讲《法华》经典。白牙团扇,初开律藏之门。玉柄麈尾,旁阐经王之偈。系珠始训,亲友醉除。梦鼓将鸣,梵魔疑遣。因乃双明诫劝,广辩殃福。尚儿仍奖谕簄主严续祖、羊公贺等群贤,凡百君子,信誓斯立。
丹诚恪勤,白业谐辩。嗟如棠之往累,叹钓濮之来缘。各舍簄业,及鱼梁等,合六十三所。二缘树下,悬唱善哉。五旬座上,遥闻弹指。巨海无际,一时清谧。众生无边,同荷安快!掌擎世界,未粤难思。手把虚空,非名希有。桂阳王殿下,皇枝之贵。思懋闲平,情崇孔释。吐悬河之旨,击节证明。示半月之形,深心随喜。五侯三杰,曾不间然。黄发青衿,咸同踊跃。藏诸篆素,青编落简。树以贞碑,芳声靡绝。假令山止海运,惠施之美犹传。龟吉筮凶,镌勒之功无毁。孝克才惭十倍,学堕三余。春搜秋狝,久捐染截。书绅画地,曾何图写。虽复张池并黑,宁拟妙辞?岘石徒刊,非能堕泪。仰熏心之上善,羡山水之清音,寸志片言,乃为铭曰:
设位观像,剖极开浑,
荡荡为大,苍苍以尊。
膏川泪渎,地脉河源,
导疏咨禹,盖取维轩。
嗟乎坎德,至矣坤元,
淳风乐土,君临御寓。
明明孝治,穆穆圣主,
道冠当今,功高前古。
庆协嘉瑞,美均击拊,
仁沾动植,泽及遐宇。
释种高族,身资瓢蓛,
匪慕分圭,归心染服。
辞彼缘虑,言旋幽谷,
志托松筠,形随藁木。
七觉善诱,五禅清肃,
无远弗届,无思不服。
将军邦宰,肩印销罪,
淑女良夫,民业珍贿。
靡宏十明,宁追百倍。
不见所欲,忘怀无待,
各舍货泉,同成佛海。
泱漭冥蒙,瞻眺唯空,
屏师送雨,列子扬风。
鲲鳞以北,极外之东,
远水衔日,鲁波驾蓬。
地上之比,山下之蒙,
泾清渭浊,朝宗会同。
天台维节,林泉搔屑,
顶列三辰,峰危九折。
瀑布高泻,神状姝洁,
响若奔雷,皎如素雪。
隆冬不凝,炎旱无竭,
石桥杳邈,晨晖映彻。
仰止青霄,俯临丹穴,
鸟路云通,人途径绝。
渤澥难边,含情溯沿,
嗷嗷岌岌,万万千千。
鼓鳃掉尾,相望自然,
壁网无挂,任钩不牵,
歌舼静拽,响俎停膻。
行满业大,弘生为最,
断树诚规,翳樊斯诫。
哙参灵鹤,敬康神蔡,
随感明珠,于期轩盖,
嘉会信征,潜腾是赖。
逝矣虞渊,波澜易迁,
高岸深谷,蓬海桑田。
石余几拂,芥尽何年,
大地将陨,须弥洞然。
风倾金际,火及初禅,
猗欤水性,报转常圆!
(录自《国清百录》卷二)
·据《大正藏》电子本、《永乐北藏》点校
弘一大师《格言联璧》录写格言别录
——《格言联璧》录写
●学问类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人谱》六条)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存养类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舛谬戾,可胜言哉?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溪刻当矫之以浑厚。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持躬类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根做人。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敦品类
○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辱身丧名,莫不由此。求名适所以坏名,名岂可市哉!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吕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接物类
○严著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著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著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戏谑,慎勿形言。结怨仇,招祸害,伤阴骘,皆由于此。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公生明者,不敝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又云:“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
○林退斋临终,子孙环跪请训。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吕新吾云:“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又云:“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骘处。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之宽,而愧其不材。人非木石,未有不长进者。我若嫉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骛,虽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吕新吾云:“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念头,非长厚之道也。”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案此指言人之非者)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精明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吕新吾云:“世人喜言无好人,此孟浪语也。推原其病,皆从不忠不恕所致,自家便是个不好人,更何暇责备他人乎?”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顽。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今人见人敬慢,辄生喜愠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刘直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惠吉类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悖凶类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谈玄说妙、修证次第,自以佛书最为详尽。而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世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摘自弘一法师《改过实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