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看似简单,其实也是门学问,初发心放生人士可委托有经验的放生团体代放,并参加其放生活动,从中请教有经验的前辈们,渐渐地自己便可随缘随力放生,自行化他并广为提倡。放生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预订:在不预先告知的情况下突然去采买物类放生,以避免渔夫猎人商家藉此捕猎兜售。
(二)不固定:不固定时间地点采买,不固定时间地点放生,总之避免有心人士藉此伺机敛财捕抓而祸及放生物类。
(三)不拘多少:随个人发心,十元不嫌少,千万不嫌多,物命一条不嫌少,物命万千不嫌多,但求慈悲至上,心诚为要。甚至没钱也可以出力,随喜放生,赞叹放生,也是功德无量。
(四)细心周到:放生地点宜选择人烟稀少,地隰 县深,适合物类生存之地域为愿则,放生是救命的行为,把众生当作是自己的父母手足子女看待,尽量做到周全完备,问心无愧才可以!
(五)放生仪式不可少:有些店家知道你是去放生,不是吃的,就把一些将要死的鱼卖给你(希望店家看到本文后不要再这样做),本来这些鱼不会再卖出来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要把买鱼放生告诉店家,如果这些鱼放生前死了,和你没关系,不用担心。但也要超度,每条鱼念七遍往生咒。
放生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为所有物命行三皈依并为其念佛。性命有两个,生命和慧命。我们救放众生的生命,他们虽然满心感谢欢喜,却都还是畜生,尚在恶道中受苦,未能真正解脱。我们唯有启其慧命,以至诚心为其进行三皈依,令物命均能走入佛门,成为佛弟子,才能使其于今生报尽后,有可能从三恶道中脱离出来。我们更要为物命至诚念佛,将至高无上,统摄一切的「南无阿弥陀佛」圣号,盈盈满满地贯注其八识田中。既植道种,以后因缘成熟时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永脱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这才是放生中的大放生。然而,仪式宜简单隆重,放生过程宜迅速确实,千万不可因人为因素拖延搁置,害笼内众生多受不必要之苦。
一心不生三祖僧璨大师得法后,听从二祖的嘱咐,一直隐居于皖公山。又逢后周武帝灭佛毁法,僧璨只好出入于隰 县县司空山,住在偏僻之所,十多年,竟不为时人所知。
隋开皇十二年,有个才十四岁的小沙弥叫道信,来向他求解脱法门。他问道信:“谁绑你了?”
道信随口就答:“无人绑。”
僧璨提醒似地问:“既无人绑,那为什么还要求解脱呢?”
道信一听此话,当下隰 县。于是就跟随三祖,成了他的近侍。服了九年劳役后,才得衣法。僧璨的传法偈为:
花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
若无人下种,花地尽无生。
僧璨把衣法传给道信后,自己就到罗隰 县隐居了。过了二年,又返回皖公山。一个月后,许多人纷纷前来求法问道,僧璨为四众广宣心法要诀,然后就在法会上,在一颗大树下双手合掌,安然而逝。
僧璨留下的重要文献,有《信心铭》。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歌颂“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所谓“一心不生”,就是不生的佛心。所以,《信心铭》‘开头就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有顺逆!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最后是:“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虽然学者们考证,认为《信心铭》是公元9世纪初叶,假托僧璨所写的伪作。但它充分表达了“悟心”的禅意,也可以说明当时禅宗的基本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