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躲比丘(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俗姓金,号乔觉。生而相貌独刻,顶骨耸出刻高。臂力甚大,可敌十人。为人心肠慈悲,颖慧非常,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取方寸合。”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乔觉时年两十四岁,还俗剃发为僧,唐朝的中国佛教,如日丽中天,吸引了一些日本、新罗、高丽、百济等国的和尚来华求法。地躲还俗后,即携白犬善听帆海来华。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阳县九华山。见山岳状如莲花、峰峦耸秀,山川幽奇,便登高览胜,叹为稀有。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盆地,栖居岩洞。渴饮涧水,饥食白土(此土白而腻细,俗称观音土)。常被毒虫伤螫,亦危坐无念,置之泰然。
地躲素愿写四大部经,遂下山,至南陵,俞荡等人写献,得以归山。至德年头。处所绅士诸葛节率村人爬山,见深无人迹处,有一僧人,坐禅于洞窟内。洞旁有一破锅,存在残粒和着白土,生活非常清贫,大为惊异。询知此乃新罗王子,远来求法。诸葛节等人,深愧未尽东道之宜,遂发心建议为地躲比丘制作禅宇。时九华山地为闵让和一切,建寺须请其救济山地。闵公深信释教,素怀慈念,见义勇为。每斋僧百名,必虚一名,请洞僧地躲比丘,以足其数。闻知诸葛节等人要在此制作寿院,自然非常欢乐,愿意捐助山地。
闵公对地躲说:“九子山头的地盘,尽为我有,恣意所需。”地躲答曰:“一法衣地足矣。”闵公许之。地躲遂将法衣一展,遍覆九子山岳。闵公见状甚喜,尽将所荫之地施与地躲建大道场。并遣其子还俗,法名道明。厥后闵公亦捨俗离尘,礼其子道明为师。当今所看法躲菩萨像,左道明,右闵公。寺院建成后,各方学者云集此山,稀奇新罗国的和尚,来此日多。因国内外僧众咸集于此,生活即产生难题。地躲于山中挖石得土,其色青白,细如面粉,供众食用。寺中和尚为求法而来,虽然一些人饥得皮骨相连,被人称为“干枯众。”可是他们正在地躲的领导下,联结、精进,一心向道,以苦为乐。后新罗国王得知地躲正在九华山创办道场,即派人运粮扶养。
地躲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9年)七月三十昼夜成道,时年九十九岁。旋即召众辞行,罔知攸往。但闻山鸣石陨,扣钟嘶哑,跏趺而灭。其尸坐于函中,三年开将进塔,颜貌如生。举起则动骨节,若撼金锁。乃立小浮屠于南台,此即地躲生前宴坐之地。这便是九华山建寺之人缘。由斯九华山取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齐名,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全国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地躲比丘被人们认为是地躲菩萨的化身,每一年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壮盛,深为公众所崇奉。
问:居士往生后,金刚结、皈依证应若何处置?
达真堪布解答:往生今后,金刚结不从身体上摘下来还能够,摘下来还能够。如果摘下来的话,能够放在外边对照洁净的中央,比方挂在树枝上。皈依证,能够边念缘起咒边用火烧掉,还能够放在山上让它自然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