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指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阿修罗、天。这个六道的范围,事实上,只在欲界里面;若谈人天乘,一般只说到欲界。可是,如果我们要谈到解脱,还要把六道里面的天扩大。天,除了天阿修罗、欲界天之外,还有色界四禅天,也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色界天。往上还有无色界天,也就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三界六道里,业是如何与之相应的?也就是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就会跟哪个业道相应,下一世就会出生到那个地方去。譬如:第一个最低的地狱,是造作了五逆十恶的恶事。五逆:第一杀父,第二杀母,第三杀阿罗汉,第四出佛身血(众生是没有办法杀死佛的,因为佛的福德威德非常广大,所以最多只能够使佛身出血),第五破和合僧。如果造作了这样的恶业,就沦落到地狱里面。这是由于父母、阿罗汉、佛、僧团是对众生恩德最大的,如果有人违犯对我们有恩的人,就会沦落到地狱里去。除了五逆之外,还有十恶;如果触犯了严重的十恶(杀生,窃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心,嗔恨,愚痴),也会堕到地狱。因为如来藏会依于这样的恶业,成就众生不由自主的掉到地狱里。譬如:有人非常暴烈,相应的就是火,会下堕到猛火地狱!有人非常冷酷,就会跟寒冰地狱相应,以此类推。这是如来藏会根据众生的心行和这个业行,让所造作者出生到相对应的六道里去。饿鬼道众生虽然没有造地狱这些五逆十恶重业,可是因为悭吝业很重,所以就会出生在没有饮食,物质等很恶劣的饿鬼道去。畜生道是愚痴业很重,比如猫、狗,我们要教牠一个简单的事情,牠要学很久,乃至有时还学不会。像猫、狗算是比较高等的动物,若更低等的畜生道有情,愚笨更重,连世间种种的相貌都很难了知。我们人道,得人身是因为持戒这个清净业所至,因为人有道德感,知道人与人之间不应该互相杀害,所以成为人。如果既修十善业又修忍辱,就成为欲界天的天人。但修十善业却嗔心很重,就成为天阿修罗。
六道的有情跟我们人类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可以看得到或接触得到。譬如天人,祂会跟人间接触,是因为天界想要有更多的眷属,所以祂会来人间帮助众生,修学十善,就可以生到天上,跟祂们共相娱乐。另外饿鬼道众生,也会跟人接触,是因为那里物质生活非常贫乏,所以希望跟人类互相交往,以得到人类提供的饮食。畜生道的有情我们可以眼见,可是天神、鬼神一般很难直接了知,我们该如何分辨呢?倘若我们所接触的,是教导十善及做好事,而且不要求我们提供饮食,这就是天人或天神。饿鬼道众生或鬼神跟人接触,他帮人类作事的同时,会要求提供鸡、鸭、牛、羊等这些动物的肉----尸体给之。因为他们那边的物质非常的缺乏、恶劣,甚至还吃人类的大便、小便、血、泪等。而天的物质、食物都比人间好太多了,人间所食用的鸡鸭牛羊对于天人来说,都是很污臭的,就好比我们看厕所里的粪蛆虫吃粪便一样臭秽,不能接受。所以,从天神跟鬼神对于饮食的差别可以加以判断。再有,既然饿鬼道的众生,他们的福德、智慧比人类差,那么,鬼神让我们做的事情,要用智慧来判别是否能行,但可以布施饮食与之结缘。
色界天,就是所谓的禅定天,是要修禅定的业。想升进色界天,要把欲界爱断除掉,最明显的就是对饮食的贪着,还要把男女欲断除掉,就会发起初禅,乃至二禅以上的定力。想要继续往上进升到无色界天,就要修把色身灭除的业,进入无色界。由上所述,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禅定证量,要看其是否断除了欲界爱。然而当时的沙门及婆罗门虽然了知法界里面的这些基本道理,他们能把欲界的贪爱断除,然后生到色界去,乃至能把色界中对于色身的贪着断除,生到无色界去,但是不管如何,还是在三界里流转生死。因为他们对于自我的执着还非常严重,所以当时的外道们没有办法解脱于生死轮回。
想要跟解脱业相应,一定要在三恶道以上修学,由于三恶道福报智慧不够,难以成就解脱。因此,想要永不入三恶道,就要修学三皈五戒,否则,很容易就掉到三恶道去了。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 第03集三界六道与解脱果 正礼老师
《观音菩萨传奇》32少室山大士退李军,洛阳市群生照宝镜第三十二回 少室山大士退李军 洛阳市群生照宝镜
话说少林寺住持和尚因李全遣使招降,一味歪缠不清,十分讨厌,便向来使说道:"出家人受十方供养,与世无争,如何肯甘心从他?本当将你杀了,以绝李全之念。现在看在佛祖分上,饶了你性命,割去两耳示警!回去对李全讲,叫他绝了这条心念吧!"于是便将来人两耳割下,撵出山门。
那人一路抱头鼠窜,逃回营中,告之李全。李全不觉大怒,便传令进兵围山。
那时附近的百姓,恐遭兵祸,都扶老携幼地逃避。观世音菩萨见了如此情形,问明一切,暗想:"佛门清静之地,万不能容这班人去滋扰。少林僧众虽擅武功,究竟众寡悬殊,势难相敌,还得待我去帮助一臂哩!"
菩萨此时,本来化作一个行脚僧人模样,赤着双脚,一路往少林寺而来。到得寺里,照例拜了佛祖,参了执事众僧,挂单小住。那时适因灶下缺少一个烧火和尚,执事的便命菩萨去充数。
如此一住两三天,李全攻打山头,十分紧急。合寺僧众虽协力同心地守御,到底众寡悬殊,看看有些支持不得。
菩萨想:"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便抽了一根铁棍在手,冲下山去,大吼一声,挥动宝棍,杀入李全队里,如同风卷残云一般,远远望去,只见棍头起落,马仰人翻。就是李铁枪上前交手,不及三合,一棍打下马去,被乱军践踏而死。李全的妻子,战败下去,仰天长叹道:"四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不思今天却输在一个和尚手里,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人呢?"就倒枪刺喉而死。主脑既去,一班部众,死伤的死伤了,余众都四散奔逃。
菩萨到此,一耸身跳在嵩山御寨之上,现出大威猛宝相。少林僧众才知是菩萨显化,都罗拜称谢,于是便将此大威猛相塑成全身,另起观音殿供养。这就是阿摩提观音,怒目嗔容,手执宝棍,相貌很是可怕;与别处供养的,又是一副面目。
当下菩萨虽然将李军杀散,还恐怕他们变成散股,为害民间,便又化做一个村妇模样,拿着一只锦匣,匣中放着一面青铜宝镜,走到洛阳市上求卖,当时就有一班人去向她问价。
菩萨道:"我这面镜子是一件稀世的宝物,实实地要卖一千两纹银,多一文也不要,少一文就不卖。若然失此机会,往后去就是出十万八万银子也是买不到哩!"
有一个好事的青年插嘴道:"小小的一面铜镜,却要这大价钱,毕竟;疗什么好处?你且说说看来。"
菩萨道,"我这面镜子,好处正多哩!第一便能照见人心的善恶;第二便能照过世的一切,好好歹歹,丝毫不爽。有这两样好处,难道一千两银子还不值吗?"
那少年道:"老奶奶,你休打谎,世间哪有此等宝物?却叫人有些不信,不知你肯让我试照一下吗?"
菩萨道:"这倒也使得,只是借一照,须纳三文青钱。"
少年果真摸了三文青钱给菩萨,菩萨便从匣中取出铜镜,执在手中,向少年道:"来照,来照!但须要聚精会神,不要胡思乱想,才照得真形。"
少年对镜约有一杆烟工夫,果然见镜中现出的一切,都是自己已往的所作所为,临了儿却堕入畜牲道中,投生为一条母狗。他看了不觉心惊意乱,连称奇怪!可是别人从后面看去,仍旧是一面空洞洞的铜镜,一些儿痕迹都没有。
菩萨将镜收了,问道:"照得可满意,三文钱值不值?"
少年额汗涔涔,神色灰败,连称:"好,好,好!值,值,值!"
旁人见了他如此神气,争着向他询问所以然来。少年哪里肯说出真情,自出其丑?只向众人言道:"众位也不必问我,如其有意思,不妨花费三文,也照一照,包管能够满意就是了。"
毕竟好事的人多,一听了少年的话,争着要一试这新鲜把戏,你也出三文,我也出三文,轮流着试照。没有照过的争先恐后,照过的不是哭丧着脸,便是攒眉蹙额,现出失望的颜色,最低限度也得露出十分惊异的神情。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口虽不言,却是彼此心照不宣。
这么一来,瞧热闹的人也着实不少,风声一传开去,真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况呢!菩萨却只向着大众含笑不言,由辰至酉,足足照了三千来人,这三千来个里面,照了忧愁懊丧的,倒要占十分之九,喜悦愉快的不过十分之一。
当下菩萨向众说道:"如此宝物,只卖一千两银子,却终于只有照的人,没有买的人,可见俗眼到底没有识货的人。天已不早,老身却要走了。"
说罢,便将铜镜放在匣子里边,站起身来,弹了弹衣上尘沙,抬起头来时,法相却又换了,在各人眼中,变成种种不同的形状。在恶人眼中看去,那老奶奶顿时变成金神七煞模样,十分凶恶,看了令人胆战心惊:在寻常人眼中看去,或作嗔怒之容,或作忿恨之状,也足令人寒心;只有在善人眼中看去,却是慈眉善目的一位观世音菩萨。
当下有一班人受了惊吓,纷纷逃走,在一阵乌乱之中,老奶奶已不见了。于是大家知道是菩萨来点化大众,于是各述所见。大概可分为三副面目,一副是慈眉善目的菩萨面,一副是大忿怒面,一副是含嗔面。其中有几个老人提议,好在刚才每人所出的照镜钱仍留在此,就用来在原处建庵塑像供养。这一尊像,也分三面,正面是菩萨面,左厢是大忿怒面,右厢是含嗔面,手持宝镜,俗称为三面观音,其实是游戏三昧观世音啊!
自此之后,那一班有过作恶之人,因为照见来生受苦情形,也都幡然觉悟,改过自新,湔涤罪业。此间民风,因受了这个感化,真是醇良了不少哩!
再说菩萨自洛阳留了一相,脱身而去,一路云游,直到江北地方。只见那边民风强悍刁恶,不知礼义,只贪财物,只要有利可图,为盗为娼都心甘意愿。故奸淫盗杀之风,比了随便什么地方都厉害,连官法也治不胜治。
菩萨要点化他们,便化做了一个肥头大耳的和尚,带了无数金珠宝物,一路行来,入了这班贪得无厌之徒的眼,便生了觊觎之心,结党呼群,将他拦路邀住问道;"何方僧人,大胆到此?出家人又何来这许多宝物?敢莫是抢劫来的?快快献出来,放你过去,要不然休想活得性命。"
菩萨道:"我并没有什么宝物,也不知世间什么叫宝物,只有为善修心,那才是宝物哩!"
众人道;"休得胡说,你身上的金珠翠玉,还算不得宝物吗?快快献上来。"
菩萨道:"你等指这些东西吗?贫僧正嫌它累赘呢?"于是就将一众宝物,取出来放在地上道;"你等只拣喜欢的拿吧!"
大家便一哄而上,七手八脚,争着拣值钱的抢夺,转眼间抢个罄尽,只留下一串婆罗子的数珠,却大家都不要,丢在地上。
菩萨拾在手中,含笑说道:"没中用的东西,倒一齐拿去了,怎么如此一串宝珠,却竟没人问讯?这可见此间百姓,生来没有善根了。"
大家也不去管他,各各夺了东西,想到市肆中去变卖。不料,那些宝物一件件都变作飞灰,随风吹散,连踪影也不留一点。那许多人不觉疑神疑鬼起来。正是:
佛宝人不识,愚蒙疑鬼神。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