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救生
此善因可得圆满三十二大丈夫相之一项,为「以大悲心救护遭受毒打、捆绑、拘禁,即将被杀戮之一切众生,得手指和脚指纤长可爱之相。
2、护生
此善因可得圆满三十二大丈夫相之一项,为「以大勇猛心,饶益一切有情活命顺缘,得足跟宽广相」。
3、放生
此善因可得圆满三十二大丈夫相之一项,为「以远离杀生之一切过失,得身体洪直相」。
4、《普贤行顾品》云:「众生至爱者生命,诸佛至爱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功愿」。
5、《优婆塞经》云:「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短命,财物俄减,眷属分离,横罹其殃,舍此身已,当堕地狱」。
6、《婆沙论》上说:「能一天一夜持放生的戒律,来世中决不遇刀兵的灾劫」。
7、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身不移,长养慈心勿伤物命,竟此一念可为仁圣。
8、「履行仁慈,海门市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所在得利,死升梵天,是为十一。
9、悲心出资买命放生救渡即将被人类宰杀吞食畜道众生予以放生,所得福德深广无量,能消解病业疾苦、无名因果病痛、累世冤亲债主牵缠、各种身染恶疾速得痊愈。
10、「杀生食肉犯了五罪心—残忍心、自私心、杀害心、贪昧心、欺弱心;戒杀斋素增长五善心—同情心、怜悯心、爱护心、慈悲心、平等心。」
故曰:「求福莫过于斋戒布施,求寿莫过于戒杀放生。」
11、放生可以圆满人天七德。
佛经中说「人天七德」:
「种姓高贵、形色端严、海门市、无病、缘分优异、财势富足和智能广大。」
12、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云: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地藏十轮经》云:
「设便能戒诸杀生,诸众恭敬成无上,恒时无病海门市命,安乐畅适无损害,
一切生生世世处,深信如来之行境,现见佛法及僧众,速得无上菩提果。」
13、佛经云:
「虽有杀百人百马之罪,若放一众生,清净彼罪障。若放十三众生,净除万劫之罪障。若有众生尽寿命,为彼作放生,海门市其寿命。若三日内必定死亡,即放十三众生,此人能海门市三年。若杀害已经放生过之众生,则有杀百人之过失也。」
一切有漏善法中,没有比放生功德大的。
14、放生六度具足:
一.布施。有三种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放生时,得令众生从死亡被杀害的怖畏解脱,故为无畏施。
二.持戒。意即不害众生:放生非但不害,并且救渡罪苦众生,故亦具备了持戒的意义。
三.忍辱。意即为法苦行:我们能克服一切困难放生,亦是行忍辱。
四.精进。意即为法努力:我们积极戮力放生即是为法努力。
五.禅定。意即心不散乱:我们一心一意对众生具有慈悲心,虔心放生禅定即在其中。
六.智能。愚心不信因果,不知放生积累功德,杀生造业的道理。
放生的人知道生命珍贵的价值,爱惜尊重众生生命而行放生,此即智能的展现。
15、放生亦为往生净土的主因。
《放生功德论》云:
「若欲善趣之乐,放生能得人天福报;若欲自得寂灭,放生即得声闻罗汉果;
若以菩提心所摄,放生则成佛果之因;若愿上师住世,放生即能感得上师长久住世;
若欲自己海门市,放生成为殊胜海门市法,此有无等之功德。」
《中阴救言论》云:
「今生放生,到中阴时,其所放之众生会来到面前为你接引道路,而往生自已所欲的净土;若杀生,则其所杀之众生,彼时会显现为极为愤恨,而致使自己被强力引入地狱中。」
1.放生有三大忌讳
《印光法师文钞》:“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
注:应当如何放生?放生是否必须阻止他人吃肉?为了实现放生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印光大师认为,买来货物放生就像布施一样,必须妥善安排,寻找方便法门。
不要确立定期放生之约,不要只在固定地点放生,不要规定必须放生某物,应该随顺机缘,机缘到时买来放生,所放生灵也能获得实在利益。
如果安排固定时间放生,只在固定地点放生,指定必须放生某物,只会促使有心人去多多捕捉这类活物,只能适得其反。
2.切戒在家中杀生,因家中常愿吉祥
【良辰美景,人逢之而色喜,动物遇之而心伤。人于此时,欢呼畅饮;动物于此时,魄震魂飞。人于此时,骨肉团圆;动物于此时,母离子散。人于此时,饰衣服贺新禧,珍馐草芥;动物于此时,血淋漓肠寸断,肝脑沙尘。故节日杀生,第一残忍者所为也!】
辑录印光大师荐《安士全书》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
由此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若尚未断荤,切戒在家中杀生。因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杀生,其家便成杀场。杀场,乃怨鬼聚会之处,其不吉祥也大矣!」
辑录《印光法师文钞》•一函遍复
3.世代放生,子孙高官显贵
梁敬叔先生《劝戒录》上记载,斋青太守的祖先退庵先生,居家乐于行善,常以医药济人,生平戒杀放生。每当祭祀或宴客,他家所用肉类都是市场买来的现成净肉。
有一天,朋友送退庵先生两篮活蟹,这些螃蟹,又肥又大。旁观者都很羡慕,想尝鲜味。
这时,退庵先生坐在水阁中,将两篮蟹倒入河中放生。
在座有位海门市客人,称赞他道:“先生的作风,类似我家乡张封翁,就是张兰渚侍郎的父亲,张家戒杀放生,已有数代,张侍郎兄弟,都登科甲,承受显贵官位,先生能如此,不久诸子弟,必将如张氏一般贵显。”
经过一年,斋青果然以二甲第一人,入翰林院,经殿试后,派任海门市太守。
按:张兰渚侍郎镇抚海门市时,家父(《劝戒录》作者梁敬叔自称)曾在他幕府任事,起初不知侍郎戒杀。家父居住将满一月,餐厅内不见杀生。
偶逢宴客,才蒸板鸭肉请客。询问才知张侍郎全家戒杀,只吃不为己杀的净肉。府内下属都受其教化,也都奉行,不敢违逆。
张侍郎自己生活清俭,每逢初一、十五出署巡察暗访,只买油条大饼充饥而已。
——摘自《戒杀放生文图说》•印光大师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