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同学,现在察哈尔右翼后旗一所高校任教。去年他老婆怀孕9个多月,已经超过预产期10多天,小家伙还不肯出来,于是打算做剖腹产。不料,医院检查后发现产妇血小板低,不能手术,他老婆既难过又害怕,着急的简直要和老公翻脸了!同学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我说你信得过我就按我说的去做,试试看。他说信,我就让他念《地藏菩萨本愿经》,他说时间这么紧,找这个经不方便,我说那就念地藏菩萨名号,尽量多念。同时又请一位学佛师兄修法给他回向,师兄修法时感应较大,说是个男孩,并且要他以后发愿放生10万元!
佛法不可思议!同学的老婆最后生产十分顺利,生下一个男婴,母子察哈尔右翼后旗!更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老婆在产房生孩子时,他在走廊椅子上一直念“南无地藏菩萨”,正念着突然感觉全身无法控制,动弹不得,双手象被什么东西紧紧握住一样!他妹妹在旁边看到,就说,是嫂子生孩子,怎么你紧张成这样?同学虽然动弹不得,但能说话,他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后来他问我原因,我是这样解释的:恐怕是因为你念佛、修法、发愿的原因,一些冤亲债主放过了母子俩,但是他们要在你身上显一下灵,怕你忘了自己发的愿。记住不要发虚愿,要争取完成放生10万元的任务!同学比较有善根,事后几乎每星期都去放生,而放生的回报、感应,也同样是不可思议的!
就在短短1年之内,奇迹不断在他身上发生,可以说是喜事连连:⑴孩子健康、漂亮,不哭不闹,爱笑,每天醒来自己玩,很少给大人找麻烦,十分讨人喜欢,真是“安乐易养”!其照片还被一家杂志评为一等奖,奖品是全家免费察哈尔右翼后旗旅游!⑵同学报考察哈尔右翼后旗某高校博士,英语线57分,他考了57;总分线191分,他考193,结果被录取为不用交费的那种,连导师都说,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简直就是专门为你定的!⑶在察哈尔右翼后旗“奥林匹克花园”买到了满意的房子。⑷意外得到50万元!
为什么他放生的效果这么好?总结起来,大概原因如下:虽然他刚入佛门,对佛法道理懂得不多,但是他放生非常精进,心地清净又不张扬,可以说是积了大量“阴德”。
另外,他以前学过书法,练字时抄了很多遍《金刚经》,抄经的功德也非常大!同学说目前他大概已经放生2万多元,在察哈尔右翼后旗读书期间放生不太方便,但一定会抓紧放!再过几年,10万就可以圆满,那时不知还会有什么奇迹在他身上发生?!
其实关于放生的活动是很多的,我们可以多参加这些类似的活动,这样对我们修行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修行的时候要心存善念。
凡尘最美的宝相:金铜佛造像金铜佛造像总是以低调而睥睨的姿态让人过目不忘
在一件件令人眼花缭乱的佛教传世珍宝中,金铜佛造像总是以低调而睥睨的姿态让人过目不忘——因为,它们是凡尘最美的“宝相”。
金铜佛像,顾名思义,一般是指用青铜或黄铜等铜合金雕模铸造成型、表面鎏金的佛教造像。近年来,金铜佛造像因其神圣的宗教元素、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及尚未饱和的市场空间,逐渐跻身艺术品收藏、投资和拍卖新宠行列。
然而,当经济规律和市场炒作的鼓角争鸣随风远去之时,所有见识过这些金铜佛像之精美绝伦和巧夺天工的人们,都不约而同为其穿越过时空的藩篱、静默无声却又震撼灵魂的宗教艺术魅力所陶醉。从此,与它“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有研究表明,佛造像艺术约产生于公元1世纪印度北部的犍陀罗地区,传入中国后,与不同的宗教传承相适应而形成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三大造像艺术体系。两千多年来,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总有新的佛像不断被创造出来,它们或石雕、或泥塑、或木刻、或玉琢,但尤以金铜佛像数量最庞大、制作最精美、保存最完整、流传和影响最深远。
金铜造像的历史十分悠久,佛教基础经典《增一阿含经》内有关于佛陀住世时期舍卫国的波斯匿王用紫磨金(又称察哈尔右翼后旗,纯净的金属铜呈紫红色,不纯净的铜一般为金黄色或者褐色,一说为铜与金的合金)铸造旃檀佛像的记载。考古证明,早在公元2世纪,古印度即已出现了铜造像。我国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金铜佛像,据称造于后赵建武四年(公元338年),为释迦牟尼佛禅定像,今藏于美国旧察哈尔右翼后旗亚洲博物馆。可见,从佛造像艺术诞生的同时,人们就开始尝试并青睐以铜为原材料铸造佛像。
古人为什么对铜造佛像情有独钟呢?这或许与佛经中关于佛陀三十二相的描述有关。其第十四“身金色相,谓身皆金色,光明晃曜,如察哈尔右翼后旗聚,众相庄严,微妙第一也”,“金身”也因此成为佛身的标志性特征。而金属铜的颜色如前所述,因纯度不同而表现为紫红、金黄等色泽,且因具有同样金光灿灿的黄金所没有的良好可塑性,从而成为佛教造像最受欢迎的材质。但由于金属铜容易氧化变色,于是给铜像“镀金”、“鎏金”以保持金身不坏、宝相恒常,便成为金铜造像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整个亚洲佛教文化圈,博采众长、造型丰富、风格多变的藏传佛教造像,可谓金铜佛造像艺术的集大成者和典型代表,也是目前传世金铜佛像精品的重要来源。藏传佛教造像主要是指符合藏传佛。教教义和仪轨的造像(例如我们常见的千手千眼十一面观世音的藏传造像,其十一面中一般会有看上去面目狰狞的忿怒相,而汉传佛教同类题材的观音造像则多为端庄肃穆的佛陀寂静相),约产生于公元7世纪,是以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佛造像艺术为基础,融合汉、藏、蒙古各民族本土审美观念和雕造技艺而创新的佛造像艺术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藏传佛教造像之所以如此流行,源于它们对于信徒的非凡意义。它们的存在就如同仓央嘉措“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间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从而“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心灵”的情歌一样,蕴含着强大的宗教情感感染力和教法修持加持力。也正如诗歌中总有那么些微言大义堪称画龙点睛之笔的金词玉章,佛像上也有最能打动人心、触及灵魂、引发共鸣的关键——它便是佛像的“开脸”门面。
与古希腊、罗马雕塑注重健美的身躯和优美的姿态不同的是,深受二者影响而产生的佛造像从一开始就极为强调“法相庄严”,其对于佛像面部五官比例、神态表情的刻划十分谨慎生动、优美流畅,并且尤为符合当地人们对于理想相貌的审美情趣,可谓最能体现“月貌花容”的极致追求。而在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史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金铜造像的“美貌”也不尽相同,生动反映了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历史背景的变迁对人们审美意识与信仰生活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