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适合放生什么鱼类

时间:2023-05-22 08:14       来源: 未知

萍乡适合放生什么鱼类

  孙燕

  众生无始劫来在六道头出头末,皆因迷而不觉,追逐外境,冤枉造业受报。

  本师释迦文佛,不怕浑身落草,现八相成道,皆是为了一大事因缘,唤醒梦中众生,即所谓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一切众生本俱无漏智慧无量功德,不假外求”。只要息下向外攀援的心,有所求、有所得的心,回光返照,一凛觉,即恢复本来,归家稳坐,大事毕了。

  因此学佛是转众生的知见(情见)为佛的知见(超情离见)。

  修行人做功夫,开始会跟着境界跑,因为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太重,着相动惯了。现在学佛了,知道自心本来清净无染,具足万德,就要逆着我们着相的习气,不跟境界转,不跟念头跑。是非、得失、荣辱、成败……所有二元对立的境界都是我们“大光明藏”内明心中物,是真如本心的妙用,是因缘和合的幻境,是无自性的。真正了达这一切相都是我们佛性的显现,我们就不再做六贼(六根)的奴隶,时时使主人公“惺惺着”,让这六贼起无量无边的妙用,以广利有情。

  二六时中,一切不住。一切境界都是假的,是我们真如妙心所现,是佛性的影子,不在被六尘、六根、六识所蒙蔽,为大众做一切事,而无爱憎取舍的心。所谓《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心”道人,“本色”道人是也。

  《大日经》云:以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如实知自心。学佛是大丈夫事。观十方法界无余有情犹如自身,为度脱故;了知诸法无自性,皆真如妙有故;心本无生因境有,理寂事自寂故,若能当下息下一切心,在无心可心的这个光景,承担下来,时时安住在这个本位上不动摇,做一切利益众生的事,这就是修行。

  修行人能时时在法上用功,不管是持咒、念佛或照顾话头,都是在转妄心为真心。真妄非一非二,常有比喻如水与波。所以,不是要除妄念,而是不被妄念牵着走,不压不随。

  果能时时心空,久久功熟,定能“平等不二”,从有为入无为,上上升进,成大道的。

  啰啰嗦嗦讲这么多,实际都是废话。无说才是真说,一切语言文字都是方便。宗下说“从门入者总非家珍”,必须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用功才行。

  南无阿弥陀佛,

  佛子 本雯 (孙燕)

雪漠:放下觉受的标签

  信心增上时,法执重感性。

  偏执到极端,错觉成幻境。

  正慧斩虚妄,无执亦无惊。

  时时当警觉,护持身与心。

  避免陷边径,中道通圣城。

  当你的信心与日俱增的时候,你的修行状态就会越来越好,但与此同时,你又会产生另外一种执著,对法的执著。这是一种非常感性的东西,不够虔诚的人还不会产生这种执著。但是,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生起执著便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有些人会说他们看到了本尊,看到了很多光,看到了佛,等等。这些感性的东西很难从逻辑上解释,它们都可能是法执所致。或许是因为他非常偏执或者对法相当执著,而且紧张到了极致。这时,他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他的气脉明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于是便出现了幻境。对所有幻境,无论内容如何,好还是不好,你都不要执著。如果执著幻境,你就会认假成真、执幻为实,进而可能入魔。

  你要牢牢记住,修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调伏你不听管束的心。因此,不管什么样的觉受、什么样的神通、什么样的境界,都不会比你的平常心更加重要,也不会比你的智慧是否有所增长更加重要。当你想知道自己修行状态如何的时候,就观察自己的心,看看贪、嗔、痴、慢、妒是不是少了一点,对世界的爱是不是多了一点,心量是不是更大了。换句话来说,在修行的路上,只要是跟心性无关的东西,都是一些附加作用。你不要因此而沾沾自喜,也无须因此而惶恐不安。你只需把它当成路人,放宽心,静静观察,渐渐平复你的狂喜、不安或散逸的心。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任何殊胜觉受都是标签,你并不需要标签,你真正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坦然、寂静、清明的心。

  那么,假如出现了幻境,又该如何抽身呢?这时,你要提起正念,用你的智慧之剑来斩断虚妄。对此,禅宗老说,佛来也杀,魔来也杀。正慧自然会把虚妄之境斩断的,所以你不要执著、不要惊喜,也不要害怕。你要明明白白地知道,那只是一种幻境而已。同时,你要养成时时保持警觉的习惯。适度的警觉是你最好的防护雷达,只要你用好它,就能护持好你的身心。

  不过,你在明白一切都是幻境的同时,也要提防自己陷入一种消极的虚无主义状态。虚无主义,是一种偏空的态度,它跟执幻为实相对,都是有失偏颇的。你知道,什么东西过了度都不好。就像我们所说的警觉。你时常要生起警觉,但又要注意不能过度警觉破坏真心的本体,所以说,要做好一件事情,掌握好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度”,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道。至于具体什么才是中道,你就必须在修行与生活的过程中自己慢慢去摸索,去调整了。

  边见,是指极端化的观点,也就是非黑即白;而中道,则是其间的灰。黑里面要加入多少白,才能调制出最悦目的灰,这就需要你一点点去调试了。

  在修行中,“避免陷边径,中道通圣城”。你既不能执著于“有”,也不能执著于“空”,否则就会陷入边见。陷入边见会产生什么样的危险呢?执著于空,你就会陷入顽空、无记,变得不辨是非,进入一种无知的状态;执著于有,把一切虚幻无常的事物都看做恒常的存在,你就会产生诸多执著、贪欲,生起无穷烦恼。

  所以,你一定要实践中道,才能得到究竟的解脱。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