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寺庙放生乌龟事件

时间:2022-12-04 09:47       来源: 未知


今天(2007年1月8日)是张善芬居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七七四十九日,莲友和家人们为其放生做七七法事,愿她莲台增大,品位增高,上品上生(张善芬居士2006年11月18日往生后,莲友、家人每七日都为其放生,做念佛法事)。

早上八点,张善芬的家人和莲友们为放生的鱼和蛤蟆等作完皈依仪式后,一路念着佛号向桦甸市辉发河走去。当大家踏上冰层到达河道中央每次放生的地点时,不禁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今天的气温是零下三十度,河道早已被封冻,可唯独在以往每次放生的那方宽长二至三米的河中央急流处,和大约距离这个流动口四五米远,一个大约方圆五十米左右的圆池没有冻冰。而非常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被冰雪包围的的圆池里面竟漂浮着很多个圆圆的冰座,而其中三个较大的圆座上面,还留有夜间下过的雪。它们全都沿着顺时针方向,静静地做着圆形旋转,感觉真是妙极了!(如果按照河流自上而下的流动走向,不应该形成圆形的冰座,而且圆得就好像是曾被圆规划过似的那样……)

大家顿时感觉兴奋极了,有的说:“这是七宝池,八功德水!”有的说:“这三个大冰台是三圣的莲台座,这些小冰台是我们众生,也就是清净海众的莲台座。”稍后大家又不约而同地说:“这是张善芬居士往生极乐世界的又一瑞相,南无阿弥陀佛!真是佛满众生愿啊!”莲友们全都双手合十,高声念起阿弥陀佛圣号,在清扬高亢的佛号声中,张善芬的家人和莲友们纷纷将买来的鱼和蛤蟆放入河中……说来也怪,有很多鱼儿并没有马上潜水游走,而是直往“冰莲台”上跳,而这一跳上去就很快被粘到了冰台上。“它们也都急着上莲台,真是万物皆有灵啊!”莲友们说:“鱼儿们别着急!用心修行,莲台自然会有……”因为害怕鱼儿被冻坏,大家赶紧用水将鱼儿冲入河中。可是冲下去,又会上来……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王居士见此情景,马上打电话请来照相和录像的师傅,拍下了这一不可思议的奇特场景(现有照片录像为证)。

就这样,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天气中,每一位莲友都感觉不到寒冷,全都沉浸在无比欣悦与无尽感动的法喜之中……大家坚信张善芬居士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了……

张善芬居士往生净土,是她至诚信佛语深,正修正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所至;更是阿弥陀佛慈悲哀怜摄受,愿力宏巨的四十八大愿接引所成。

张善芬居士自2002年皈依佛门起,便依照佛经教诲,虔诚笃信、修持净土法门,随缘做善,老实念佛。作为一名医生,她在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对待病人总是如亲人般和蔼可亲,遇到有困难的患者,常常拿出钱物帮助解决困难。在同事们的眼中,她更是有一副热心肠,不管哪位同事有事需要帮忙,她总是不顾自己劳累而忙前忙后,所以深得患者和同事们的爱重。她平日里生活非常俭朴,连内衣破了都舍不得扔掉,而是补一补接着穿。而对待有困难的病人或者家境不好的同事、佛友,她总是尽可能地给与帮助,出手也非常大方。而她平日所做的每一件好事,她从不对外人说,也不让被她所帮助的人对外讲。

张善芬居士是一位孝敬父母、公婆,心地善良的好女儿、好媳妇,也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在她温和善良的感召下,她的父母、兄嫂、弟弟姐妹全都皈依佛门,公婆、妯娌和弟弟、弟媳及爱人等也全都一心向佛,一心念佛。张善芬居士去世之际,家人(婆家、娘家)们昼夜为其念佛求生净土,丧礼坚持以佛家送往生的仪规进行,答谢招待等宴席也一律素食。她的爱人每天凌晨两点起床诵经,念佛为其回向,并已下定决心,要向张善芬居士一样求生净土,乘愿再来利益众生。

张善芬居士2005年不幸患上乳腺癌,后来渐渐转移到骨髓。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深知自己的生命维持不了多久,便万缘放下,更加精进念佛。她将自己的积蓄拿出来,每星期日都和爱人到辉发河买物放生,直至她卧床不起时,还叮嘱她的爱人一定要继续放生。在辉发河的岸边,因为她和她的爱人经常放生,竟然在葱郁清香的野草丛中走出了一条小径。佛友们每每看到这一条蜿蜒曲折的放生小路,无不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佛弟子默默践行菩提心而成就的一条小路,是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慈悲之路。

在张善芬居士病重期间,妹妹因心疼姐姐,曾经找过一些烧纸还阴债等类似外道前来“诊治”,都被张居士谢绝了。她口气坚决地对妹妹说:“我知道你对我好,但这样做只能给我增加更多的罪业。你们不要再多想什么,我就是念阿弥陀佛一句佛号,我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她日夜不停地念佛,并在床头上贴了一张字条:“请不要说闲话,帮我念佛。”守护她的家人以及前来探望的亲友、莲友们无不被她如此坚定真诚的信愿所感动。

张善芬居士是医院职工,在住院期间,每用一个棉球她都嘱咐爱人别忘了交钱。妹妹想用电锅给她热点粥喝,她坚决不允许,“别的病人不让用,我也决不用。”医院里的同事们都很关心她的病情,想尽办法为其治疗,并捐款给她治病。她悄悄嘱咐家人将这些捐款全都周济给了贫困或者用到了佛教事业,自己一分钱都没有用。而这些事情,都是后来莲友们和她的家人一起放生念佛,并对他们的真诚善行表达敬慕赞叹时,她的家人不经意间透露给大家的。

张善芬居士病重期间,真正做到了万缘放下,老实念佛,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她全然不顾病痛,一心念佛往生的深切信愿也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莲友。从她卧床开始,王桂华居士每天都到她的床前帮她念佛,鼓励她坚定信念,直至她往生从未间断。正患腰椎间盘突出的陈英居士见她有这么大的愿力,发愿即使豁出命也要送她往生……

2006年11月18日,也就是张善芬居士病危临终的当天上午,似有预感的她告诉家人为其穿好衣服。衣服穿好后,家人看她呼吸微弱,就请来医生给她插上了氧气管。她顽强地用呼吸念佛法念着佛,“阿弥——陀佛”……并不时地抬脚提醒家人不要用氧气。两位莲友明白她的意思后,赶紧同她的家人商量最好拔掉氧气,以免影响她念佛,家人遂果断地将氧气管拔掉。这时王居士将阿弥陀佛像放在张善芬的眼前,提醒并鼓励她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忆佛、想佛……她目不转睛地望着佛像,随着微弱的呼吸,频频地示意自己正在念佛……下午三点整,张善芬在众助念居士和家人的声声佛号声中停止了呼吸。众莲友们按照助念仪式,继续为其助念二十四小时,并有专人按时为其开示“坚定信念,随众念佛,见佛往生”……她的家人们全都被她念佛求生净土的决心和毅力所感动,告诉她:“一定按照你生前的遗嘱,不哭不叫,念佛帮助你往生!并一定作好每次的念七和放生……”就这样助念到十个小时左右时,莲友们就闻到了阵阵香气,于居士还亲眼看见一股白烟顺着张善芬的头顶出来了……

遗体火化那天,前往殡仪馆和张善芬居士告别的第三医院的领导、同事及亲朋好友们亲见张善芬柔软的身体,无不惊讶慨叹佛法的不可思议。

张善芬居士往生二七的某天夜里,她的妹妹张善芳梦中见了姐姐张善芬,她看上去红光满面,梳着短发,开开心心地就像三十岁左右的样子。张善芳问道:“姐,你往生了吗?”只见张善芬将两手分开,高兴地说:“上品上生!”

张善芬居士往生极乐净土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努力践行菩提心,正修正念,一心念佛,就一定能秉承慈父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往生净土,不退成佛!南无阿弥陀佛!

妙音恭记
2007年1月8日

失落的神庙残败与辉煌后的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

一、吴哥窟的由来

12世纪中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使团取海路从温州开洋,经七洲洋(西沙群岛海面)、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萨州),横渡淡洋(今洞里萨湖)至吴哥国登岸。周达观和他的使团驻吴哥一年,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真腊风土记》称吴哥窟为“鲁班墓”,又说国王死后,有塔埋葬,可见吴哥寺乃皇陵。与吴哥大多数其他寺庙朝东,面对朝阳不同,吴哥窟正门朝西,面向日暮。根据荷兰考古学家博施(Bosch)的研究,印度和爪哇的殡葬风俗,墓地一律朝西,祭祀的寺庙则朝东。画廊浮雕反时针方向排列,与印度教葬礼时在墓地巡行的方向一致。吴哥窟画廊中苏耶跋摩二世与毗湿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后升天成毗湿奴长驻毗湿奴神殿之意。史书记载,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1330年~1339年间曾游历吴哥,他称吴哥窟为“桑香佛舍”,这表明在十四世纪中叶,吴哥窟已经改为佛寺。汪大渊还报告吴哥窟有“裹金石桥四十余丈”,十分华丽,有“富贵真腊”之语。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派遣尹绶出使真腊。尹绶从广州出发,从海道经占城,过淡水湖(今洞里萨湖)、菩提萨州,经吴哥窟抵达真腊。尹绶回国后将真腊国的山川、地理和吴哥都城所见,绘画成图上呈,明成祖大喜。暹罗破真腊国都吴哥,真腊迁都金边,次年,吴哥窟被高棉人遗弃,森林逐渐覆盖漫无人烟的吴哥。后来有些高棉人猎户进入森林打猎,无意中发现宏伟的庙宇,也有一些当地的佛教徒在庙旁边搭盖屋寮居住,以便到庙宇中朝拜,但吴哥遗迹多不为世人所知。1586年,欧洲方济各会修士和旅行家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游历吴哥,并向葡萄牙历史学家蒂欧格·都·科托报告其游历吴哥的见闻:“城为方形,有四门,有护城河环绕……建筑之独特无与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但达·马格达连那的报告,被世人认为天外奇谈,一笑置之。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



吴哥窟

二、吴哥窟的建筑艺术

吴哥窟布局十分均称,富有节奏。吴哥窟建筑群,有两种形式的对称,镜像对称和旋转对称。从护城河、外郭围墙到中心建筑群,以横贯东西方向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现准确的镜像对称,甚至广场大道中轴线上南北两个藏经阁和两个水池,也对称地分布在两边。从广场大道望吴哥寺,见正中一高塔,两座较小的塔在左右对称地陪衬着,构成一个山字形。寺庙顶层的五子梅花塔群,除了中轴对称之外,有更严谨的两种旋转对称——从东、西、南、北四方,呈现相同的山字形构图,成90度旋转对称。还有第二组90度旋转对称——从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四个对角方向看,也是一样的山字形构图。五座宝塔也只有如此安排,才会有最大限度的对称效果,四面八方地重复展示同一造型主题。

台基结构源自希腊,传入印度,从印度传入真腊后,演变成为吴哥窟建筑重要特色之一。可能是因为柬埔寨常遭受媚公河泛滥之灾,时至今日,许多民居仍在高架上避洪水。吴哥许多古迹都有台基,台基起初可能是避洪水,到后来发展成为吴哥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河水不到的高层建筑,如吴哥窟第二、三层的内院小藏经阁,也都有了台基。回廊是吴哥窟另一个突出的建筑艺术特色。吴哥窟的回廊由三个元素组成,内侧的墙壁兼朔壁,外向的成排立柱和双重屋檐的廊顶。这三个元素除去明显的实用功能之外,对于美感的贡献,三者缺一不可。长长的画廊,数十根立柱,一字排开,为吴哥窟的总体外观,添加横向空间的节奏感。画廊的重檐,为吴哥窟的外观添加纵向节奏感。回廊首先出现于空中宫殿的顶层台基,而在吴哥窟发展到巅峰,三层台基各有回廊,如同乐曲旋律的重复,步步高,步步增强,最终归结到主体中心宝塔。吴哥窟的长廊多种多样,有的有石柱,凡有石柱的长廊或是一边两排石柱,或两边各两排石柱,没有一边一排或两边各一排的格式。因为吴哥窟长廊的拱顶较高,顶拱结构,不是由径向楔形砖镶砌而成的真拱,而是由两段墙壁上方的石砖逐级水平内错,最终在中线合拢,再放上盖顶石而成的叠涩拱。这类叠涩拱顶跨度较小,如果只有单排石柱,单靠一道又高又窄的拱顶,难起防雨作用,因此必需加筑偏廊,增加半个拱顶,加宽拱顶的总宽度,以起到防雨的效果。因此,在同一边的两排石柱,一排支撑主拱顶,一排支撑偏廊拱顶。吴哥窟凡有双柱的长廊必有单边偏廊,只有一边看去是重檐。凡有四排石柱的长廊,即每边各两排石柱,则两边各有偏廊,从任何一边看去都是重檐。长廊有两排石柱的一边是敞开的,另一边是石墙壁。吴哥窟长廊的墙壁,有的是整片雕墙,中间不留窗子,有的开着明窗,可以外望,有的开着装饰性的直葫芦棂假窗。明窗之间或假窗之间的墙壁,装饰着头戴金冠、足带金镯的女神的浮雕。回廊的出入通道,相当考究,分为有塔的塔门和没有塔的廊门两种形式。廊门像个亭子间,在与游廊成直角的方向,向外延伸两三进,每进的亭子有拱顶,有二三对方柱,每进的顶上有雕刻精细的门楣和三角墙。长廊的布局有一字廊、回廊和十字游廊三种形式,十字游廊通常和回廊组成田字廊。从外郭到顶层的长廊形式如下:外郭围墙,直葫芦棂虚窗双柱重檐长廊;基层围囿,雕屏双柱重檐回廊;中层围囿,直葫芦棂虚窗单檐回廊;顶层围囿,明窗双柱重檐回廊;顶层、中层田字阁,四柱十字重檐游廊。吴哥窟的建筑师巧妙地运用空间,用长长的大道显示空间深度感,用回廊的横展,构造出建筑物的宽阔感,用不同层面回廊的透视重叠,构造出建筑物的高峻感。吴哥窟虽无大型的中心建筑,但其外观可以媲美于一座庞大的中心建筑。吴哥窟上圆下方的密檐石塔,上层实心,叠涩拱顶,下层和长廊有机地结合成为塔门,塔内设立神盦。圆形宝塔的轮廓,呈抛物线形,围着八九层美观的莲花檐。吴哥的石塔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9世纪初,吴哥的塔是一座座独立的密檐式塔,10世纪出现了排列在平台上的塔群,如豆蔻寺(921年)、东梅奔(951年)的双子塔。而空中宫殿的中心塔则矗立在有回廊的祭坛之上,11世纪初的茶胶寺(1001年)是典型古印度式金刚宝座塔,有五座宝塔在三阶宝座之上。塔布茏寺(1191年)的宝塔和长廊结合成为塔门长廊,这里可见吴哥窟外郭长廊原型。吴哥窟之所以被称为高棉建筑艺术登峰造极之作,正因为它有机地融合了前期建筑艺术中的宝塔、长廊、回廊、祭坛等要素。宝塔和回廊融合成为塔门回廊,塔门回廊又和祭坛融合为一体,堆栈成为有多层塔门回廊的祭坛。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