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人说:"佛经上说,鱼的蛋是不咸的,也就是说,三年后,它们就能孵化并生鱼了。"所以杨旭把上帝的话写在路旁的墙上,让人们知道不要用盐腌鱼卵,当他看到有人杀鱼的时候,他就要求吃鱼蛋,走到河的中央。一个月后,他梦见神人,说:"你拯救了数亿人的生命,这个数字就足够了,你的预期寿命已经贺兰县了。我直到90岁才死。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有这有一段经文:【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解﹞「光目女回答说:『我的母亲所有的习惯,专门欢喜啖吃鱼鳖一类,所吃的鱼鳖都是多啖吃他的子,或者炒,或者煮,恣意纵情的啖吃。计算他的性命的数目,就是一千万也还要加倍。尊者!发发慈悲,怜愍我,怎样的可怜我,救救我的母亲?』
﹝释﹞我们所造的恶业,是很多的,但是杀业更为重大。光目的母亲,不但杀食鱼鳖,还要专门吃他的子。一胞的子,为数甚多,倘子生育起来,即是一条性命,子数多,即性命多,故说何止千万。可知道他母亲杀死这许多的性命,罪业自然大得不能比喻了。
放生鱼子的方法:
经书上说,鱼子不经盐渍过,经过三年,还可以再活命。施愚山先生说:「鱼已经死了,将鱼子轻轻的拿出,勿损坏,勿著盐,分摊在稻草把的上面,等他水迹少微干一些,浅浅的埋藏在水边的沙泥下,以免别的鱼来吞吃,自然都可以活命了,但是埋藏的地方,切不可离水的。倘若在冬冷春寒的时间,用干燥的泥块捣成粉,将鱼子拌裹了、晒暖了,好好收藏起来,积到阴历四月十五以后,撤放在河滩的水草中间,没有不都活的。其余月份,随时可以放的,也更便当了。」
莫把“放生”演绎成变味的善举古语有云:“正旦放生,示有恩也”。说到放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再后来,放生逐步演变为佛教的一种积累功德的善举。时至今日,人道主义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为求生存宰杀其他生物无可厚非,这是万物生存的至高法则,但作为被称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也已逐渐开始尊重世间生命的可贵,放生也开始变成一种较为平常的从善行为。
放生,本意是好,但结果却不常常尽人意。无独有偶,曾有相关渔政部门放生极具杀伤力的巴西龟,险些对其他物种造成威胁;还有海南三亚某文化旅游区内以放生点作为捞金利器,对各种国家保护动物明码标价。这些不考虑后果的无知之举和借善心大发横财的不义之举都已经让放生这项充满了人性和大爱的举动变了味。
不是所有的动物都适合重归自然,看似简单的放生行为更需要缜密严谨的前后思虑。否则,你的善举,可能把它们送进另一条死胡同,因此放生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放生应该具备严格的条件,不仅要求放生者具备宽厚的仁慈心,能够选取合适的放生地,对被放生的动物更是有严格的要求,它们要足够健康,更重要的是野外生存的能力。
有的动物本就属于家养动物,却被当做行善的工具放归野外,任由放生者的一厢情愿让其回归自然,结果便是禽兽把它们送进了坟墓。还有一部分动物沦为赚钱工具,反而是“二次”伤害。中国平均每年放生2亿只小动物,据外媒不完全统计,有超过五成的动物属于“二次以上放生”,这样就是说,有多半的动物在你送归自然后有鬼使神差般地回到了动物供应商的手里,放生被演变成了赤裸裸的形式。
一切的善举皆应建立在和谐共处的基础上,我们为的是维持生态平衡、物种平衡,而不是心血来潮的“大赦天下”,否则本是造福生灵的善举就会被演绎得变了味儿!