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锋区铁锋区可以放生的地方?

时间:2022-12-01 14:26       来源: 未知

现代因果报应录(二十一)屠刀—现实的因果报应

(一)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希望种出豆来吗?那你就不要种上苦瓜!

(二)

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是中国广西的省会,同时也是广西绥靖公署的所在地。当时由目前在美国作寓公的李宗仁先生充当主任,在台的白崇禧将军任副主任,已故叶琪上将担任总参某长。军民在这一片风景优美的都市里,过着安定繁荣的生活。

在市区近郊的一幢平民住宅里,住着一位苏太太和她两个聪明的小孩——大娃和二娃。苏太太一向敦亲睦邻,乐善好施。她的先生苏小武,在绥署当了一名传令兵,是一个屡劝不听的酒肉之徒。

一个星期日下午,太太在寝室里缝衣,大娃在堂里温习功课,二娃在屋里玩皮球!苏小武在绥署放假回家,闲着无事,在家里踱来踱去,忽然停住脚,转身对太太说:“我上街去逛逛,顺便买一副猪脑回来,晚饭时下酒;如果回来晚了,你先煮好饭,等我回来再炒吧!”

“小武,你平日很少回家,今天星期日,在家休息一会吧!”苏太太想劝劝先生,微笑着说:“晚餐家里有现成的青菜豆腐,猪脑我同孩子都不敢吃呀!还是不去买好。”

“我的好太太!请你不要固执好吗?”苏小武不同意她的意见:“再说:大娃已经读书,二娃也快要上学,吃点猪脑,补补脑筋,不是更聪明吗?”

“爸爸,请你不要买猪脑,买一枝钢笔给我!”大娃说。

“爸爸,我不爱吃猪脑,我爱吃糖!”二娃说。

“好孩子,用心读书吧,等你考上第一名,爸爸一定给你买一枝钢笔。”苏小武对大娃说完,转脸又对二娃说:“猪脑比糖还要好吃哩!”

他终于不顾太太和孩子的劝告,走出大门,太太同两个孩子也起身送出门口。“小武,早点回家去”太太说。

“爸爸再见!”大娃说。

“再见!”二娃招招手。

(三)

苏小武走到市区,在大街小巷逛了一阵。经过酒店,一阵“香”气吹来,酒瘾大发,不知不觉走了过去,叫了两瓶老酒,一盘红烧猪肉,大吃一顿,意犹未足,再买两瓶高粱酒,提着走向市场,准备买一副猪脑,以便晚餐时在家里喝个痛快。不料刚刚走到市场,酒涌上来!身上火辣地发热,解开军服纽扣;把军帽向后一推,戴在后脑上,红胀着面孔,踉踉跄跄,踏上戴火狗开设的肉摊。左手提着两瓶高粱酒,右手指着案上的猪头说:“喂!老板,我买一副猪脑。”

屠夫戴火狗嗅到酒气,心里起着恶心!但一看是个兵大爷,不好发作,勉强装出笑容:“同志!对不起!今天的猪脑,别人已经连整个猪头都买去了,不过还没有来拿。你要买猪脑,明天再来吧!”

这一扫兴,那还了得!苏小武两眼一瞪,不管许多,右手拿起屠刀,一连几砍,把猪头砍开。一面说:“老子今天非买不可!你待怎样?”

戴火狗再也忍耐不住,气冲冲地同他争吵起来。

忽见一匹骏马,由远处跑来,在马上跳下一位将军,他是谁?他正是绥署总参某长叶琪上将,原来他因事经过此地,看见一个士兵,歪戴军帽,不扣纽扣,左手提着两瓶高粱酒,右手提着一把屠刀,气势汹汹地同老百姓争吵,所以跳下马来问个明白。这位高级长官,苏小武哪有不认识之理。马上想到自己这副模样,一定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一惊,酒也醒了;面色也由红变白了;连忙把屠刀和高粱酒放在屠案上,戴正军帽,扣好纽扣,呆在当地,听候命运的安排。叶琪下马后,左手拿着马鞭,右手勒住马缰,冷电般的目光,从苏小武的头上缓缓看到脚下,再看看符号,知道是本部的传令兵。

好半天,才把目光移向戴火狗,用一种低沉的声音问:“什么事?”

戴火狗看见这位威风凛凛的将军,把经过情形一五一十的报告。叶琪想,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这正是整饬军纪的时机,冷酷的面容,陡的红涨起来,接着厉声向戴火狗说:“我是绥署参谋长!你敢不敢杀他?你杀了他由我负责。”

戴火狗顺手拿起刚才砍猪头的刀来,苏小武顿觉全身血液,涌向头部,眼前一片昏花,耳畔嗡嗡作响,双手本能地抓住戴火狗持刀的手臂,面对叶琪双膝跪下:“请……总参谋长——饶了我!可怜我的女人、孩子,他们正等着我回去吃晚饭,哪里知道我……现在……”说罢声泪俱下,两手不断的颤抖,屠刀也随着不停地在头上摆动。

“你怕死?像你这样的军人,打起仗来,还不是向敌人下跪?投降?”怕死,在军队里面被认为是没有种的脓包,至于下跪、求饶,更是莫大的耻辱。苏小武不但没有取得叶琪的同情,相反地使他更加恼怒!接着,一种凌厉的声音,由喉管里向戴火狗迸出一个字:“杀!”

戴火狗想:“他妈的,你这小子!刚才的威风到哪里去了?待老子宰了你!”持刀的手臂猛力一抬,拉开苏小武两手的羁绊,劈头一刀;砍在苏小武的头上,鲜血和脑浆死溅。

“呃……呃……”叶琪的坐骑,突然一阵惊叫和蹦跳起来,好容易才把它勒住。然后从容跳上马鞍,回到绥署,派人前来收尸,戴火狗也擦干了刀上的血迹,继续砍肉,供给饕餮客们大快朵颐。

(四)

黄昏前,太太早已煮好了晚饭。苏小武久不回来,孩子们嚷着肚饿,只好把煮好的饭菜拿到桌上,让孩子们先吃。自己实在放心不下,走出大门张望。门前的广场上,早已麇集了许多人,那是刚从菜场卖菜回家的老李,正同隔壁的先生太太等谈论些什么?大家都用惊异的目光听老李在说。太太看见太太走来,向老李使个眼色,老李马上住口不言。大家都用目光投注到太太的身上,使太太立刻想到自己的先生可能出了什么事!

“苏太太!你等先生回家吃晚饭吗?”王太太问。

太太点点头。

“这么晚了,”王太太继续说:“现在回营的时间到了,苏先生一定是回绥署去了!你回去吃晚饭吧!”

太太回到家来,孩子们还在没精打采地吃着。忽然门外的人声鼎沸,两个士兵抬着一扇门板,上面躺着苏小武的尸体。一个副官提着苏小武买的两瓶高粱酒,跟在后面,由邻居引导抬到苏家的院子里,临时找了两条板凳,把门板搁上。顿时门里门外,挤满了左右的邻居!大娃和二娃哇的一声哭来!副官把两瓶高粱酒放在桌上,桌上的饭菜一片狼籍!苏小武的脑浆,还在断续的淌着!

随来的副官向苏太太说明了原委,并且把一大包钱交给她:“这是绥署发给的埋葬费和抚恤费,请你自己办理丧事,剩下的钱,留给你和孩子作为生活费吧!”接着带了两个士兵回绥署了。苏太太接着钱,既没有说话,也没有悲伤、哭泣,只是呆若木鸡地站着不动,邻居们都来劝慰,她好象都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好半天,她才把钱交给隔壁的王先生:“这些钱,请你全权处理吧!”说罢向后一仰,昏了过去。大家七手八脚,把她抬进房里,躺在床上,慢慢才苏醒过来。王先生目睹这个悲惨情况,义不容辞,邻居也自动的帮忙,买棺木的,买寿衣的,买冥纸的,…..人多手众,当晚一切准备完毕,只等明天安葬便好。

就寝前,太太特别把大娃拉到一边,小声对他说:“你今晚睡觉,要特别注意!当心你妈妈寻短见!如果发现有什么情形,马上喊我同王伯伯!晓得吗?”大娃点点头,同二娃回房睡觉去了。

拂晓前,大娃和二娃忽然大哭喊妈!隔壁的王先生和王太太马上惊觉起床,一推苏家的大门,是虚掩的,再推房门,也是一样。两个孩子,在床上哭做一团,可是再也不见苏太太的人影。左右邻居也都纷纷起来,一直闹到天亮,附近的水井、池塘,都搜寻了好几遍,始终找不到苏太太的踪迹。王先生只好一面安葬苏小武,一面收养大娃和二娃。

时间像流水般的飞逝,转眼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某日的清晨,戴火狗在自己的门口,照例把猪肉和屠刀等装上推车,准备送到市场自己的肉摊上出卖。远处传来一阵木鱼声,接着一个女尼走过来向戴火狗合十:“施主,结结缘!”戴火狗给她钱,女尼摇摇头,给她米,又摆摆手。

“那么你化什么缘呢?”戴火狗问。

“化施主的屠刀!”

“出家人又不吃肉,你要屠刀做啥?”

“请施主放下屠刀,改做其他生意,永不杀生!”

“肉在眼前,佛在西天,你要我全家人都饿饭?”

“阿弥陀佛!肉在眼前,佛在心田!”又一声佛号,女尼敲着木鱼向远处走了。

女尼走后,旁人告诉戴火狗:“刚才那个女尼,正是你杀死那个兵大爷的太太。”

啊哟!“难怪她要我的屠刀,原来她是要给丈夫报仇的,幸好我没有给她,否则还不同她丈夫一样!”戴火狗摸摸头,接着赶到市场,把猪肉和屠刀等放在屠案上,继续营业。

中午,一个顾客来买猪脚。戴火狗举起屠刀,用刀猛砍。蓦地一声尖锐的战马长嘶,听起来惊心动魄,令人毛骨悚然。抬头一看,一匹骏马,人立而起,由马上掀下一位将军!他穿着马靴,右脚靴上的马刺,套在踏蹬里面拉不出来,接着头下脚上的被马拖着狂奔,他是谁?他又是叶琪!原来叶琪骑着原马,经过原地,那匹马上次受到惊吓,余悸犹存,这次看见戴火狗砍猪脚,又以为是在杀人,所以一声惊叫,把他掀下马来。戴火狗一看,知道是自己闯下大祸,把屠刀向案上一放,赶出前来抢救,不料急忙中被屠案绊了一交,屠案也被绊的前后摆动,那把砍猪脚、猪头、人头的刀,滑下来又砍在戴火狗的头上!砍断了动脉,鲜血像杀猪般的流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而死。叶琪的头部,也被马拖得血肉模糊,脑震荡过剧而亡。

泥带水在人们一阵骚动和抢救声中,两人都分别被人抬起;遗弃在地上的,除了遍地鲜血而外,只有一柄血淋淋的屠刀!

不久,广西绥靖公署发布了一项命令:已故上将总参某长叶琪遗缺,由李仙洲继任。

(选自五十四年二月一日《觉世旬刊》第二七八期)

财神范蠡的故事

——根据《史记》编选

中国以前拜的财神是范蠡,为什么要拜范蠡作财神呢?我们不妨简略地介绍一下“范蠡三聚三散”的故事:

春秋时期,范蠡苦身戮力辅佐越王勾践,深谋二十余年,最终帮助勾践复兴越国。复兴之后,封范蠡为上将军。他知道越王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只装轻珠宝玉,带着西施乘舟远行,一去不复返。(一聚一散)

范蠡浮海到齐国,更名改姓,苦身戮力,耕于海畔,父子治产,没有几年就积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就归还宰相印,散尽其财,分给朋友和乡邻,带着重宝,闲行而去。(二聚二散)

行至于陶,范蠡以其智能,观察此地为贸易的要道,经营贸易可以致富。于是他自称陶朱公,留在此地,从父子耕畜开始,根据时机作物品贸易,取薄利。时间不长,就累积万万。(三聚)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长大后,朱公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朱公说:“杀人而死,该是如此,但身价千金的人不该死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是就让少子去前往探视,并带上一牛车的黄金(三散)。朱公长子也请命想去,朱公坚决不同意。长子说:“家有长子,今弟有罪,不派我去,而让少弟去,是我不成器”,说完欲自杀。夫人连忙说:“派少子去,未必能救次子,而先失去长子,怎么可以这样?”朱公不得已派长子去,命其去找庄生帮忙,并叮嘱说:“到楚国后就进献千金给庄生,听任他从事,千万别与他争。”长子出发了,却在路上私积数百金。

朱公长子到楚国后,把信和重金交给庄生。临别时,庄生告诫说:“你赶快离开,千万别停留,等你弟弟出来后,别问是怎么回事。”长子却没有听从庄生的话而私自留下,并把路上私积的数百金,分送给其他的自认为能帮上忙的楚国贵人。

庄生家很贫穷,但他以廉直闻名于国内,自楚王以下人民都像对待老师那样尊敬他。作为信义之人,庄生对于朱公进献的黄金,并无意接受,而打算在事情办成后再还给他。而朱公长子并不知其意。

庄生入见楚王,禀告说:“我观察到天上有某星停留在某个位置,表明楚国会有灾害。”楚王平素信任庄生,向他了解解决之道。庄生回答说:“只有德行可以消除。”楚王决定以赦免罪犯来消除灾害。楚国贵人得到消息后连忙给朱公长子报信。朱公长子想,既然弟弟可以获得赦免,千金送庄生,不是白白浪费了吗?于是就又重返庄生家。庄生惊讶地问:“你怎么还没走?”朱公长子回答说:“我听说楚王要赦免我弟弟,特来告知辞行的。”庄生明了他的想法,就说,你自己进房内去取金子吧。朱公长子带走了金子,独自欢庆。

庄生因朱公长子的行为感到羞辱,就入见楚王说:“您想以德行消除灾难,可我听见路人都说陶的富人朱公之子因杀人囚禁在楚国,他家人用重金贿赂王左右之人,因而王不是因体恤楚国而行赦免,是为了朱公之子。”楚王大怒说:“寡人虽不德,怎么会因为是朱公之子就特别照顾?”于是令杀掉朱公之子后,明日再下特赦令。

朱公长子呢,自然是带着弟弟的死讯回到家。母亲和国人都感到悲哀,唯有朱公独笑说:“我早就知道他弟弟会被杀,不是他不爱他弟弟,是有所不能忍呢!他从小与我在一起,见到我的困苦,为生的艰难,不忍舍弃钱财。而少弟生在家道富裕之时,坐乘完备,并不知财富的来源,因而很易弃财,不会吝惜。我先前决定派少弟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而长子不能。次子被杀是情理中的事,无足悲哀,我日夜在等他的丧讯传来。”

这就是财神范蠡“三聚三散”的历史故事,他每到一处都能成名于天下。这位古人,在名利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进退自如,以保全自身为根本,功名富贵的舍得就在这先散后聚中让我们有所体会。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