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品香草果汁
许多人对素食没什么概念,那不如将一切都交给店里设计好的套餐。一套“心慈口善”套餐,适合10人享用,已包括十二个菜,两款饮品和一款点心。
广东人习惯吃饭前先喝汤,但这里的特色,是吃饭前先喝果汁。果汁不以玻璃杯装,而是用比功夫茶杯略大的杯子,适合小口啜饮,细细品味果汁的酸香。这里对食物搭配颇有讲究,一杯香草果汁,也要选用时令的水果来制作,现在喝到的是以苹果、菠萝等五种适季水果的果肉和纯果汁制作而成的,无添加水分,每一啖,都是真正的水果味。
另一讲究,是店里甚至会将水果分为鲜果和干果,认为鲜果富含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同时还含较多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而干果所含的脂肪绝大部分都是不饱和脂肪酸,两者搭配,营养更佳。鲜果用来做果汁,干果则用来做花果茶。杯中的茶,汤色清亮微黄,一朵玫瑰花干,浮于茶上。味甜香,散发着芬芳。玫瑰茶、茉莉花的香,还有提子干、蔓越莓干、山楂干等的酸甜,融合调和成这杯花果茶的味道。
汤,还是有的。名叫容光焕发,你想也想不到,这其实是一盅黑虎掌虫草花炖黄精。黑虎掌矜贵,有追风散寒、舒筋活血、清热、消炎、除菌之功效,能降低胆固醇、促进新陈代谢;而黄精则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所以这盅乌黑菌味香浓的炖汤,也颇适合夏天饮用。处处透禅意
饭市时间,一楼的万物生素味馆,总是人头涌涌,因为这里的素食自助餐颇受欢迎。简洁但用心的装修,三十多元的价格,这里的确比坊间的许多素食自助餐厅要舒服高雅。拾级而上,踏进二楼的空间,又是另一番景象,处处透着东方的设计韵味,令楼下的烦嚣顿消,窗外的艳阳渐凉:干枯的莲蓬和树枝,插在小巧的花瓶上,虬枝向外伸展,似藏着一股生长的力量;11间房,都以节气来命名,而且每一间的装修都各不相同,但都在质朴的餐具、素雅的绘画和桌上的插花之间,透着如清泉般的安宁禅意。坐在这里享用一顿精致的素食,全然没有碰杯喝酒的兴致,只有举杯品茗的心情。
菜名有意思需思考领悟
餐单上,漂亮得需要人思考领悟的菜名很多,例如点题之作心慈口善,是炸鲜冬菇;苦尽甘来,是黑椒酸菜炒凉瓜;经书万卷,是以红枣、巴旦果、核桃、松子做成的寿司;佛手素语呢,则是有点类似于日本料理中的卷物,不过其外皮是炸过的腐皮,里面再以紫菜,包着淮山、虫草花等,口感酥脆,但味道清淡,以果汁调味,比较清香;心太软,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西点巧克力心太软,而是中式甜点红枣糯米,粒粒饱满的红枣,去核后釀入糯米,先蒸熟,再经过烹调,浇上桂花糖,垫上青豆,红红绿绿间,透着中式的软糯和甜蜜幽香;丰衣足食以为是五谷杂粮的菜式,没想到是南瓜汁煮胜瓜、竹荪和杏鲍菇;一生无量是炒饭,内有黑米、松子、野米、豆腐卜等材料,浇一点厨邦酱油下去调味,炒香,尽管是素食,没半点油荤,但因为材料的丰富和搭配讲究,加上厨邦酱油的鲜香,令这碟炒饭,口感味道都极为丰富,以为斋寡,却是清而不寡。经由大豆发酵酿制,放在江边晒太阳晒足180天的厨邦酱油,其天然的氨基酸液态氮所具有的鲜味,为素菜添了丰富的味道。
戒五辛不戒辣
不要总以为素食馆戒五辛,即五种有辛味之蔬菜,例如常见的蒜、葱、韭菜等,所以素菜会寡淡,其实素菜的味道可以很多样,而且不戒辣,所以在万物生,辣的菜式,也有不少。糖醋萝卜,微微的辣味,打开了食客的味蕾;宫保豆腐,一看菜名,就知道做法如宫宝鸡丁,味道也是香辣,只是鸡丁换成了豆腐;碧绿的素饺,我本以为是素雅之作,没想到以加入了菠菜汁的饺子皮下包着的,是鲜蔬、豆腐素肉,以及辣椒,所以就连它,也是香辣之物。
素食:与吃无关——论素食的生态伦理贡献及其文化自觉(深度好文)不出意外,今年的玉林狗肉节仍延续了各种社会争议,有意思的是,与狗肉节同时进行的是玉林郊区一个村庄一年一度的素食节。在吃不吃肉这件事上,差异的本质已经与食物无关。
无论大多数人是否愿意承认,素食主义正在培养越来越多的践行者。然而,素食本身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试图唤起的是对生态、文化传统的一种自觉。
素食的生态、伦理贡献
蒋劲松: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蒋劲松是科学网有名的动物保护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勤奋的博主,线上文章、线下讲座,他把很多时间用来做科普。
蒋劲松食素已有20年左右的时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吃素了一周,“原来,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于是乎,他就这样戒肉了。
在他的科普内容中,动物保护是与食素密不可分的。
在蒋劲松看来,动物保护有三个层面。第一是野生动物保护;第二是动物福利,主张动物也是有感觉、有感情的,因此,应该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最高层次的则是动物解放。
这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彼得·辛格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新的伦理学概念。辛格认为,人类对非人类动物的暴行所导致的痛苦“唯有几百年前白人对黑人的暴行方可比拟”。正是在这种常人看来颇为激进的理念的影响下,他将动物解放的基础定义为“做一个吃素人”。
“因此,在当下的社会,食肉已经得不到伦理学辩护了。”当然,蒋劲松的言论还是引起了许多网友的猛烈抨击。
但他认为,人类是生活在不同境况下的。“当人类对生活方式的选择空间很小时,比如狩猎族,只能通过打猎才能存活,那么食肉是有其合理性的。然而,当我们多数人已经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足的现代社会,只要能满足营养需求,食肉是不存在理由的。”
“更何况,现在的人们对肉类的消费已经到达疯狂的程度。这是对生命的浪费。”蒋劲松说。
辛格在论证素食主义的意义和必要性时还透着生态学的思考。蒋劲松也始终强调着素食理念对生态保护的贡献。
人们往往忽视,肉类消费的背后,伴随着大量能量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蒋劲松说,饲料在转化为肉食的过程中,浪费很严重,同样的土地,通过种植谷物可以养活的人口,是通过种植饲料喂养经济动物提供肉食来养活的人口的20倍。也正是由于放牧的需要,对于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中南美洲热带雨林,成片地被转变成牧场,导致植被退化。
在经济动物大规模工厂化饲养过程中,有统计显示,每生产一公斤牛肉,需要10万公升水,排泄出40公斤的粪便。所产生的大量甲烷,是全球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些都给本来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从个人层面,应对生态环境破坏,必须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食素就是改变之一。
素食的文化自觉
刘志:北师大珠海分校法律与行政学院讲师
刘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已经小有名气,说到食素,同学们第一个就会想到刘志老师。就在5月18日清华大学开幕的第三届学生素食文化节上,刘志还在北师大珠海分校分会场作了一场名为《东西方文化视野下的素食理念》的讲座。
今年40岁的刘志由于从小对食肉没什么兴趣,吃素的时间已经超过30年。刘志的专业是法律,却对素食中的传统文化颇为着迷。放眼全球,无论是在以《圣经》作为文化内核的西方,还是将佛家、儒家、道家等作为文化和文明重要支柱的东方,素食都有其很长的历史。
《圣经》中,造物主就提出:“我将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树上有结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当作肉吃。”因此,当时的人们断定,人类原始生活应保有草食风味。但而后,这种说法有了改变: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你的食物。于是,人们开始吃肉。刘志认为,这不是故事的本意。只是时代不同,人类的选择更多。承认人类统治着动物,但不意味着鼓励食肉。
“西方文化中的素食传统是建立在不杀生、慈悲心的基础之上,这一点与东方文化非常相似。”刘志说,除了宗教经典,《礼记》中描述:君子远庖厨,而《孟子》对其进一步作解释:“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道家重要经典《太上感应篇》中也有“不可射飞逐走、发蛰惊栖,穴覆巢、伤胎破卵,不可杀龟打蛇、伤害昆虫”的说法。
因此,食素是源于一种朴素的仁爱之心。
除此之外,素食还常常被认为与道德联系在一起。所谓“草衣木食,上古之风”,素食者似乎有着更为高尚的精神追求。
在刘志看来,食素本身并不能与德行直接画等号。“所谓‘道德’,大自然的规律是‘道’,遵守规律就是‘德’。”他认为,只有在吃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身心贴近自然的状态,清除贪心、嫉妒心等负面的心态,达到素行、素心的目标,才可能走向“道德”。“因此,素食必须与内省结合起来。”
刘志认为,中国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刻意强调要弘扬素食主义,对一个有着悠久农业文明的国度而言,素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的自觉选择。“可如今,现代人的饮食文化、观念出现了断层,奢侈的饮食消费成了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人们因此丧失了文化和生态自觉。”
相较于西方轰轰烈烈的素食运动,国内现代素食主义兴起的时间还很短。刘志说,自己倡导素食并不是要求每一个人都立刻放弃食肉,而是告诉大家至少要懂得节制。
当然,如果你也好奇孔子所说的“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生活,不妨可以尝试一下。
年轻人的素食经
吴迪:设计艺术学硕士,网页视觉设计师、插画师
在社交网络上,有一个账号在素食圈颇为风靡,它叫“素食星球”,在这里,聚集了一大群年轻的素食爱好者,他们相信,“素食拥有治愈人类和改变世界的力量”。
这是让专家型素食推广者倍感喜悦的一件事,素食在年轻人群体中的传播显示出了更为积极的势头。
“Alina小迪素食簿”的微信账号已经经营一年半时间了,原创手绘《北京素食地图》《蔬果小姐》系列的发布,让这个背后的“80后”女孩迅速在素食圈走红。最近,她又带着装着满满爱意的《四季·素写本》与大家分享自己手绘的素食私房菜。
她是吴迪,食素6年。吴迪吃素的缘由很简单,受其食素的母亲的影响,母亲食素已有十年时间。从以素食为主,到吃蛋奶素,再到吃纯素。用她的话说,这是自然而然的事。
每个人吃素的理由都各不相同。有人为健康,有人为环保,有人为宗教,也有人是因为一本书、一个讲座或者一场活动而改变了观念。但吴迪却越来越发现,许多人吃素是没有理由的,或者说他们自己也并不清楚理由。
“吃素可以是偶然的,而选择素食的理由往往会出现在你真正开始坚持之后。”对此,吴迪深有体会。
见到吴迪的第一眼,才发现这是个十分纤瘦的女孩。吴迪说,自己从小到大都是医院的“常客”。吃素两年以后忽然发现,自己已经许久没有去医院“报到”了。食素可以让一个病怏怏的瘦弱女孩恢复健康?
她的经验是,事实上吃素会让人更关注营养的搭配、均衡,过去的饮食反倒显得敷衍了事了。
当然,吃素带给她的改变不止于此。由于疾病的减少,心理负担也减轻了,她感受到了由内而外的轻松。而且,由于素食的准备干净简洁,她意识到其他的生活部分也变得简单而有秩序起来,在这种状态下,人变得更为专注。
有一位朋友的话曾让吴迪印象深刻,因为吃素,他连购物的欲望都消失了。仅靠吃素就能让人回归朴素?
这当然不是素食本身的力量。在吴迪看来,吃素好比打开了一扇门,当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接触这个圈子后,会发现,在这个圈子的文化中,健康、环保、身心成长是最重要的主题。“因此,从接触、了解到践行,吃素是让人的内在发生改变的一种途径,而不是目的。”
从小就迷恋画画的吴迪,在毕业的这五六年时间中,居然一次都没有抬起过画笔。去年,她辞了职,投身于素食与艺术的世界。“谁能料到,我会因为这样的原因,以这样的方式回到自己的绘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