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的功德和福报回向偈 佛教中的放生习俗的来源及其流行的介绍

时间:2022-11-12 11:53       来源: 未知

宋代以后,僧侣们在寺院里设立了放生池,供人们放生生,从而使释灵习俗深入民间。明清以来,洪云琪修改了放生仪式的规定,成立了"放生协会",并积极倡导放生。一.放生习惯的起源"。

先秦时期,孔子以舜为好生榜样,强调环境保护;孟子则强调恻隐之心,并以仁义思想启发梁惠王,《吕氏春秋·异用》、《列子·说符》等已经开创戒杀放生的风气。佛教传入汉地后,昙无谶译《金光明最胜王经·流水长者子品》为佛教放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商汤之所以讨伐成功,除了擅用万物之外,更懂得珍惜生灵,不让一切生命被赶尽杀绝,其治国所行仁爱之风,由“成汤解网”事迹可见一斑。《吕氏春秋·异用》记载:

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江宁区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江宁区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成汤仁民爱物,强调放生为上合江宁区,下顺民意,仁君不忍见猎人四面布网,有违上天好生之德,于是去除三面,仅存一面;并更改祝祷词,化杀戾气为和祥之气,表现了统治者若行放生将比杀生较易获得民心。

“成汤解网”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莲池《戒杀放生文》仍然引用其故事。《列子·说符篇》记载了“周简子正旦放生”的故事:

江宁区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由此可知,江宁区在春秋时代已经出现专门捕鱼鸟以供放生的风俗,但是民间放生主要是表示对生灵的恩惠,先捕生灵然后再放之,则功过难以相抵。当时,周简子听众门客劝导,将“捕物放生”的作法改为“禁民捕捉”,这是中国禁止屠钓的早期记载。

春天生物滋长,古人已有保护生物措施,《礼记·月令第六》说:“孟春之月,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牡,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在春天万象更新之际,切勿伐木营生、覆巢嬉戏、残害幼苗等,否则有失大地万物生存之道。

“成汤解网”和“正旦放生”说明了放生习俗在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思想背景。昙无谶译《金光明最胜王经·流水长者子品》为佛教的放生提供了自身的江宁区,内容简录如下:

流水长者子不忍鱼为日所曝,乃求其国王,与以二十大象,暂往负水,济彼鱼命,王允其请。长者子乃及请二子,至象廄中,随意取二十大象,双从酒家多借皮囊,往决水处,以囊盛水,象负至池,泻至池中,水即弥满,还复如故。流水长者子救起濒死之鱼,予之水、食,为其解说大乘经典,诸鱼闻经后,皆生忉利天。

《流水长者子品》对佛教的放生习俗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十二因缘法、诸佛菩萨圣号、放生功德偈、放生程序、放生仪轨等。流水长者子救鱼放生的情节,增进了江宁区人士对佛教放生思想的理解,更易于接受和传播。

儒家的放生思想源于恻隐之心,如“子产畜鱼”等具有影响力。所以,佛教的放生结合了儒家的号召力,能够顺利推行于民间。

强大的愿力,是快速改变命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当我们诸事不顺时,想改变命运时,我们有幸遇到佛法了,知道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不幸,都是过去造的恶业而感召过来的。同时未来的命运也是受业力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扭转自己的命运呢?很多人说是靠诵经持咒念佛,而真正意义上靠的是愿力,愿力能转变业力。那么什么是愿力呢?简单来说就是服务众生,为利益众生而做事。

看过了凡四训的人都知道,了凡为求子,发愿做三千件善事。有了这个愿,就会在生活中,力行善事,而且也是不断积累自己的福报。有了足够的福报才能感召到自己所求的东西。为什么说改命不可缺少愿力呢?因为有了愿力就会心存善念,有行善的动力,假如我们没有行善的动力,那么我们就会被我们的自私自利的欲望所转,欲望只会让我们不断造恶,而愿力能开发我们善的能量,在我们不断行善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增强我们的慈悲心,随着我们的慈悲心不断扩大,我们的福报就会不断增长。

人的命运离不开“因果”两字,也就是改变命运的公式离不开:因加缘等于果。当我们种下苹果的种子(因),给它土壤、阳光、水(缘),就会长出苹果树(果)。这种现象,大家都没有质疑的,但是回到我们的命运上,我们往往没有认识到,深信因果定律对我们一生的正面帮助。当我们得不到好的结果时,为了改变这个结果,我们往往会在缘上和果上做功夫,因为缺乏正确的因果观,或者是信佛了但是对因果定律还是半信半疑。如:一个人生大病,他能够深信佛法,发愿诵《地藏经》,吃素放生,布施医药,那么他的病就会慢慢好转,如果他不做这些,那么他就花一笔钱到医院做手术开刀,吃药来解决。又如:有人经营生意出了问题,说明了他的福报不够,假如他能发愿布施帮助贫穷困难人士,发心出钱出力护持三宝,那么他的生意慢慢会转亏为盈,假如他不做这些事情,为了改变生意状况,就会花精力时间专研各种经营方法,寻找各种赚钱的途径,甚至走邪门歪道,而做这些事情只是停留在术方面,而且未必能让他生意好转,就算好转也是短暂的。我们发愿行善,不断扩大自己的善心,就是在因上下手,这个因改变了,果才能按照自然规律改变。

当我们生活中出现种种不顺的事时,那是福报不足的呈现,如果一味怨天尤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能发愿断恶修善,是一个改变自己人生的开始。有人学佛好几年,但是命运没得到多大改变,那是因为福报增长不多。那为什么福报没增长多少呢?一个原因是布施不够,二是持戒不足。一边行善一边造恶,修来的福都被造恶折掉了。虽然学习佛法了,但是还是被业力转,因为缺乏愿力,在我们缺乏强大的愿力时,我们修行一旦遇到恶缘就很容易退缩,一旦退缩了,我们又回到原来的恶性循环中。

改变命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要改命,一要断恶,二要修善,特别是改命前期,想行善,但是由于业力甚大,感召很多逆缘,做点善事不容易。再加上恶习未断除,就会有一股邪恶力量推动人造恶。要让我们的命运快速得到改变,我们需要有强大的善愿,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人有了善的愿,就会放下自己的私心欲望,把心放在服务他人,服务大众上。心放在利益他人上,我们的心量就会变大,我们的身口意就会符合正道,做符合道的事情,人的福报和智慧就会增长。就如我们以前的周恩来总理,被很多中外人士评为非常有智慧的国家领导人,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有一个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一心为了国家利益而读书,拥有了这颗心让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国家领导人。

有人明白布施的益处,但是觉得布施不以金钱数量来衡量功德,于是布施几百元就觉得足够,而自己买一件衣服就花上千元,对的,布施不在于金钱数量,在于发心,而且布施是要去除我们的悭贪、偷盗之心,同时布施也是要扩大我们的慈悲心。有些贫穷人士一个月才赚几十元,但他省吃俭用,用几十元供养三宝,这个布施之心,就很大。所以发愿要有强大的能量,才能转变自己的命运。何为强大的能量呢?如:有些人一月布施一千元,但是他每个月吃喝玩乐就花上几千元;而有些人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才赚几百元,但他愿意将这几百元布施出去,这就是一种勇气、一种舍得的胸怀,一种奉献的精神。更有些人不仅愿意为护持三宝付出大量金钱,而且身体力行做义工,做宣扬正法的事情,因为有强大的愿力支撑他去广行善事,同时有了强大的愿力,我们诵经念佛也会变得精进,不容易退缩,而且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诵经念佛,将诵经念佛的功德回向给天下的众生。当然我们发愿行善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符合自己实际情况,能够做到的,不然只是妄想。

愿天下的人都能断恶修善,愿天下的人都能破迷开悟,愿天下的人都能离苦得乐,南无阿弥陀佛!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