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放生群新城子区

时间:2023-03-28 00:20       来源: 未知

nbsp

 天下太平之根本(二)

  家庭教育

  总论

  【首篇】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及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秉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资聪明。

  及至初开知识,即为彼说做人之道。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轮回之转变。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懻慕。再另念佛、念观音,以其增福、增寿、免灾、免难。不许说谎话、说是非、打人、骂人。不许遭践字纸、遭践五谷、遭践一切东西。不许乱吃食物;不许与同里群儿聚戏。稍长,即令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

  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憍惯,养成败类,纵有天姿,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古今大奸大恶之人,皆是有好天资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学圣贤,躬行实践。教令学文字,为应世谋利禄之据,其智识之下劣,已到极底。以驯至于演出废经、废伦、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此种祸乱,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自己纵无大恶,而坏乱世道人心之罪,当与彼子弟同受恶报于永劫矣。

  吾故曰:‘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尤要。’以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所言所行,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镕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以贤母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此种极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

  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俾为母者,唯知溺爱,为父者亦无善教。及至入塾读书,为师者,亦由幼时未闻此义,故亦绝不知读书为学圣贤,不教生徒躬行实践圣贤之道。但只学其文字,以为谋利禄计。而不知学圣贤有莫大之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谋利禄,谋之善,不过现生得小富贵而已谋之不善,现生身败名裂,子夭孙绝者,比比皆是。

  人与天地共称三才者,以有以先觉觉后觉,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能,故得此尊称。若不以学圣学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人之一字,尚是冒名,况与天地共称三才乎?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无有克己复礼,闲邪存诚,及修戒定慧,断贪嗔痴之修德耳!此之修德,最初由贤父母师长而启发之,继则自己孜孜矻矻,努力修持。虽未能即到尧舜与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没者,已天渊悬殊矣。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经云:‘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幸其为尧舜、作佛之机在我,有血性汉子,岂肯以此性德,任人欲所锢蔽,永为沉沦苦海之下愚众生乎?愿世之为父母、为师长、为儿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则吾国幸甚!全球幸甚!(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

  【二】光常曰:‘因果者,释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当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报应,虽佛、菩萨、圣贤俱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又曰:‘善教儿女,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又曰:‘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披学堂提倡男女平权,直是不知世务。须知男有男之权,女有女之权。相夫教子,乃女人之天职,其权极大。不于此讲究,令女子参政等为平权,直是不识皂白者之乱统也。(正编与聂云台书)

  【三】天地以阴阳二气,化生万物。圣人以男女正位,(正位者:素位而行,敦伦尽分之谓也),建立伦纪。天地之大,人莫能名,而人生其间,蕞尔七尺。其与天地并立为三,称为三才者:以其能敦伦尽分,继往开来,参赞化育,不致天地徒有生物之功,此所以人为万物之灵,而独得至极尊贵之名称也。傥不本道义,唯以饮食男女之欲是骋,则与禽兽何择焉?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极。一班无知之民,被外界邪说之所蛊惑,竞倡废经废伦,直欲使举世之人,与禽兽了无有异而后已。其祸之烈,可谓极矣。推原其故,皆由家庭失教,并不知因果报应之所致也。使其人自受生以来,日受贤父母之善教。并知祸福吉凶,自为影响,不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以势胁之,令从彼邪说,否则必死,亦当以得尽伦而死为幸,决不致畏死而苟从也。‘天下不治,匹夫有责’,天下治乱之本,在于匹夫匹妇之能尽伦尽分与否。故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固一切匹夫匹妇之天职,非独指有爵位者而言也。而家庭之教,母教最要,以人之性情,资于母者独多。居胎间禀其气,幼时则习其仪。其母果贤,所生儿女,断不至于不肖。譬如镕金铸器,视其模,即可知其器之良否,岂待出模方始知之哉?国家人才,皆在家庭。傥人各注重家庭教育,则不数十年,贤人蔚起。人心既转,天心自顺,时和年丰,民康物阜,唐虞大同之风,庶可见于今日。是以忧世之士,莫不以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为挽回世道人心之据。(续编石印闺范序)

  【四】今世道人心之病深矣,若只逐事而劝谕之。虽亦可以收移风易俗之效,固不如从根本上致力为得也。所言从根本致力者,即提倡家庭教育,提倡因果报应。俾一切人,各知为人之道,各尽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果能人各如是,则家门兴盛,子孙贤善矣。又须凛福善祸淫,善恶殃庆之说。以之自修,复以之教家人,则家人优入于圣贤之域而不自知。故孔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语非特为有爵位者言,匹夫匹妇,同一责任。古人所谓:‘天下不治,匹夫有责’者,以天下人材,必从家庭中出。家庭有善教,自然子女皆贤善。家庭无善教,子女之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顽恶,二者皆为国家社会之蠹。是知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而因果报应,为辅助教育之要道。自孩提以至白首,自一己以至社会,自为人以至为圣贤,自修身以至平天下,均须依之而得成就。实为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成始成终之大权。标本同治,凡圣共遵之大法也。(续编劝世白话文发隐序)

  【五】吾常曰:‘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曰:‘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更为切要。’盖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而其夫与子之不为贤人者,盖亦鲜矣。其有欲挽世道而正人心者,当致力于此焉。(正编李母黄太夫人墓志铭)

  【六】家庭教育、因果报应,乃现今挽救世道人心之至极要务。若不从此著手,则凡所措置,皆属枝末,皆可伪为。唯从小便教以敦伦尽分之道、因果报应之理,则习与性成,及长而不为贤人者,无是理也。语云:‘天下与亡,匹夫有责!’,匹夫身贱名劣,何得有此责任?须知国家天下,由一人一家而积成。彼有权力者,同室操戈,无权力者,聚党劫掠,与夫荡检踰闲,作奸犯法,只图暂时之侥幸,不顾后来之祸福者,皆由从小未受贤父母之善教,不知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作善者其家必昌,殁而神超善道,作恶者其家必亡,殁而神堕恶道之所致也。使知声和则响顺,形直影端,种瓜则得瓜,种豆则得豆,既造如是因,必感如是果。决不至为求自己安富尊荣,至令杀人盈城盈野,以及国运危岌,民不聊生也。(中略)光因将挽救人心之要,为之点出,俾举世之人,同注重于家庭教育,与因果报应。而家庭教育,母教最要。使贤母从儿女小时,以身率其敦伦尽分之事,又日为宣说因果报应之理,其儿女决定皆成贤人,又何有越理犯分,伤天损德等行为乎?所愿匹夫匹妇,各任其责,庶可贤人杰出而匪徒革心,礼教兴行而天下太平矣!明理达人,当不以吾言为谬妄也。(正编教诲浅说序)

  【七】今欲返乱为治,若不极力提倡家庭教育,则无从下手。而家庭教育,最初当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又须常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则家庭所出之人才,皆为贤善矣。既家家有贤善之人才出,即有少数不贤善者,亦当受其薰陶,与之俱化。故曰:‘天下不治,匹夫有责’此因地而倒,因地而起,由治而乱,由而治之定论也。不依此而欲治,何可得乎?(续编佛学救劫编序)

  【八】国之荒乱,由乏贤人,其源由家无善教而始。而家庭之教,母教更为要紧,故教女比教子关系更大也。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人少有贤母,长有贤妻,欲不为贤人,不可得也。此正本清源图太平之良策也。(正编复江易园书)

  【九】夫天下不治,由于家庭无善教,致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愚顽,二者非国家社会之福。是知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为切要。以今日之贤女,异日即为人之贤妻贤母。人能得贤母之教育,贤妻之辅助,岂有不成贤人乎哉?故曰:‘教子女为天下太平之根本也’! (正编因果为儒释之根本说)

  【十】然世之不治,国乏贤人,其根本皆由家庭无善教所致。而家庭之教,母之责任更重。是以光屡言:‘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为尤要’者,以此。倘常以此与学生说,俾同以此相倡导,则不患不见治平之世矣。(正编复安徽万安校长书)

  【十一】当今之世,世道人心,陷溺已极,只期自私自利,置道德仁义于不顾,几于无可救药。然天下不治,匹夫有责,倘人各兴起,负此责任,各各守分安命,知因识果,孝亲敬兄,敦笃宗族,严教子女,俾成善良。十数年间,世皆贤人,贤贤互益,必召天和,尚何天灾人祸之有?是知阐明因果、善教儿女,为天下太平之根本。(正编裘焯庭与其夫人双寿序发隐)

  【十二】今日世道之乱,为开辟所未有。究其根源,总由家庭无善教,及不讲因果报应之所致也。‘天下不治,匹夫匹妇,与有其责’。能注重家庭教育,及因果报应,则贤才自然蔚起,而天下渐可太平矣。祈与一切人,皆以此说恳切告之。亦居尘学道,自未能度,即行度人之一大要事也。(续编复费范九书)

  【十三】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欲子弟成人,须从自己所作所为,有法有则,能为子弟作榜样始。此一定之理。今欲从省事省力处起手,当以因果报应为先入之言。使其习以成性,庶后来不至大有走作。此淑世善民,齐家教子之第一妙法也。(正编复永嘉某居士书)

  【十四】世乱极矣,不堪言说。推究其由,其近因由百十年来,一切读书居官之人,只知习举业,求功名,不知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若论远因,实由程朱破斥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之所致也。以素未受家庭之善教,并不知人之所以为人,又习闻一死即灭,了无前生后世。一遇欧风所吹,觉此废孝废伦不耻,为自在无碍,遂一致进行。其根本误人,不能不归罪于理学诸子也。光之此语,乃的确之极,平允之至,非妄说也。为今之计,当认真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尤须注重因果报应。此二法互相维持,方能令后之子弟,不致悉数入彼兽域。否则纵有教育,亦难制彼不随邪转也。(续编复宋六湛等书)

  【十五】今之时世,坏至其极。其原由于不知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欲为挽回,宜注重此二法。而家庭教育,尤须注重因果报应。以因果报应,能制人心。除此之外,任凭何法,皆无救药。以心不改良,则一法才立,百弊丛生矣。(续编复卓人书)

  【十六】须知知因果者,居心行事,唯恐或有过愆,必能敦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研穷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八事,虽虫蚁也不敢杀。不知因果者,自杀其父母,尚自夸其功,而极力提倡实行兽化,拟率天下之人,与禽兽了无有异,其心方安乐而畅快矣。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若舍因果,则圣人佛菩萨,亦无法可设矣。今乱至已极,欲图挽救,务必注重家庭教育、因果报应。于儿女初开知识,始学说话时,即以因果报应等事理,循循善诱而薰陶之。俾其深信因果报应,毫发无爽,此即致治弭灾之根本也。切勿以为宽泛而忽之,则幸甚。(续编复战德克书)

  【十七】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位,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以启迪之也。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即不欲希圣希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须要从浅近处著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时栽培成性,如小树标使壁直。及至长成欲令其曲,不可得也。(正编复洪观乐书)

  【十八】人与天地并称三才,非徒然也,必有参赞化育之功,方可不愧。否则,行肉走尸,毕生污秽天地,何可云三才乎。能体此意,以教童蒙,必能尽心竭力,因材施教。先以道德为本,次及文艺之末。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常时讲谈,令彼知为人之道。居心动念,作事吐语,俾各淳善,便可为入圣之基。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其此之谓乎。果能以此心教人,则自己学品日进于光明,人将感而化之,不待督责,以期相从也。‘天下不治,匹夫有责’。今日之国乱民困,同室操戈,竞欲相戕,民不聊生者,皆家庭父母无善教,学校之先生无善教。致有天姿者,习成妄为,无天姿者,甘为匪顽。汝能秉正本清源之心,以行培植人才之事,即是不据位而行政,不升座而说法矣,何乐如之。(续编复卓智立书)

  【十九】求子三要: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随流’。此三要事,务期实行。再以至诚,礼念观世音,求赐福德智慧光宗华国之子,必能所求如愿,不负圣恩矣。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者。若不节欲,则精气薄弱,必难受孕。即或受孕,必难成人。即或成人,以先天不足,决定孱弱。既无强健勇壮之身力,亦无聪敏记忆之心力,未老先衰,无所树立。如是求子,纵菩萨满人之愿,人实深负菩萨之恩矣。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者。欲生福德智慧光宗华国之子,必须敦伦尽分,孝亲敬长,善待眷属,愍恤仆使,此行之家庭者。至于乡党亲朋,俱宜和睦劝导。俾老者善教儿女,幼者善事亲长。常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愿生西方,永出苦轮。普为同人,恳切演说,令培出世之胜因,咸作守道之良民。能如是者,一举一动,悉益自他,一言一行,堪为模范。所生之子,必能超群拔萃,大有树立。菩萨固能满人之愿,人亦可慰菩萨之心矣。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随流’者。古昔圣人,皆由贤父母之善教而成,况凡人乎。若求子者,肯用胎教之法,其子必定贤善。从受孕后,其形容必须端庄诚静,其语言必须忠厚和平,其行事必须孝友恭顺。行住坐卧,常念观音圣号。无论出声念,默念,皆须摄耳谛听,听则心归于一,功德更大。若衣冠整齐,手口洗漱,出声念默念,均可。若未洗漱,及至不洁净处,并睡眠时,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若至临产,不可默念。以临产用力送子出,若闭口念,必受深窒之病。产妇自念,家属皆为助念,决定不会难产,亦无产后各种危险。果能如此谨身口意,虔念观音,俾胎儿禀此淳善正气,则其生也,定非凡品。及儿初开知识,即与彼说因果报应,利人利物者必昌,害人害物者必亡。须知利人利物,乃真利己,害物害人,甚于害己。作善必得善报,作恶必得恶报,及说做人必须遵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方可不愧为人。否则形虽为人,心同禽兽矣。不许说谎,不许撒颠;不许拏人什物;不许打人骂人;不许遭践虫蚁字纸五谷东西。举动行为,必期于亲于己有益,于人于物无损。又须令其常念观音圣号,以期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幼时习惯,大必淳笃,不至矜己慢人成狂妄之流类。如此善教,于祖宗则为‘大孝’;于儿女则为‘大慈’;于国家社会则为‘大忠’。余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者,其在斯乎?其懿德堪追周之‘三太’,庶不负称为‘太太’云!愿求子者,咸取法焉,则家国幸甚!(续编求子三要)

  欣厌谨案,以上总论家庭教育。

老树春深更着花——纪念金陵刻经处创立140周年

肖永明

清同治五年(1866年),“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居士,“奋起末法苍茫,宗风歇绝之会,以身任道”,创立金陵刻经处。从此,中国近现代佛教波推浪涌,开始了全面复兴。140年来,金陵刻经处与整个近现代以至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中国佛教发展,宣流法音,绍隆佛种,做出了巨大贡献。

刻经讲学 兴衰继绝

晚清中国佛教衰敝,学佛信众几乎一经难求。1866年,杨仁山居士发起倡印《净土四经》,标志着金陵刻经处正式创立。从复兴中国佛教着眼,金陵刻经处刻印流通经籍,立义高,简择严,涵盖广:所刻印经籍以弘法布教为目标,所印经籍全部重新加以句逗、分段和校勘,使版本更加精审,更加便于学人读解,使经义得到更加清晰呈现,义学振兴有据;所刻印经籍对文义浅俗、迷信附会之书及伪经伪论严格简别,从经籍源头上杜绝了相似佛法的泛滥,保证了佛教正法的弘扬;所刻印经籍不拘一宗一派,涵盖面广,特别是杨仁山居士通过南条文雄从日本寻回中国宋元以后失传的隋唐古德着述300多种,择其精要刻印流通,使三论宗、唯识学等宗派得以旧义复明、宗旨重光、绝学恢复。金陵刻经处所刻印的经籍,为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提供了可靠的经典依据,也是近代中国佛教得以复兴的基础。近代中国佛教也从此走上各大宗派全面复兴之路。

金陵刻经处不仅以印经流通为本,精益求精,而且在杨仁山居士的倡扬下,金陵刻经处成了近代中国推阐佛学义理、推动社会思潮的佛教文化中心。1896年,谭嗣同赴南京候补江苏知府,来到金陵刻经处蜓钊噬骄邮恐吹茏永瘢邢胺鹧В善浯碜鳌度恃А罚苑鸾汤砟铋F铸新学,提倡变法维新,轰动一时,肇始了佛学对当时社会思潮乃至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由谭嗣同而章太炎,旁及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时间,佛教思想融会社会新思想,鼓荡社会变革、革命风潮,影响了整个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取向。

1904年,欧阳竟无前来探求佛法真义,追随杨仁山居士精研佛学,发扬光大千年绝学法相唯识,创办支那内学院,影响一代治学风尚。1908年,杨仁山居士在金陵刻经处创办祗洹精舍,这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学校之一。杨仁山居士为振兴中国佛教而办学,吸引了一批青年才俊来此参学。太虚大师这样的中国佛教革新领袖人物即从此脱颖而出。现代中国佛教僧俗两系精英,正是从金陵刻经处开始,将杨仁山居士开创的佛学风尚,引向了更广更深的领域。

杨仁山居士创办金陵刻经处,讲学以刻经,阐教以益世,始愿之宏,垂谟之远,都源于老居士无限深广的悲誓宏愿。

有愿力之宏,便有信心之坚定。杨仁山居士在百事堪哀的当时就深情地展望:“就目前世界论之,支那之衰坏极矣。有志之士,热肠百转,痛其江河日下,不能振兴。然揣度形势,不出百年,必与欧美诸国,并驾齐驱。”这种深广的爱国主义情怀,给金陵刻经处事业增添了异彩。

十方护持 薪火相传

杨仁山居士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他之后,金陵刻经处事业能够继承发展、发扬光大。他悲愿深彻,遗嘱“经版所在,遗体所在”,要永远守护金陵刻经处的延续发展。为了从体制上确保金陵刻经处的永续发展,杨仁山居士通过在金陵刻经处成立的佛学研究会,发起商议维护金陵刻经处办法,商定欧阳竟无、陈镜清、陈宜甫3人分负编校、流通、交际之任,共同负责刻经处事业,提议推举董事,选出着名护法居士梅光羲、李证刚、蒯若木、濮一乘等11人为董事,组成董事会,监督管理金陵刻经处,具备了十分超前的现代管理组织理念和形式。董事会的出资护持,使金陵刻经处在杨仁山居士之后的继续发展获得了一定的保障。在董事会的勉力护持下,时局动荡、风雨飘摇之中,金陵刻经处仍然得以艰难维持。

1952年,陈宜甫去世,刻经处看守无人。赵朴初居士在上海接到杨氏后人告急书,深感刻经处之重要,便邀集沪上缁素大德圆瑛、应慈、持松、妙真、清定法师及林子青、游有维、李赞侯居士等开会,组成金陵刻经处护持委员会,推赵朴初居士为护持委员会主任。护持委员会出资并派徐平轩居士主持恢复刻经处业务,金陵刻经处从破残不堪的残局中被挽救过来。

1957年,金陵刻经处成为中国佛教协会直属事业单位,根据中国佛教协会的统一安排,全国各地主要经版资料一起归并到金陵刻经处集中保管使用,使金陵刻经处经版增至15万多块,成为全国汉文佛经刻印收藏中心,补齐印行流通了《玄奘法师译撰全集》等大部类经典,在全国佛教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欧阳竟无弟子、当代佛学大师吕澂先生,携支那内学院经版图书资料回归金陵刻经处,在金陵刻经处负责组织编撰斯里兰卡发起编纂的英文《佛教百科全书》中国卷,培养中国社会科学院委托培养的佛学研究生,指导金陵刻经处工作。杨仁山、欧阳竟无、吕澂一脉相传的金陵刻经处法脉文脉,重现光华,熠熠生辉。

“文革”中,金陵刻经处与全国佛教寺院一样,也受到冲击,人员遣散,图书资料被送去回炉。因国务院直接关怀,来电要求保护,所藏经版中12万多块得以保存下来。1973年,旅居美国的杨仁山居士孙女杨步伟和孙女婿——国际着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回国观光,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他们向总理提出恢复刻经处的请求,周总理当即指示“保护恢复金陵刻经处”,吩咐参加会见的赵朴初居士规划恢复。金陵刻经处的恢复工作遂于“文革”中启动,这在全国佛教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赵朴初居士9次亲赴南京,得到江苏省、南京市有关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解决了许多难题,金陵刻经处业务得以真正恢复。

全面恢复后的刻经处,印经流通、佛学研究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1982年重印首批经书以后,持续不断地印行流通了大量经典,特别是《藏要》、《玄奘法师译撰全集》、《普慧藏》等大部类佛教典籍的印行流通,很好地满足了佛教界的需求,为当代中国佛教做出了贡献。1990年,得到香港宏勋法师发起捐助,金陵刻经处购置了现代印刷设备并逐步更新,在传统印刷的基础上,又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刷新版佛教书籍,进一步扩大了刻经处印经事业的内涵,满足了佛教善信的新需求。

今年,金陵刻经处传统木刻雕版印刷技艺又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是金陵刻经处历史地位和重要影响的体现,也是金陵刻经处进一步发展的殊胜因缘。

十方护持,薪火相传,金陵刻经处创立140年以来,在杨仁山、欧阳竟无、吕澂三代佛学大师薪火相承、踵事增华下,在各级党政领导及各方大德长老善知识的大力支持、倾心护持下,形成了非常优良的传统和非常广泛的影响,延续发展至今。在今后的日子里,这一几度兴衰而慧灯不熄的着名佛教文化机构,老树春深更着花,必将继续常明慧炬,为佛教、为社会放大光明、做大贡献。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