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己放生、集体放生、委托放生,三者功德一样。
(2)如果有时间,可以放生现场做仪轨。
(3)如果时间紧,担心生灵生命危险,可以先放生,后做仪轨;
(4)如果路途远,时间紧,可以在家里、在路上、在车上做好仪轨,然后到放生地点直接放生,放生结束后,再做一遍仪轨!
(5)在路上、在放生地点,发现被放生生命去世往生的,说明他们因缘已到,可以给他们“三皈依”、然后埋起来。按照“各得其所”的方法,陆地的埋入土中,水里的放进水中。如果你会做施食,事后可以施食召请超度他们。
(6)如果是聋哑人朋友放生,内心念诵不出声也可以,功德一样。
第一部分放生因由:
放生,就是救命,就是积累福报。
放生就是化解业障、就是超度债主。
古往今来,很多佛教高僧大德、道教高人、儒家圣贤,都吃素行善、放生救命,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
由于放生功德巨大,诸葛长青老师把放生列入在国学智慧改命运“五合一”(忏悔、施食、放生、念诵、吃素)之中。
何为放生?
放生就是将那些生命垂危、面临被宰杀、被吃掉的生命(乌龟、鱼、泥鳅、青蛙、鸟、蛇、蚯蚓、蝎子等)立刻放生的行为。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众生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你做了放生,不仅救了他们的命,而且给他们种下成佛的种子,所以他们感激最深,你的功德福报最大!
《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
印光大师亦云:“一切生物,佛皆视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佛一子,诸佛皆大欢喜。”
放生是积德造福解灾、改变命运的极好办法。
放生功德不可思议、福报巨大、功德巨大。定期拿出一部分钱去放生,你会收获不可思议的感应,求一个好姻缘、好身体、好事业、子女好成绩......一切都会有求必应。你不仅挽救了面临屠宰的生命,也积累了深厚的阴德福报……有因必有果,有舍才有得。
佛家说,放生具有第一功德、享受无限福报。
佛教提倡放生,源于《梵网经》所列四十八种轻戒中第二十“不行放救戒”:“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
佛经指出: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世世皆由彼受生,故六道众生悉是我父母;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关于放生救护之法,诸经多有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就曾经多次放生。如《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称,流水长者子救起濒死之鱼,与之水、食,为其解说大乘经典,诸鱼闻经后,皆生忉利天。
又《杂宝藏经》卷五说,一沙弥因救起漂流水中之诸蚁子,而得长命之果报,这种放生能增寿延年的观点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放生者即是种下富贵因缘。古往今来,许多圣贤、名人都是放生的实践者。
道家《太上感应篇》指出,人应当行善积德,“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放生好处很多,有缘者可以持续放生,持之以恒、有求必应。
福光王子出家—佛陀本生故事福光王子出家——佛陀本生故事
具足相好无垢月,金色如来前顶礼,
三界无等汝离垢,遍知如来前顶礼。
无数劫之前,义成慧如来出世说法,当时人寿为一亿年。具光国王即于彼时统治六千万由旬内之国土,国王所居宫殿纯以七宝制成,名为宝光王宫。人人皆谓国王财富圆满,而国王所生太子福光更是相好庄严,福光降生时出现一千七宝宝藏,王宫内也现出七人身量之七宝,且整个赡部洲人众皆生欢喜心,就连身陷牢狱之人亦得到赦免释放。
王子长大后精通一切世间技巧与文艺,净居天天人也于夜晚时分,以偈颂形式为其宣说应不放逸、无常,以及妙欲过失、希求菩提心功德等佛法。他将天人所有话语都牢记心间,在十年中去掉昏沉、掉举、嬉笑、希求财物等过失习气,一直专心思索佛法意义。每当看到轮回众生无有悲心之举动,王子便觉其可怜并沉默不语,进而更是苦苦思考此类问题真义。
父王为令太子无忧欢乐、尽享今生,便在某地特意造出一胜喜城市,城中南北纵贯有七百余条道路,各个畅通无阻。且又遍布七宝铃铛、黄金璎珞、珍珠及珍宝华盖,整个城市完全用此类奇珍异宝而为严饰。国王又栽种一千棵宝树,树与树间皆以六根珍宝线相连,中间多罗树交杂林立千万株。具光国王还为太子安排歌女、舞女各五百名,要求她们务必能常常令太子生欢喜心。为使太子感觉人间妙欲实为胜妙,国王又在各个交通路口,精心陈设摆置乘骑、妙衣、饮食等物,希冀太子能随意享用无尽财富。胜喜城中由珍宝所成之宫殿长达一由旬左右,一百座牌坊严饰之宫殿内,太子享有千万宝床。宫殿所在地尚建有花园,花园中遍植郁郁鲜花;八百棵宝树临风而立;宝梯通达各处;一百零八个狮子口喷泉恒常涌流香洁之水;鲜花常开不败;万千蓊郁绿树以珍宝线相连,微风拂过,悦耳音声不绝于耳;整个花园上方全为珍宝网覆盖以挡微尘……
宫殿中宝座成千上万,每一宝座上皆蒙秀美绸缎;王子宝座则由七宝制成,有七人身量般广大,上铺各种柔软布匹与华丽坐垫;宝座前置有檀香、沉香等各种香,袅袅清香不绝袭来;每日早晚各三次,都有专人遍撒鲜花;宫殿内外黄金旗帜随处招展;珍珠、珍宝光芒自然明亮;宝树上数百飞幡迎风舞动;花园中之众多如意宝天然放光,光明照彻整个世间;飞鸟鸣禽怡然自乐,八哥、鹦鹉、长颈鹤、孔雀、当歌、妙音、共命鸟等等,皆出天籁之音。整座花园与天人花园无有二致,且具足百味甘美饮食。
当时园中多有十六至二十岁少年,齐集王子身边寻欢作乐;擅长工巧、文艺之年轻人也全部汇聚此处;太子父母爱子心切,又为福光觅来两千万美女,亲友也送来两千万美女,城中诸人亦送来两千万,尚有其他国王赠与太子美女两千万。所有美女均靓丽端妍,且全部年满十六周岁,兼以精通歌舞及种种令男人销魂之术。她们各个满面笑容,娴熟掌握有关引生贪欲之各种技艺。无论身行何处,全身香气都会如青莲花般四溢弥漫。
就在这等温柔乡中,福光太子依然不为眼前美色、歌舞所动,他根本不贪执此类妙欲,且坚定认为所有这些全是毁坏善法之因。他想到:我无需享用这些美女,正如一人如若遭遇刽子手,逃命尚且不及,就算碰到稀有、难得宴会又怎会妄生欢喜?福光太子即如是对美女等各种妙欲均无有任何稀奇、贪爱心。他在十年时间中都恒常思维道:我何时方能从此种与自己不相应之环境中获得解脱?什么时候才能以不放逸之行为精进行持善法?除此之外,他从未执著所谓莺歌燕舞、佳丽如云。
众美女后将太子行径统统上告至具光国王处,她们委屈说道:“你家太子从不享用我们,因他根本就不喜欢我们。”国王急忙与八万国王一同前往太子住处,刚见王子,具光就泪流满面。他跪于太子面前,随后又起身哀告道:“我甚是为你行为担忧,不知你何故不喜欢我们为你所做之事?是否有人对你做下令人不悦之事?若有此事,你不妨直接道来,我定会严惩他们。我为你营造天堂般之环境,能拥有这喜乐园林,还有何等不满足之心愿?你快快说来!如帝释天一般之财富,如天女一般之美女,你样样具足,你实在应该开开心心、痛痛快快与她们共度美好时光。”父王以偈颂方式如是劝说儿子。
深深明了贪执世间过失、已对妙欲彻底生厌之太子闻言说道:“有众生正心甘情愿堕入轮回网,而孩儿则坚定希求解脱,请父王认真听我表白心志:我并非让人得罪,亦无有人对我做令人不悦意之事,只是我自己对世间妙欲已无任何兴趣而已。”王子随即又以偈颂方式将女人过失、诸天人对他所传教言、自己喜欢寂静地之理由,一一向父王娓娓道来。
王子长时间内都呆坐宫殿,同时心生厌烦。他与众多美女只是行、住、坐在一起,从未与她们共陷昏沉、睡眠。福光晚上独自坐于房顶上,夜半时分,他看见净居天天人皆在虚空中任意游走,又听到他们赞叹佛法僧功德,其所宣说令太子浑身汗毛直立、热泪盈眶。他不觉双手合十问天人道:“你们在赞颂谁之功德?你们在空中如此行事,让我听到你们话语后心生安乐。”诸天人则对他回答说:“我们正在讲述、赞叹义成慧如来与跟他同时禅定之比丘功德。”福光太子又问:“此如来是何形象?又应以何种方式见他?”诸天人便详细向其介绍了如来之相好庄严与诸种殊胜功德,王子听到他们对佛法僧之赞叹后欢喜非常,内心从此就专注于佛陀、佛陀眷属与佛法,同时又再次思维贪欲过患。他心中由衷想到:在欲界中被烦恼缠缚而放荡不羁之众生,始终也无法得到真正快乐。他们不仅得不到恒久乐趣,更不用说无上圆满佛果。我一定要见到如来!但若从正门出入,恐众多亲友都会制造违缘,不如从屋顶上直接跳下干脆痛快。
想到这,王子就面向如来方向纵身跃下,同时祈请道:“请义成慧如来以一切智智了知我心态,并多加垂念。”结果义成慧如来即刻便伸出右手,并且手放光芒,马上就在万丈光芒中触摸到王子。光中随即化出千万朵莲花,如车轮般大小。莲花又发无量光芒接触王子躯体,当莲花光渐至王子身边时,王子便端坐莲花之上,一边飘向如来,一边向佛陀合掌,且连说三遍“顶礼如来”。光芒随后渐渐缩小,王子则已来到如来面前。
福光千百次向义成慧如来顶礼,并以偈颂诚挚祈请如来。如来已了知福光清净心地,就给他宣说了广大清净之苦行,使他当下获得解脱功德与五神通。福光得到神变后,一会儿飞上虚空向如来撒花,一会儿又安坐下来赞叹如来功德:“具足相好无垢月,金色如来前顶礼,三界无等汝离垢,遍知如来前顶礼。”
福光是夜即住于义成慧如来处,结果第二日天亮后,具光国王听到一片美女哀哭之声。国王连忙赶来询问,这些人全说王子已无影无踪。国王闻听后,先是哭泣不止,随后便倒地昏厥。醒来之后就开始百般在城中寻找。城中天神告诉他说:“福光太子已前往东方拜见、供养义成慧如来。”
国王、王妃率成千上万无量众生立即赶往东方,到义成慧如来面前后,众人皆顶礼、赞叹如来,并在佛前为获无上菩提而庄重发愿。如来当下即了知国王清净心地,便为其宣说了菩提中永不退转法门。福光王子则趁此机会在如来前请求道:“请如来及眷属到我所住城市中应供。”如来听罢默许。
王子又对父母、美女说:“请你们欢欢喜喜尽快回国,马上着手装饰胜喜城以供养如来。”人们听到后均非常高兴。
王子将胜喜城装饰好后便开始供养如来,他备有五百种甘美饮食与佳肴珍馐,尽心尽意供养如来与比丘僧众,并为众比丘在七宝宫殿中广陈宝座、珍珠华盖、璎珞。宫殿左右各有花树,此时也与白莲花水池一道广为装饰,皆披以无量无边种种华丽布匹。王子每日都以布匹、妙衣等物对众比丘行盛大供养,必令僧众各个满足、适意。
福光就这样于三千万年中不顾自己睡眠、克服本身昏沉,精进供养如来及其眷属,除供养佛陀外,他无有任何其他作意。如此长之时日内,福光不生贪心与损害心,也从未产生过分别念。他连自己身命与王位都不顾惜,更何谈贪执其余财物。他以此种方式承侍如来,从如来处所闻受之教言,全部过目不忘,过耳即存,无需第二次再向世尊讨教。
在整个供养佛陀过程中,福光王子从未沐浴或洗过澡,也未生半点疲劳厌烦之心。除却进食与大小便外,王子自始至终都未曾安坐片刻。
后当义成慧如来显示涅槃时,王子将佛陀遗体用红檀香木荼毗,并在百千年中用佛陀舍利做成遗塔,且以整个赡部洲鲜花、妙香、乐器与花鬘供养如来遗塔。后又造成八亿四千万座佛塔,并以七宝所成之璎珞、珍宝华盖而为装饰。王子还在每座佛塔前供养七宝伞、千万击钹乐器与千万灯盏、六亿四千万盏香油灯,再加涂香、粉香种种供品,又沿佛塔四周广植花树,如是虔敬供养一千万年。
王子供养圆满后决定舍俗出家,他披上三法衣后便只靠化缘维持生活。整日端坐从不睡觉,亦不随昏沉、睡眠而转。以如此之知足少欲态度,福光于四千万年中坚持作法布施。他对别人“善哉”等赞叹语都不希求,更不用说博取别种名闻利养。无论向别人宣说佛法或自己闻法,从来也无厌倦之态。诸天天人亦对他恭敬承侍,而王妃、眷属、亲友、城中诸人皆紧随其后出家求法。对此等追随王子出家之人,净居天天人都佩服赞叹道:“我们供养这些人与对三宝供养承侍并无差别。”天人边说边对其谦恭侍奉。
义成慧如来涅槃后,福光比丘守持、弘扬如来教法长达六千四百万年。佛陀即以此种方式于无量无边如来前广行供养。福光王子即是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其父具光国王便是后来之阿弥陀佛;城中天神即是后来之不动佛。佛经中说,恰如福光王子一般,诸菩萨在希求无上菩提道时,以清净心泯灭一切可爱、不可爱外境,一直以不放逸心厉行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