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大家好。
关于给他(她)人送往生,做助念或是做中阴身导示。这个必须要用智慧掌握技巧,也需要证悟及证道的人,这样能够有利益亡者,否则会给亡者带来伤害。
比如,没有悟道与证道的人,参与助念,也不晓得与亡者结缘,更不了解结缘的方法。
对于一个亡者来讲,他如果对佛门又没有太深的印象,很容易给亡者造成伤害。
另外在助念时,过程也很复杂,也很简单。作为一个明师来讲,非常简单的过程,让亡者的接受。
如果没有明师,虽然大家都很虔诚,但是我们看不透程序,再努力去做也是适得其反,越帮越忙。
送往生,助念,中阴身导示等,必须要选择合适的人选。这个方式也不是固定,要善巧方便,因人而异。
因为每个亡者的业障都是各不相同,所以说要按照亡者的本人,来进行实施方案,否则很容易对亡者造成伤害。
送往生,助念,并非用一种方式,就是念佛,另外也不一定非得在当时不规范的场所,所做固定的形式,所以说送往生也不要过于执着于形式。
要注重于实际,要灵活运用,瞬息万变,随机应变。一定要根据亡者本人的业习进行调整。
在给亡者处理后事的期间,千万不要杀生,什么领魂。
宴席一定要素食,更不要接受他人的财物。
家里面的亲人,要谨忌房事。
要把亡者的一切物质,尽量烧掉,布施等。
家人不要哭泣,更不要时常对亡者的牵挂。
要与他多发心做功德,要多与三宝及善知识发心结缘,也好让亡者对善知识接近。
如果家人不能够去努力发心去做,这样亡者是没有办法对善知识的亲近,根本得不到佛力的加持。
单凭助念,暂短的期间很难得到往生,那么还需进行下一步的方案,就是中阴身导示,这个是非常关键。
亡者在这四十九天的期间,每一天,每一时,都会遇到不同的环境,这些环境都是随着亡者的心态而显现。亡者的业习越重,出现的境就越糟糕,越是处于危机状态。
非常时期,希望大家对亡者要负责。什么是真正的负责,什么是真正的孝顺?
就是能够让亡者出离六道轮回,最低也要保持三善道。要想让亡者真正的安息,必须要努力发心照做。
地藏王在当时,为了救母的期间,舍去家宅,做供养,这样的功德方可启用,我们现在的心态如何?
功德是自己的心态所为,现在为什么效果不是很良好?就是自私自利,很难发心。有一份真诚一份感应,有十份真诚十分感应。
现在的人,事业事业不得力,修行修行不得力,阿弥陀佛,就是心量是无法解开,所以根本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
好了阿弥陀佛,桑吉多吉。
一个改变命运的故事一个改变命运的故事
袁尚宝的朋友养了一位童子,非常清秀,而且十分机警。袁尚宝为这位童子看相,认为对主人不利,所以吩咐朋友赶走这位童子。他的朋友虽然一向对袁尚宝的相术十分佩服,可是却不忍心赶走那位童子。袁尚宝讲了很多次,他的朋友终於遣走童子。
那位童子被主人遣走後,没有地方住,便寄宿在古庙中。
有一天晚上,童子看见墙角有一堆破衣服,里面包著一百两银子。当他想要拿取银子时,他突然感叹地说:「我的命很不好,所以才被主人赶出来,现在如果我再拿走这些东西,恐怕老天爷更不容我了!
於是,他就守在银子旁边,等待失主。
翌日清晨,他看见一位妇人边走边哭,很旁徨地东张西望。童子问她,她回答:我先生是一位军人,犯罪要被处死,某某指挥官负责办这个案子。我变卖财产,又向亲友借钱,才得到这些银子,想要献给那位指挥官。没想到走累了,进入这座庙休息了一会儿,却遗失银子,我丈夫恐怕必死无疑了!
童子又问了几个问题,妇人的回答与真相完全吻合。於是童子就把银子还给她。妇人想要分一些银子向他致谢,童子不接受。妇人只好带著银子赶路。
那位妇人的丈夫因此而脱罪,妇人感念童子的德行,到处告诉别人。指挥官听了以後,十分讶异,拜访童子,并且收容他,留他住在家里。指挥官看见童子十分英俊聪明,非常喜欢他。由於指挥官年老无子,所以便认他为义子。
数年後,童子继承指挥官的职位,回去拜谢故主,主人感叹地说:没想到
故主留童子在家,等袁尚宝来了以後,便叫童子穿著朴素的布衣端出茶水。
袁尚宝看了,大吃一惊,说:「这是从前那一位某某小弟吗?为什麽现在变成这个样子!
主人骗
袁尚宝笑著说:「你不要戏弄我,他现在不是你的仆人,他是一位三品的武官!他的面貌和精神跟从前完全不同,难道曾经做了什麽善事,才变成如此!
童子仔细地说明事情的经过,那位朋友更叹服袁尚宝的相术神妙。
这位童子寥寥几句话,竟然流露出知命畏天的品格。说起来好像非常浅的道理,看见意外之财,能够有定力不起贪念,便是绝大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