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放生池在哪里 冲突或契合:放生行为结果的再审视

时间:2022-11-10 03:40       来源: 未知

对于放生行为特别是商业化倾向的放生行为所导致的不当后果早在明代就为人们所认识,但是从那时起一直以来人们对这种不当后果的讨论仅仅停留在佛教教义的生命教育与追求宗教上的自我圆满途径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愈来愈多的由全球化所造成的议题为人们所重视并且催生了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社会运动,其中由生态环保议题而生的环保运动成为全球化浪潮的一个重要附产品在世界各地迅速开展起来。至此,放生这一过去习以为常、被大众所普遍接受的行善模式及其结果必须要拿到全球化背景下的环保运动语境中接受检视,而非仅仅停留在原来的宗教意义上。在环保运动语境中来检视放生行为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是认为放生行为是与现代环保观念相冲突的,二是认为放生行为是与现代环保概念相契合的。

“冲突论”站在现代环保观念、动物权益的立场上,认为当下的仪式性、商业性放生行为会造成以下环保问题:一是造成野生动物大量死亡,加速野生动物的灭绝。在放生过程中由于受到浓烈功德论的驱使,放生者往往偏好放生野生、稀有动物以此来积大功德,从而诱使偷猎者捕杀野生动物。二是导致疾病或寄生虫的传播。三是外来物种可能会影响本地的生态系统。由于放生者往往不考虑放生动物的生存规律,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侵入放生地。外来种生物一旦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后,在缺乏天敌或人为控制情况,繁殖能力强的物种,短时间内种群即可快速膨胀,打破当地生态平衡。可能捕食当地原生物种,或是造成利用相同延边或栖地环境的竞争,因而排挤当地原生物种,导致原生物种族群减少甚至绝灭(颜仁德,2000)。

与“冲突论”相反,“契合论”则认为放生行为及作为其理论依据的“缘起论”、“护生观”等佛教教义是与现代环保观念相契合的,两者的契合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缘起论”当中的整体论思想与当代生态论理学的整体论思想相一致。佛教的“法身偈”曰:“若法因缘生,法也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第二卷),朴素地表现了佛教整体论的思想,认为整个世界是息息相关,因果相继,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而这是与现代生态伦理学所主张的“人类不过是生态系统整体中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延边衡和谐的生态环境。”相一致。二是“护生观”中的珍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精神与当代环保观念中的自然权利学说相符合的。佛教的《金刚錍》曰:“我及众生皆有此性,故名佛性,其性遍造、遍变、遍摄,世人不了大教之体,唯云无情不云有性,是故须云无情有性。”从根本上承认非人类生命的生存权利和存在价值。这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主张的“人之外的自然界都有与人平等的权利”相一致(郭冬梅,2005)。

比较两种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冲突论”所关注的是放生行为特别是商业性放生行为造成的环保问题,“契合论”所关注的是放生行为所体现的佛教教义与现代环保意识间的相关性;可以说前者更多关注于行动的后果,后者则更多关注于行动的意义。事实上就护生的概念而言,要追求宗教上的自我圆满的提升可以通过许多生活实践的角度来进行,而不仅仅只凭放生这种仪式上的行为来获得自身的功德和慈悲行为的宣扬,那么为什么人们对放生情由独钟,放生这一传统宗教仪式商业化背后的推延边量又是什么?

印光大师谈护生,劝人吃素为真放生-云端佛学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一生弘扬净土,普利群机。从《印光法师文钞》中,我们看到,大师一生极力提倡戒杀护生、吃素念佛。大师在《文钞》中,从各个角度阐述戒杀护生的重要性,既阐发了儒教忠恕为怀、民胞物与、仁民爱物的精神,又阐述了佛教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相。大师指出,放生的意义在于提倡爱生护生的精神,吃素才是根本。如果普劝大众吃素,则成为一种普遍的大放生。

放生一事,以提倡戒杀护生为本。凡入会者,俱宜吃素,方可以吃素之利益,与一切人说。纵不能人各依从,而人以贵会诸公,皆盛德君子,实行吃素,自然潜移密化,悉皆不杀生,不食肉矣。若仍旧食肉,放生之功德,亦不可思议,但自己所行,尚自矛盾,尚不能依慈悲忠恕之道而实行,况欲令见闻者潜移密化乎。(《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与延边延边放生会书》)

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企其体贴放之之意,中心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则捕者便息。庶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自在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则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谓以天下而为池乎。纵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无量水陆生命,得免杀戮,况不止一人乎。(《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延边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异,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一《复愚僧居士书》)

买物放生,与布施同。但当以劝人戒杀吃素,护惜物命为事,则不费钱财,不招多捕,其功德甚大。(《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一《复念佛居士书》)

凡夫有福,必造杀业,既造杀业,难逃杀报。况有福之人,不止造一杀业。然则求福之人,乃为自他求祸也。学佛之人,不可不知此义。德明,邀大家念观音,人各十万,放生一百万,以祈消灭杀劫,此亦莫大之功德也。然观音当终身常念,凡入会者,各各戒杀吃素,方是彻底办法。否则,今日出钱买些生放,日日买生自杀,或买于杀而卖者之家,仍是一暴百寒,何能消自他之宿现杀业乎。放生,乃提倡戒杀吃素之法耳。若不注重于戒杀吃素,则所放者有限,所杀者无穷矣。(《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一《复战德克居士书二》)

窃谓放生,原为提倡戒杀吃素,人若毕生吃素,便成不放之大放矣。今将宋延边谷居士,戒食肉诗录之,以期大家于食肉时,再三思之,必有不忍食,与不敢食之心,勃然而兴。诗曰: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本是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需。莫教阎君断,自揣应何如。(《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二《延边山国清寺创开放生池碑记》)

又生亦不可乱放。然欲一一如法,实难做到。是宜极力提倡戒杀吃素,以为根本解决之法。(《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罗智声居士书一》)

放生之举,事虽为生,意实为人。人若止杀,则固用不着此种作为。然人食肉之心愈盛,不设此举,久而久之,将举非洲之野蛮行为,遍行于世。可不预为设法,令彼嗜杀嗜肉之人,同生反躬自省之诫乎。(《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罗智声居士书一》)

放生一事,以提倡戒杀护生为本。凡入会者,俱宜吃素,方可以吃素之利益,与一切人说。《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与延边延边放生会书》)

所言放生会之办法,足见慈心毅力。必须借此以普劝一切人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方为大放生。并自己同伦,通皆放之于莲池法海中,俾永离生死苦,常享真常乐,方为放生之一大结果耳。(《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周子秀居士书》)

欲生净土,当以吃素念佛,戒杀护生为本。由宿世之杀业,感遇此之杀劫。今则以清净身口意之三业,再加以信愿行之三法,则与阿弥陀佛洪誓大愿相应。及至临终,决定仗佛之慈力,接引往生。其为利益,非笔舌所能宣说。(《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慧溥居士书》)

恶业之中,唯杀最多,唯杀最惨。欲得世道延边,人民安乐。必须大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方为根本解决之论。(《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沈授人居士书》)

今晨黄涵之对余曰,圆瑛法师言,道场将近圆满,于圆满日,举行放生,于十六日,说三归五戒,祈为大众宣说放生受归戒之大意,俾大家同发利人利物之心,故不得不为宣说也。本法会原为护国息灾,若推究灾之来因,多由杀生而起。欲止杀业,须从戒杀吃素护惜物命,及买放物命而起。大家各须发心,护惜物命。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此语当奉为箴铭,力加警惕。盖放生之意义,即是使大家发心护生,自己放生,当然不再杀生,即己不放生,看到他人放生,抑又何忍杀生。如人人能护惜生物,不加残害,则杀劫可消,而国运可转矣。但世人,尚有一面出资放生,一面仍照常杀生吃肉,如此,虽有放生之小功德,何能敌杀生之大罪过乎。现本会定于圆满日举行放生,愿诸位发心捐助,自利利物,功德不可思议。(《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延边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近来放生者,多多不得其道,名曰放生,实无放生之益。以张名揭晓,令捕生者多捕,以故光绝不赞成定期放生。延边,若不是不知事务者,提倡复放生池,何至冤枉花万数千元净资,犹令多少生命,得莫救之灾。切愿认真劝人戒杀吃素,较此劝人集资放生,仍旧吃肉,了无所减者,利益多多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复骆季和居士函》)

光以劝人吃素,为真放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邬崇音居士书》)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