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放生黄鳝代表什么 如何正确放生?

时间:2022-11-01 15:36       来源: 未知

一是要科学放生。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们文明程度在提高,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央提出要实现科学发展,构筑和谐社会,因此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应以科学为前提,任何随意的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放生作为一项宗教仪式,同样应与时俱进,要在放生的方式、地点、种类等方面通盘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佛教的真谛才会得以弘扬,人心才可得以教化。

二是要人性化放生。放生的目的在于赎取被捕之物,放归自然,使其存活更好,放生在于过程,更在于结果。不能一放了之,要考虑到背放动物的实际情况,以及它的生存状态。放生是为了让动物更好的生存,体现万物平等之观念,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人类自身感受,精神的需求,要实现人性化放生,要对放生对象负责,而不是人类自我的愉悦和满足。

三是要生态化放生。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脆弱。放生除了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外,近年来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和网络热门活动,日渐盛行。如何加强对放生这一事物的管理,也日渐受到关注。因此要与当地的林业、渔政、河道等相关部门协调好,力争使放生这一功德无量的事情,教化人类,造福人类,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四是要规范放生。在重点地点如,风景区、宗教场所等设置固定放生点,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加强对放生的管理,如制定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放生行为。

放生旨在救护众生、培养自己和他人的慈悲心,因此放生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环境的不同以及各种生灵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有针对性地放生,只有实现科学放生、人性化放生生态化放生和规范化放生,才有可能达到佛家讲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才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白胸苦恶鸟一头撞晕在大门此鸟属保护动物最好放生

亲眼看到一只怪鸟飞来,一头撞到自家大门的玻璃上撞晕了,邛崃市区雪堰镇新康村村民徐龙根说,他以前从没看到过这种鸟?不知是不是保护动物?是该送去动物园还是该放生?

11月4日上午,徐龙根将这只鸟用笼子装了起来,放在屋前的空地上晒太阳。这只鸟在笼子里显得有些躁动,不时地转来转去。

这只鸟高约30厘米,光腿就有约18厘米长。从头到尾长约28厘米。长长的尖嘴约有6厘米长。从面部到胸口的羽毛是白色的,身体其他部位的羽毛全是黑色的。

村上很多人都来看过,都不知道这样是种什么样的鸟?有人拿来米粒喂它,这鸟根本不吃。

据徐龙根说,11月3日上午10点左右,他骑电动车回家,突然这只鸟从他眼前飞过,一头撞到离地1米多高的他家大门的玻璃上,咚的一声掉在地上不动了,应该是晕过去了。他小心地把鸟捡起,发现是以前从来没见过的。很多村民也都跑来看,也说这事稀奇的。

市林业站工作人员看过鸟的图片后,判断出是一只白胸苦恶鸟。根据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的《邛崃市野生鸟类名录》记载,有过目击报告的,正在生活着的野生鸟类中,就有白胸苦恶鸟。并且这种鸟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据介绍,白胸苦恶鸟在中国多地都有,在邛崃市主要分布在邛崃市、邛崃市、邛崃市、邛崃市、邛崃市、邛崃市、邛崃市等,以昆虫、小型水生动物以及植物种子为食。因为叫声听起来很像“苦恶”的音,所以得名。

林业站工作人员建议,如果没有受伤的话,最好立即将这只白胸苦恶鸟放生。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